除了哈奇森、塔斯凯和卡西希克的队伍以外,还有两支探险队也在同一天尝试登顶。靠近山顶的地方挤满了人,超过预想。
前一天晚上,经验最少的领队声称他的团队第二天不会尝试登顶。然而,当午夜(即“登顶日”开始之时)来临,他们出现了。于是,一支异常庞大的34人队伍同时从4号营地开拔。
哈奇森、塔斯凯和卡西希克被堵在了队伍末尾,跟在那支团队的数名登山者后面。这些登山者速度缓慢,但你很难超越过去,因为他们挤成一团,而你必须沿着一根固定的绳索攀登大部分线路(经验丰富的登山者知道要散开让速度更快的登山者通过)。同样被堵在后面的还有冒险顾问公司探险队的领队,哈奇森在攀登到某一处时问他还要多久才能登顶。
领队的回复是大约3个小时。从那处起,探险队领队开始加快攀登速度,试图超越前方那些笨拙的登山者。
哈奇森拉住塔斯凯和卡西希克交谈了一番。手表显示时间接近上午11点30分。他们已经攀登了将近12个小时。3名登山者都记得他们的领队在大本营说过,下午1点是登顶当天的“关门时间”。
哈奇森认为,登顶尝试到此为止。即使还有回旋余地,他们到达峰顶时也会超过下午1点。他们都清楚,“关门时间”是为了保护他们,避免他们在下山过程中遇到危险。受海拔26 000英尺以上恶劣环境的影响,这些危险显然极有可能导致死亡。
塔斯凯赞同往回走,但卡西希克不愿退出。只要再踏上珠穆朗玛峰之巅,他就能完成“登顶七大洲最高峰”的壮举。“登顶七大洲最高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好几座高峰位于偏远、难以到达的地区。(若你觉得登顶珠峰很难,那就试着计划一次前往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的旅行。)退出意味着至少要再过一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哈奇森和塔斯凯设法说服了卡西希克。上午11点30分,他们放弃登顶,安全返回4号营地,随后下山而去。
现在你就明白为什么这个故事名不见经传了。它太平淡了。故事里的英雄在距离珠峰峰顶不到3个小时路程的地方,遵守规则放弃了登顶。他们未曾面对死亡的威胁。相反,他们转身返回,活了下来。
整件事让人感觉虎头蛇尾,不是电影想要的素材。
但有趣的是,若你读过关于珠峰的书或看过相关电影,我敢打赌你一定知道哈奇森、塔斯凯和卡西希克的故事。
只是你不记得他们了。
这3名登山者与1996年珠峰登山季一起被记录在乔恩·克拉考尔的著作《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以及1998年的热门纪录片《珠穆朗玛峰》和2015年的同名故事片《珠穆朗玛峰》中。他们的领队罗布·霍尔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登山运动员之一。霍尔和当天登顶的其他四人在返回4号营地的途中丧生于不同的地方。
其实,霍尔就是和他们一起被堵在队伍末尾的那名领队。他告诉他们距离峰顶还有3个小时路程,随后试图加快速度超过前方那些缓慢的登山者。
当他们和其他客户聚集在大本营时,也是霍尔向他们强调下午1点这个“关门时间”的重要性。霍尔还多次规定并在上山途中强制执行“关门时间”。前一年,他甚至和一位名叫道格·汉森的客户在距离峰顶只有300英尺的地方掉头回去。
1995年,霍尔在规定并强制执行“关门时间”方面的谨慎和专业无疑挽救了汉森的生命。当年,另一名向导说汉森“上山时还好,但刚开始下山就身心崩溃,变得麻木迟钝,仿佛耗尽了精力”。
其后的一年间,罗布·霍尔多次给汉森打电话,答应在费用上给他打折,成功鼓励他在1996年再试一次。
第二年,霍尔和一小群登山者在下午两点左右登顶。其他人这时意识到天色已晚,很快开始下山。而霍尔在等汉森,他相信汉森就在后面。
汉森直到下午4点才登上峰顶,那时他已筋疲力尽,无法从近乎垂直的希拉里台阶爬下。霍尔帮不了他,但也不愿抛弃他。
两人双双遇难。
我们稍后再探讨干扰霍尔做出正确判断的诸多因素。但就目前而言,他的失败表明了尽管“关门时间”能增加做出理性退出决定的概率,但并不能确保一定会做到。
那天当山上发生混乱时,几乎没有人记得哈奇森、塔斯凯和卡西希克这3名遵守规则转身离去的登山者。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寂寂无闻,更是因为他们没有给人留下丝毫印象。
他们就像隐形人。
为什么很少有人记得这3名明智返回的登山者?不是因为克拉考尔没有在书中讲述他们的故事。他甚至指出:“面对艰难的决定,只有他们和少数几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我们往往只关心人类面对逆境时勇于拼搏的那一面。无论是否发生了悲剧,继续攀登的人成了故事里的英雄。即使没有遵守“关门时间”,他们也用“坚持”吸引了我们的关注。
攀登者在登顶当天掉头的故事可以供人讲述,但显然不够让人记住。
毫无疑问,退出是一项重要的决策技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时攸关生死。珠穆朗玛峰上发生的事便是如此。然而,即使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情况下,我们似乎也完全记不得那些退出者。
其中的问题在于,我们都从自身或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如何更好地处理事情。而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必须跟得上我们对这些经验的记忆。
关于退出的决定也是如此。
如果看不到退出者,我们怎么学习退出呢?更糟糕的是,当我们看到退出者,却又消极地将他们视作不值得钦佩的胆小鬼,又要怎么学习退出呢?
“胆小鬼”这个词在过去相当流行,与“退出者”同义,非常令人厌恶。若你称某人为“胆小鬼”,那么他们就有权向你提出决斗。1806年,查尔斯·狄金森在一家当地报纸上称安德鲁·杰克逊为“胆小鬼”,杰克逊向狄金森发起挑战,在决斗中将他杀死,但这并未妨碍杰克逊在1829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如果称某人为“退出者”就可能挨枪子儿,我们怎么能指望人们意识到学会退出有多么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