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学业压力与实习难度并存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不仅是本科生,连研究生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求职与实习挑战,而国际学生的处境则更加艰难。从对学生进行的压力调查与访谈中,我们可以明确地观察到一个显著的迹象,即学生在寻求实习机会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压力尤为沉重。

一、学业压力与寻找实习机会的压力是两大痛点

图1-43揭示了留学生及其家长对于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的认知。通过对比学生回答者和家长回答者的反馈,我们可以洞察到不同群体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及其背后的社会心理。

首先,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学业压力是留学生和家长共同认可的主要障碍,分别有82.1%的学生回答者和78.3%的家长回答者对此表示了认同,这反映了留学生在海外学习所面临的严格学术要求和竞争压力。其次,寻找实习机会也被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是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分别有76.7%的学生回答者和73.9%的家长回答者对此表示了认同,这反映了当前就业环境的严峻性,以及实习与就业机会对留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图1-43 留学生在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其比例分布

接下来,人际交流和文化冲突也是留学生在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障碍。在学生回答者中,遇到人际交流障碍的占比为70.0%,家长回答者认为其子女遇到过人际交流障碍的占比为65.0%,这表明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建立有效沟通是留学生的重要挑战。同时,遇到文化冲突障碍的留学生占比也较高,这突显了跨文化适应的难度。而家长对此的感知略高于学生,这反映了家长对孩子能否融入新文化的担忧。

总之,图1-43的数据显示,学业压力、寻找实习机会、人际交流、文化冲突、师生关系和孤独情绪是留学生面临的主要挑战,各项的比例均超过了50%,同时签证难度、经济压力、自律能力等也是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障碍。家长和学生在某些障碍方面的感知差异反映了不同角色的关注点和担忧。这些数据为理解留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图1-44对比了在留学前没有海外经历和有海外经历的两类人群在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的差异。首先,学业压力是两类人群都认同的留学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该项在没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中的占比为79.5%,在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中的占比为77.1%。这表明,不论是否有海外经历,学业压力都被普遍认为是留学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挑战。另外,寻找实习机会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障碍,在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中,该项占比高达79.8%,略高于没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的(78.1%)。这再次印证了留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实践经验积累上面临的困难,以及寻找实习机会在留学生涯中的重要性。

图1-44 有无海外经历者在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其比例分布

其次,在人际交流障碍方面,没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对此的感知更为强烈(74.2%),而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遇到此障碍的比例为58.2%。这种差异主要源于没有海外经历者对跨文化交流的适应难度较大,而有海外经历者已通过过去的实际经验逐渐适应了这种交流方式。文化冲突同样是一个显著的障碍,两类人群对此的感知非常接近(没有海外经历者占比71.8%,有海外经历者占比71.3%),这表明文化适应性是留学生在任何阶段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再次,对于未曾有过海外经历的人群而言,语言能力是更为巨大的挑战。在没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中,遭遇过这一难题的占比达到了49.0%,这一数据显著超越了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所反馈的28.3%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实际的语言使用环境能够加速语言能力的提升,从而减轻语言带来的压力。

最后,在孤独情绪、生活便利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没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所反馈的比例同样高于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所反馈的比例,这主要源于两类群体在信息获取与应对资源上的差异。例如,有海外经历的人往往通过之前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信息和人脉资源,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加入社会团体等,这促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环境并提升了自我照顾的能力;而没有海外经历的人可能在这方面相对欠缺,这导致他们在应对情绪和生活障碍时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

总之,图1-44揭示了有无海外经历者在留学过程中感知到的不同障碍的差异。学业压力、寻找实习机会、人际交流和文化冲突被普遍认为是主要挑战。而不同海外经历群体在语言能力、孤独情绪、生活便利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遇到的障碍的差异,则反映了提前熟悉海外环境、获取信息与应对资源的重要性。这些数据为理解留学生活的挑战和适应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二、留学预期基本满意,专业及教学都在理想预期之内

图1-45揭示了学生和家长对于所学专业是否符合预期的评价及其比例分布。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大多数人都认为所学专业与预期相符。

首先,从学生问卷来看,分别有22.9%、55.5%的学生回答者认为所学专业“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他们的预期,这意味着近八成(78.4%)的学生回答者对他们的专业选择感到满意。另外,有20.5%的学生觉得所学专业“一般”,而仅有极少数学生(1.1%)认为所学专业与他们的预期有较大出入。

其次,在家长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趋势:约八成的家长回答者认可子女的专业选择,只有13.1%的家长回答者觉得子女所学专业“一般”,而认为子女的专业“比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预期的家长分别仅占3.6%和1.4%。

图1-45 学生和家长对于所学专业是否符合预期的评价及其比例分布

最后,虽然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专业的符合度持正面看法,但家长选择“比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的比例略高于学生。这反映了家长和学生在专业选择和期望上存在的微妙差异,家长对子女的专业选择有更高的期望或更具体的职业规划考虑。

总之,图1-45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留学生及其家长认为所学专业与预期相符,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留学前的专业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且他们的实际学习体验与预期相差不大。而家长和学生在专业满意度上的细微差异也提醒我们,为确保获得最佳的留学体验和职业发展路径,在留学规划和专业选择过程中,家长和学生需要充分沟通并理解彼此的期望。

图1-46进一步展现了有无海外经历者对所学专业是否符合预期的评价的差异。首先,在没有海外经历的群体中,高达52.0%的人认为所学专业“非常符合”他们的预期,相较之下,在有海外经历的群体中,只有18.6%的人持相同看法。这种差异源于两个群体在接触和了解所学专业之前信息不对称。没有海外经历的学生更多基于理论和想象来构建对专业的预期,而有海外经历的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职业选择,因此他们对专业的期望更加多元化,要求也更高。当实际所学与这些高期望和高标准不符时,他们更认为专业与预期不符。

图1-46 有无海外经历者对于所学专业是否符合预期的评价及其比例分布

其次,选择“比较符合”的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的占比高达57.0%,远高于没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的该项占比。这表明,尽管有海外经历的回答者对于专业的完全满意度较低,但他们普遍认为所学专业与预期相差不大。此外,从数据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无论有无海外经历,学生认为所学专业“非常不符合”预期的比例都是非常低的。

总之,图1-46的数据揭示了有无海外经历的群体在评价所学专业是否符合预期时的显著差异。没有海外经历的群体更倾向于认为所学专业“非常符合”他们的预期,而有海外经历的群体则更倾向于认为所学专业“比较符合”他们的预期。这种差异源于两个群体在接触和了解所学专业之前信息不对称和实际体验不同,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和改善留学教育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47反映了留学生及其家长对所学专业授课方式是否符合预期的评价。从数据分布来看,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在学生问卷中,“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例合计为69.1%,这表明近七成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授课方式表示满意,认为它与自己的预期相符。然而,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一般”(19.1%)、“比较不符合”(5.3%)、“非常不符合”(6.5%)。这些不满意的声音源于师生互动的质量较低、实践机会的不足,以及个人学习风格的差异。

图1-47 学生和家长对于所学专业的授课方式是否符合预期的评价及其比例分布

在家长问卷中,“非常符合”的比例高达39.9%,明显高于学生的评价。同时,“比较符合”“一般”和“比较不符合”的比例分别为25.3%、22.5%和3.1%。值得注意的是,“非常不符合”的比例为9.2%,这主要反映了部分家长对授课方式的强烈不满或对子女教育的高度关切。

对比学生和家长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有趣的点。首先,家长比学生更倾向于认为授课方式“非常符合”预期,这与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或期望差异有关。其次,家长对于授课方式的不满意程度(包括“比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总体上高于学生,这反映了家长对于教育方式和质量的敏感和批判性。最后,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非常不符合”的比例都不容忽视,因此教育机构需要更细致地了解并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和期望。

总之,图1-47揭示了留学生及其家长对所学专业授课方式的预期与实际感受之间的差异。虽然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授课方式表示满意,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不满。这些不满源于多个方面,包括教学方式、师生互动、课程内容等。教育机构应深入分析这些不满的根源,同时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反馈。

图1-48展现了有无海外经历者对于所学专业的授课方式是否符合预期的评价。从数据上,我们可以观察到几个显著的差异。

图1-48 有无海外经历者对于所学专业的授课方式是否符合预期的评价及其比例分布

首先,对于没有海外经历的学生来说,“比较符合”的占比高达66.9%,“非常符合”的占比为17.3%,选择这两项的学生对授课方式的预期与实际体验相对吻合。没有海外经历的学生由于对授课方式的预期相对保守或缺乏足够的对比经验,因此较易感到满足。

其次,对于有海外经历的学生来说,“非常符合”的比例为29.2%,这表明他们在海外学习的经历可能使他们更加欣赏或认同当前的授课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比较符合”的比例为42.2%,这意味着尽管他们中有不少人觉得授课方式符合预期,但相比没有海外经历的学生,满意度有所降低。

最后,在两个群体中,“一般”“比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的比例都相对较低,但有海外经历的学生选择“非常不符合”一项的比例明显较高,达到6.3%,远高于没有海外经历的留学生(0.2%)。这意味着,有海外经历的学生由于接触过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授课方式,对当前授课方式的期望更高或更为挑剔。

总体来看,有海外经历的学生在评价授课方式时表现出更高的标准和更多元化的期望。这与他们在海外获得的教育经验和对比不同教育体系的机会有关。没有海外经历的学生则更容易对当前授课方式感到满意,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期望较低或缺乏对比经验。

图1-49揭示了学生和家长对学业压力程度的感知。数据显示,学生和家长在评价学业压力时存在显著差异。

图1-49 学生和家长对于学业压力程度的感知及其比例分布

在学生问卷中,有高达42.2%的学生表示“比较有压力”,这是所有选项中的最高比例,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在家长问卷中,值得注意的是,选择“非常有压力”的家长比例高达30.2%,明显高于学生的17.8%,这反映了家长对子女在海外求学的担忧和对学业负担的过高估计。与此同时,有18.2%的家长认为子女的学业压力“一般”,远低于学生的29.6%。另外,有4.0%的家长选择了“比较没有压力”,而认为子女“完全没有压力”的家长占9.0%。

总体来看,学生普遍感受到了学业上的压力,其中“比较有压力”是普遍的感受。学生和家长在评价学业压力时存在差异,家长更倾向于认为子女在海外求学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这种差异源于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性,家长对海外教育环境的不了解,或者家长对子女未来的期望过高。

对于学生而言,学业压力源于语言障碍、文化差异、适应新环境的挑战,以及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更多地考虑了子女在异国他乡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和挑战,从而放大了对子女学业压力的感知。

三、人际关系更为成熟,与老师沟通较为顺畅

图1-50展现了学生和家长对与导师沟通顺畅程度的评价。从数据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点。

图1-50 学生和家长对于与导师沟通顺畅程度的评价及其比例分布

首先,在学生问卷中,认为与导师沟通“比较顺畅”的学生回答者比例最高,占到了53.3%。这表明大部分学生与导师的沟通比较顺畅,这有助于他们在学术上的进步和个人发展。选择“非常顺畅”和“一般”两个选项的学生比例相近,分别为23.2%和22.3%。这表明一部分学生与导师的沟通非常顺畅,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感觉沟通效果一般。这种差异源于不同学生的个性、沟通能力以及导师的风格和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比较不顺畅”和“非常不顺畅”的学生比例非常低,分别为0.7%和0.5%。这两个极小的数据表明,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绝大多数学生与导师的沟通并没有出现严重障碍。

其次,在家长问卷中,认为子女与导师沟通“比较顺畅”的比例是最高的,占到了59.5%,略高于学生问卷中的相应比例。这说明家长从孩子的反馈中感知到,学生与导师的沟通总体上是顺畅的。然而,“非常顺畅”和“一般”的比例均为18.2%,相较于学生问卷中的相应比例有所降低。这说明家长和学生在与导师沟通顺畅程度的感知上存在差异。

最后,在家长问卷中,选择子女与导师沟通“非常不顺畅”的比例为2.6%,明显高于学生问卷中的0.6%。这一差异表明,部分家长对孩子与导师的沟通情况存在严重的担忧,或者他们更了解孩子没有直接表达出的沟通难题。

总体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他们的家长,大多数人都认为与导师的沟通是比较顺畅的。这有助于留学生在海外求学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指导和支持。然而,出于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与导师的沟通上遇到了一些挑战。这与学生的个性、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差异以及导师的教学风格和沟通技巧有关。

图1-51展现了有无海外经历者对于与导师沟通顺畅程度的评价及其比例分布。数据显示,有海外经历的学生选择“比较顺畅”的比例(50.6%)显著高于没有海外经历的留学生(38.2%)。这表明海外经历增强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效果。

图1-51 有无海外经历者对于与导师沟通顺畅程度的评价及其比例分布

在“非常顺畅”这一选项上,有海外经历的学生的选择比例(22.2%)略高于没有海外经历的学生(19.2%)。同时,有海外经历的学生选择“一般”的比例(22.8%)明显低于没有海外经历的学生(34.7%),这再次印证了海外经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与导师的交流方式,从而提高沟通效率。至于“比较不顺畅”和“非常不顺畅”选项,两组学生的比例都非常低,且相差不大。这表明无论是否有海外经历,较少的学生会遇到与导师沟通严重不畅的情况。

究其原因,海外经历会使学生更加独立和主动,在与导师沟通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而没有海外经历的学生在与导师沟通时相对保守或被动,从而导致沟通效果一般。但这并不意味着沟通不畅,只是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沟通技巧。 eWQck3EXxbuxLT0VuB/tezOH4GJh7CwSD3i5wr8KdprBEWhaYXFMuhzXnCrtBS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