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单法:确定作业顺序,一一搞定

清单法很简单,但它却是戴维·艾伦提出的GTD(Get Things Done)时间管理技术的核心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所有要做的事情先整理出一个清单,然后将清单上的内容分门别类,安排时间完成。通过清单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拖延问题,提高做事效率。将这一方法用于孩子的作业管理,能够大大地减少作业压力,让孩子根据清单顺序将作业一一搞定。

第一步:清空大脑,一次只做一件事

假如孩子今天回来要做五项作业,如果这五项作业全记在大脑中,这种隐形的、说不出来的压力会让他觉得很烦,无从下手。而且这五项作业一直在大脑中盘旋,也需要占用大脑资源,孩子就需要一边做作业,一边留出一部分大脑资源记住这些任务。但是,我们的大脑资源也是有限的,认知负荷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和认知活动都要消耗大脑的认知资源,如果认知活动需要的资源总量超过了我们个体拥有的资源总量,就会引起资源不足而影响学习和认知效率,即发生“认知超载”。对孩子的作业而言,如果记住作业占用了一部分资源,用剩余的资源再去完成作业,可能就会因为大脑资源不足,导致他们没法集中精力完成作业。

在学习前,我们一定要做一件事情——把大脑中隐形记忆的那么多任务,从大脑中外化出来,建立一个外在的、能够看到的清单。如果有五项作业,就把它们都列出来,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写在清单上。当这些事情都写到清单上时,大脑就清空了,就不用一边写着口算,一边琢磨着“英语单词还没背呢,要不先读古诗吧……”这时,大脑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拿来做眼前的这项作业。

这样,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清单,把大脑中隐隐约约的、说不清的任务全部拿出来,写到外在的、可视化的清单里。

第二步:建立清单

把所有任务都整理出来后,这个清单怎么整理,怎么排序呢?建立清单时有以下四个要点。

要点一:从简单的、喜欢的开始。根据20秒法则,简单的、喜欢的任务启动时的阻力最小,能够快速启动。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喜好去选择这样的任务放在前面。每个孩子喜欢用哪件事情来启动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去观察和琢磨自己孩子的特点,看孩子先做哪件事最容易启动,下次就从这件事开始。

要点二:每天清单的顺序要基本固定。比如今天清单要做五件事,孩子按照读课文、背古诗、写字、口算、背英语的顺序,觉得还不错,那么第二天尽量还按照这个顺序执行。如果顺序基本固定,那么孩子就会形成习惯,形成习惯后行动起来就会更容易、更流畅。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对这个顺序心里有数了,每天都按照这个顺序执行,他就会对整个任务有一定的掌控感。

要点三:让孩子自己决定清单顺序。清单中第一件事一般是固定的,用简单的、容易的、喜欢的事来迅速启动。启动完之后的任务顺序,不同的孩子就不一样了。有的孩子喜欢先做简单的,他确定任务的顺序是从易到难,把简单的事一件、两件、三件、四件都做完,一看只有一件最难的事了,“加油,我接着把最后这个任务搞定就行了”。他就会觉得,前边四件做完了,很不错啊,只有一件了,集中精力做完就好了,这时哪怕再难,他咬着牙都愿意坚持完成。也有些孩子可能不是这样的,在做完简单的、容易启动的事之后,他会说:“我要先把那个最难的搞定,然后再做剩下那三个简单的。”这样把最难的任务搞定之后,他就会有成就感:“嗯,最难的已经搞定了,就剩这几个简单的了,小菜一碟,一会儿就完事儿!”不同孩子的喜好模式有差异,不管孩子选择什么顺序,家长都要让他自己决定,他会觉得“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对作业就会越来越有掌控感。

要点四:让孩子自己整理清单。清单到底怎么整理?是父母给整理,还是孩子自己整理?还是打印一个现成的模板直接用?答案是:清单最好让孩子自己整理。这样,孩子会慢慢地把整理清单这件事变成自己的习惯,不管是小时候做作业,还是长大后做工作,他都会习惯于把事情梳理一遍,比如有哪些事要做,每件事大概有哪些要求。清单整理完了,他就会形成自己的思路,对自己要做的事心里有数。更重要的是,整理清单的过程实际上已经激活了他对后面内容的学习状态。比如,先看看英语作业有什么,需要读五个单词,“嗯,是这五个单词”;再看看数学作业有什么,要做第64页的三道题,“大概是什么类型的题,我知道了”;再看看语文作业有什么,“语文要背这首诗,这首诗我读过了,还蛮喜欢”。这个整理清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预热,可以让后面学习的启动更容易。

第三步:每次拿出一个任务来做

每次只做一件事!每次学习时,大脑中只有一个任务,没有那么多事情牵绊,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很小,而且大脑会有更多资源去更好地做眼前的任务。

清单整理好了,原来让孩子感觉“压力山大”的成堆任务就变成了一个外在的、可视化的清单,接下来孩子要做的就是每次从清单中拿出一个任务来做。比如,孩子当前只做读课文这件事,那就专心读课文,等把课文读熟了,不会的字都认识了,读得很流利,第一个任务完成了,就在清单上的这个任务后打个钩;然后再开始第二个任务,集中所有精力到这个任务上。

清单法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清空大脑,帮助孩子把所有的作业从大脑中清出来,不再感觉压力大、无处下手;帮孩子建立一个可视化的清单,从中选出一件事,调动所有大脑资源集中精力做好眼前这一件事。 ziV81tMZPniAwDhzf7W04rhXHHB3djdGaP5lJTjOOFmYB+DqywI66HxWn7+1LE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