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心理财富

2007年10月,全世界都在期待《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作品的问世。故事里那个会魔法的小男孩火遍了全球,而原著的作者J.K.罗琳也意外走红文坛。尽管那个魔法师和麻瓜的世界扣人心弦,但罗琳的个人经历也同样引人入胜。作为一个单身母亲,为了节省一点取暖费,罗琳在爱丁堡酒吧的鸡尾酒餐巾纸上写出了这部杰作,把一项业余爱好做成了一门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生意。现在,罗琳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据报道,她的身家超过了英国女王。当然,她已经成为大众热议的超级富豪。

我们大多数人都为富豪名人所吸引,电视节目、杂志和大量的曝光引诱着我们一窥超级富豪的生活。比如,我们会好奇,谁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IT(信息技术)界的亿万富翁比尔·盖茨,还是文莱的石油大王,或者是迪拜精于商业的酋长?极具影响力的奥普拉·温弗瑞好像也有可能?也许是一个在瑞士银行藏匿了数十亿美元的独裁者?如果你只关注这些人,你就错了。尽管他们确实很有钱,但这些拥有私人飞机和豪宅的富豪却未必拥有最多的真正财富——心理财富。

在本书中,我们将诠释心理财富这一全新的概念,其内涵超越了物质财富,超越了情商和社交资本等流行概念。心理财富是你真正的净资产总额,包括你的生活态度、社会支持、精神发展、物质资源、健康,以及你所参与的活动,拥有了心理财富就能达到内心丰盈的状态。在本书中,我们将展示心理财富如何依赖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其他提升心理财富的相关因素。我们将解释为什么物质财富只是真正财富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为什么其他方面常常更为重要。在最后一章中,你将学会如何衡量自己的心理财富,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入选我们的财富400强榜单。

作为心理学家,我们将整个职业生涯都投入对幸福感的细致研究中。我们从零开始,重新审视了长期以来关于幸福感的固有结论,并对这一话题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调查了富豪和穷人的情感生活状况。我们研究了人际关系、宗教、文化,以及积极的态度对于幸福感的影响。我们收集了几十个国家成千上万人的数据,调查对象包括印度的邮递员、肯尼亚的部落成员、生活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以及美国加州的西班牙语裔学生。研究结果表明,关于幸福感这种神圣的情绪,有很多重要的发现常常与我们的直觉截然相反。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印证了你对幸福感的已有观念,也彻底颠覆了他人的固有理解。本书旨在帮助外行和心理学家重新思考自己对于幸福感的观点,对心理财富的这一核心要素建立新的认知。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或许你想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定义幸福感。我们将“幸福感”的科学术语定义为“主观幸福感”,因为其内涵在于人们如何评价自己的生活,以及如何评估生活中各类事物的重要性。主观幸福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身处的客观环境有关,但同时也取决于人们对这些外在条件的看法和感受。主观幸福感包括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和他们对生活中各个重要方面的评价,例如工作、健康和人际关系。同时,主观幸福感还与人们的情绪有关,例如愉悦感和投入感,以及相对较少的不愉快情绪体验,例如愤怒、悲伤和恐惧。换句话说,幸福感就是我们积极思考和感受生活的代名词。

如果你拥有和我们同样的思考方式,当你试图找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时,就不会考虑教区牧师、你的邻居或你的姑妈,尽管这些人在朋友、精神和精力方面都非常富有。大多数人会从金钱的角度来看待财富,尽管很少有人会否认心理财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财富形式,即通过培养积极的态度、亲密的关系、信仰,以及投身于富有意义感的目标来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即便如此,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仍然集中于金钱以及如何赚钱。我们也会花时间去关注其他问题,比如健康和友谊。我们会去健身房,去教堂,或者去约会,甚至是定期参与这些活动,目的就是改善健康状况、培养信仰并培养积极向上的关系。但是想想你在赚钱和管理财富上花了多少时间吧:做预算,纳税,去银行,写支票,存钱度假,庆祝加薪,了解名人的收入,因为钱的事情和配偶吵架,付账单,刷信用卡。当然还有赚钱,这是我们在清醒的时候花最多时间做的事情。

尽管钱很有用,但很多人对于钱又爱又恨。想想整个人类历史上我们对身边的富人所抱有的矛盾心理吧。这些富人既令人钦佩,又令人嫉妒。由于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流行的富豪排行榜上,所以他们总是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有钱人往往也会遭到他人的嘲笑,并被投以敌意。当我们想到富人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伟大的慈善事业,但我们同样也会轻易地联想起历史上富人们的不义之举和彻头彻尾的盗窃行为。在我们的脑海中,富人身上总是会被贴上虐待工人、对穷人麻木不仁,以及粗暴的物质主义等标签,就如同他们身上贴着时常回馈社会、做出慈善捐赠的标签一样。

公元前8世纪,弗里吉亚有一位名叫米达斯的传奇国王,他的名字为人所熟知。传说,米达斯赢得了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青睐。狄俄尼索斯许诺可以实现他的一个愿望,于是他许愿让自己碰到的任何东西都变成黄金。他在周围的物体上试了试,真的把石头变成了珍贵的金子,这种神奇的力量让他喜出望外。回到城堡后,米达斯下令举办盛宴来庆祝自己如此幸运地获得了点物成金的力量。不幸的是,酒和食物就都变成了金子,米达斯只好饿着肚子。很快,他就意识到,获得这种新的力量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当他碰到自己的女儿时,女儿变成了一尊金雕像。米达斯国王悲痛欲绝,向狄俄尼索斯祈祷,请求其收回这种力量。随后,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米达斯的故事抓住了我们对金钱和财富的矛盾心理,讲述了一个关于贪婪的重要警世寓言。如果追求物质财富意味着放弃人际关系,失去健康,或者精神崩溃,那么追求物质财富就是不值得的。心理财富的范畴比金钱财富要广泛得多,因为我们只有拥有了心理财富,拥有一颗丰盈的心,才算是真的“拥有了一切”。如果我们为了获得金钱而放弃了真正的财富中太多其他组成部分,我们的净资产反而会受物质主义拖累而减少。

初识心理财富

心理财富是对幸福感和高质量生活的体验。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短暂的快乐,也不仅仅是躲过抑郁和焦虑,而是对美好生活的体验,意味着我们正在以一种充满正向反馈、有意义、充实且愉悦的方式生活。心理财富包括对生活的满意度、生活的意义感、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参与感、对重要目标的追求、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一种将人们与外界崇高事物联系起来的信仰。这些基础的心理体验共同构成了真正的财富。毕竟,当你拥有了这些体验时,你就拥有了生活中所能追求到的一切,而当你有钱时,你只是获得了真正的财富所包含的众多资源中的一种而已。心理财富除了内在体验,还包括健康的身体以及积极的社会关系等普遍因素,它们与幸福感体验交织在一起,也是心理财富的一部分。那么,心理财富的组成成分究竟有哪些呢?以下是一些真正的财富的基本组成部分:

· 生活满意度与快乐感

· 生活中的信仰与意义

· 积极的态度和情绪

· 融洽和谐的社会关系

· 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工作

· 追求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

· 身心健康

· 充分满足生活需求的物质条件

最后,如果你没有全面发展真正的财富的各个方面,你的生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然而,当你拥有了所有的组成部分,你就是真正的富人,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的人并不需要成为百万富翁。毕竟,当你体会到生活如此美好时,夫复何求呢?就算你没有数十亿美元存款,只要热爱你的生活,你就拥有了你所需要和想要的一切。只要你拥有心理财富,即便没那么多钱,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有钱人在传统意义上的特征。我们知道,这样的人很可能拥有很多奢侈品以及象征地位的东西:一座豪宅,现代化的厨房里面配有花岗岩餐台和不锈钢电器;经常去的度假胜地;一辆配置齐全的新车;一些璀璨夺目的珠宝或原创艺术收藏品;以及一辆奔驰车和一个游泳池。那么心理财富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呢?我们如何辨别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呢?你很难从外表看出来——内心丰盈的人可能长得高,可能长得矮,可能上了年纪,可能还很年轻,可能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也可能是一位家庭主妇或小企业主。他们的生活通常不会很贫困。他们可能拥有亲密的家人和朋友圈子。但是除了这些为数不多的特征,你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才能识别出他们。内心丰盈的人能够看到世界的美好之处,但绝不脱离现实,这是他们的典型特征。他们会积极参与自己认为有意义且重要的活动,也会找到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活动。

以超级爸爸迪克·霍伊特为例,他的儿子里克一生下来就患有严重的身体残疾,这是每个家长的噩梦。医生们最初建议把里克送到福利机构,但迪克却自己筹资,与一个工程师团队一起设计了一台电脑,这台电脑可以让他儿子通过移动头部来打字,进而与其他人进行交流。里克上高中的时候,父子俩参加了一场为当地一名残疾学生举办的5英里(约8千米)长跑比赛——身材欠佳的迪克推着坐轮椅的儿子跑完全程。完成比赛的经历给父子俩都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对里克而言,参加比赛让他忘却了自己身体上的残缺,尽管只是被推着参加比赛。对迪克来说,帮助自己的儿子找到意义,这种机会十分宝贵。迪克有了一个新的理由来养好自己的身体,他的健康状况很快得到了改善。

霍伊特父子一起参加了80多场马拉松、三项全能运动及铁人三项比赛。他们重新定义了“能力”的含义,并在运动成就中找到了一种深刻的使命感。迪克和里克拥有丰厚的心理财富:他们关系融洽,喜欢运动,在比赛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并拥有奥运健儿一般的积极态度。最重要的是,像迪克和里克这样内心丰盈的人深感幸福,对生活十分满意。他们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不仅仅是快乐以及一些转瞬即逝的愉悦感,还包括其他丰富的感觉,如爱、投入感,以及将他们与他人联系起来的感激之情。这类人拥有我们所欣赏的价值观,从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狭隘和消极。他们不会疯狂地追求新的伴侣、数十亿美元的金钱财富和新的刺激,因为他们已经深深投入到有意义的关系和活动之中。

在本书中,我们将详细研究心理财富的各个不同方面。对于完整的财富,每一个构成要素都必不可少。只重视其中一个要素可能会减损其他要素的价值。例如,如果我们过分追求快乐,而忽略了信仰和意义感,我们就可能会沦为享乐主义者,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快乐。正如前文所述,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金钱,忽视心理财富的其他方面,我们就无法收获真正的财富。最后,心理财富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平衡的投资组合”。本书概述了心理财富的组成要素,而研究已经揭示了心理财富的投资价值。

第一部分:理解真正的财富

尽管从表面上看,心理财富听起来像是古老的智慧——道德故事提醒我们,幸福不仅仅在于金钱,但这个概念的内涵并不像看起来那样简单。当然,大多数人凭直觉就知道且认同这一点——信仰、健康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哲学家、宗教学者和我们的祖辈自从文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告诫我们同样的观点。心理财富这一概念的激进之处在于,其建立在研究历史较短且常常违反直觉的基础之上。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现代科学研究已经推翻了许多关于幸福的常识。例如,我们现在知道,幸福最佳水平是的确存在的。也就是说,在生活的某些方面,人们的幸福感可能会过量。如果幸福感超过某个程度,人们的表现可能会变差,而不是变好。

在第2章中,我们将关注这一研究主体,并提出两项最令人兴奋和最重要的心理财富原则。第一项原则是,幸福是一种过程,而非某个终点。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幸福是一种情感的最终目标,是一种愉悦的状态,这种愉悦来自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例如健康状况良好、婚姻美满、薪水丰厚。其逻辑是,如果一个人能获得充足的理想条件,那么幸福就必然会随之而来。尽管这一观点被认为是常识,但科学表明,仅仅靠外在条件是不足以产生心理财富的。虽然金钱、国籍和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但这种相关性弱于引起幸福感的因素。相反,幸福是一种不断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体验生活和世界,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感和信仰。要想获得真正的财富,我们内心的态度与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样重要。

重新思考幸福感和理解心理财富的第二项原则是,这种理解有利于提升幸福感的功效。从古至今,幸福感一直背负着坏名声。许多人认为幸福是肤浅、自私、天真和自满的代名词。幸福感的批判者认为幸福不可持续,而愤世嫉俗者则认为快乐是一种不现实的感觉,追求幸福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现在,有大量来自科学研究的证据表明,事实恰恰相反,积极的情感既有效又有益。对积极情绪之功效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有助于强化人们与朋友的联系,提升思考的创造性,使人们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就此而言,幸福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你可以利用这种资源来实现生活目标。在第2章中,我们将解释为什么幸福有利于有效运转。幸福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心理财富的基石,因为它是一种情感货币,可以用于其他目标的投资,比如友谊和事业上的成功。当我们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时,常常能获得最大的收获:我们会想到新的创意,尝试新的爱好,提升我们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并找到生活的意义。

第二部分:幸福的人生活得更好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关注心理财富的三个方面——健康、人际关系和有意义的工作,这三方面与幸福感直接相关。正是在这一部分,我们会看到心理财富与幸福感密切相关,因为没有积极的情感就无法获得心理财富。幸福感与健康、人际关系和工作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心理财富投资组合的基础。在生活的这些方面取得成功往往会提升幸福感,而积极的情绪反过来又往往会引导人们在生活的这些方面取得成功。在这一部分,我们提出,幸福感是心理财富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其重要性不仅在于这种情绪令人愉悦,更在于其有益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幸福感的重新思考需要我们理解这一点——幸福感不仅仅是一种我们所追求的愉悦情绪,更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三部分:幸福及真正财富的因素

人们在努力寻找通往幸福的最佳途径时,绝大多数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生活环境上。人们会通过努力改善生活环境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这情有可原。常识告诉我们,找一份新工作,赚更多的钱,更健康,或者找到合适的伴侣,都会带来幸福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对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生活环境因素,比如性别、年龄,对幸福的影响非常有限。不过,也有一小部分因素与情绪健康紧密相关。对于金钱如何能买来一部分幸福感,以及宗教信仰是否能够增加愉悦情绪,我们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讨论影响心理财富的生活环境因素,包括收入、宗教信仰和文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已被证实。

之后,我们将讨论影响幸福感进而影响心理财富的心理因素。长期以来,人们总喜欢说这样的话,比如“生活由你创造”、“看到云朵背后的一线曙光”或“戴着玫瑰色的眼镜看世界”。这些短语暗示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部分取决于我们个人如何看待世界。有些人似乎始终很乐观,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问题都能让他愤怒不已或者垂头丧气。适应、情绪预测、积极态度等各种各样的日常心理活动都会对你的幸福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心理活动是心理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部分:如何实现内心丰盈

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将就这一话题给出建议:如何整合心理财富的各个组成部分,过上内心丰盈的生活。重要的是,我们会提醒你不要寻求无节制的幸福。许多人追求强烈的、永久的幸福感,认为这种梦寐以求的情绪像是永远不会溢水的杯子。最新的研究证据表明,幸福感可能是有上限的,而“过度幸福”的人实际上在事业和学业上表现不佳,其健康状况甚至也比处于最佳幸福水平的人更差。这一新发现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就像所有财富一样,只有达到平衡状态,并且不被滥用,心理财富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有些励志读物将强烈的幸福感作为生命的全部,因此,我们希望本书能起到一种警示作用。

最后,美好的生活在于拥有心理财富。当我们追求安全的物质需要,培养自己的信仰,并利用我们的优势追求有价值的目标时,我们就建立起了一颗丰盈的心。人类是一种物质存在,我们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需要有形资源来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但人类也是情感动物,需要建立超越自身、让我们保有人性和天性的宏伟意义和目标感。最后,人类也是一种心理存在,会对周围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诠释,这意味着我们的幸福感部分取决于我们养成的思维习惯。要想获得真正的财富,物质、精神、社交关系和心理资源缺一不可。

在最后一章,我们介绍了心理财富的衡量方法,你可以借助这些方法来判断自己的心理财富水平。你有多富有?在结语中,我们描述了迪纳家族用科学来理解幸福感的方法。科学方法有很多优点——可控的研究、大范围且具有代表性的抽样调查,以及精密的统计分析。凭借科学方法,我们能够从哲学、宗教及个人经验中汲取关于收获美好生活的历史智慧,并加以整合和改进。但我们也绝不甘于只做学术界的书呆子。埃德·迪纳之所以被冠以“研究幸福的绝地大师”的称号,不仅仅是因为他培养了该领域的许多专业人士,还因为他和尤达大师一样,不追求一时的风靡。罗伯特之所以被称为“积极心理学界的印第安纳·琼斯”,是因为他在收集幸福感相关数据的过程中游历了世界各地,看遍了异国风情。我们希望你能通过本书提出的结论,看到我们为之奋斗的足迹,感受到我们的个性,并享受这个过程。

我们相信,你一定会喜欢这本书,也相信,你会重新思考自己对幸福的看法。 brGZXmmorlZkCo9DE0/CnnEjtCOdxmgxW/sKeyldvVetAelwY7o675Pui+A4TXM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