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灵长动物都有“马基雅弗利智力”(machiavellistische Intelligenz)。这是以佛罗伦萨政治家和外交家尼科洛·马基雅弗利(NiccolòMachiavelli,1469—1527)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君主论》( Der Fürst )一书中描述了统治者是如何维持和扩大权力的,因此,“马基雅弗利”逐渐发展成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在绝望中不择手段地维护自身利益的情形。灵长类动物是“马基雅弗利的”,它们会违背事情的真相,说出不实之词,也就是撒谎。例如,当它们想要独享水果时,或是在族群中地位低下却想和雌性动物交配时,它们就会说谎。不过,将马基雅弗利智力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大师是人类。对这一智力运用的多寡和脑容量比例相关,而脑容量比例又与群体的规模密切相关。
这一发现来源于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他收集了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红毛猩猩或狒狒)的群体规模和其脑容量的数据,将这些数据绘制在一个由X轴和Y轴构成的坐标系中,连接这些数值,大致形成了一条直线。他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猿类群体的成员越多,其成员脑部的神经元组织就越发达;它们周围聚集的同类越多,大脑就越发达。反之亦然。
以数名雄性为中心形成的黑猩猩群体,成员不超过五十至六十只,如果数量增加,就会分成两个更小的群体。一方面,个体之间相互需要,因为它们可以在群体中得到保护,免受天敌的侵害;另一方面,与同类持续的紧密接触使它们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竞争,如交配权的竞争,由此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面对这种两难的困境,灵长类动物的解决方法是安抚和沟通,互相整理毛发就是一种重要的解压方式。两个个体坐在一起,一个在另一个的皮毛上寻找寄生虫,然后再交换角色。这样一套流程下来,这两个个体或多或少会成为朋友,或者至少彼此之间不再会有任何芥蒂。然而,如果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从某个时间节点开始,花在友谊关怀上的时间已经明显不够用了,互相整理毛发已不足以缓解压力,群体的气氛就会变得越来越紧张,最终群体分裂成更小的单位。在这个更小的单位中,成员们又能为彼此投入更多的时间,感受到彼此的重视,从而感觉更加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