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生活一直都是个棘手的问题,当涉及区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角色时,也就是回忆曾与谁打过交道,需要“社会智力”(soziale Intelligenz)。这个人是个狡猾的骗子,还是很容易被糊弄的单纯之人?他的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他是我的朋友还是敌人?群体生活需要大量使用心智理论。即使是当前完全不在场的人,我也会在自己的精神舞台上给他留有一席之地,因为他可能很快就会再次出现,而我得避免在他出现时认不出他。那些更善于编织精细社会网络的人,那些能够让更多的人披上精神戏服、在内心的电影中粉墨登场的人,更能够获得好处。用“群体组织能力”一词也无法充分而准确地形容这种抽丝剥茧的能力,而研究人员一再将其归于语言优势。
同样重要的是,群体成员必须考虑到群体汇聚的舞台,也就是人们聚到一起的环境: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少数密友之间?抑或在私人的亲密关系中?是在人群中远远观察,还是身处其中?如果你想要在许多不断变化的意图、愿望和欲望中取得成功,最好评估一下对方接下来打算做什么,以及可能对你产生的想法。但是完成了这样的挑战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可能会误解其他人发出的信号,或者由于对方发出信号的方式具有讽刺意味而解读错误——也许他想隐瞒什么,也许他另有所图——进而被自己极力隐藏的潜在情绪所引导。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更难的问题也许是:该做何反应?该做些什么?最后,我们必须思考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并据此找到行动方案。我是否要考虑他人提出的建议或命令,或者假装提出的建议或命令?我能不能假装听从建议,以麻痹对方,实际上另有安排?或干脆置之不理,假装没有明白对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