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二年(1042)闰九月,应欧阳修的请求,朝廷让他赴滑州做通判。欧阳修请求外出做官的原因是工资太低,东京物价太高,养不起家。这是实实在在的原因。
欧阳修到滑州三个月后,了解到滑州的财政收入比较宽裕,于是奏请朝廷批准,在官署偏东的位置,修建了供自己休息、学习、接待宾客的屋舍。欧阳修为它起名画舫斋,由其好友、也是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蔡襄,把“画舫斋”三个字用大字题写在门楹上。
画舫斋最大的特色是它的架构,它不是像通常那样横着盖七间房子,而是纵向盖了七间房子,相互之间用门隔开。这七间房子,最里边的两间是休息的地方,为了保护隐私和安全及冬季保温的需要,当然要封闭一些;其他用于宴客的地方,也较为封闭。为了增加屋内的亮度,在屋顶上开了天窗,避免了单调感,增加了高低错落的起伏感。另外几间则犹如今日公园里面的长廊,两边没有墙,而是稍高点的栏杆和栏杆里面供人坐着的长条状的木椅,既可眺望远处的风光,也可以在里面下棋、闲聊;栏杆外面则是假山怪石、名木花卉构成的风景带。人坐在这样的房屋里,宛如在一条画舫里,可以闭着眼睛想象这条画舫正行驶在平稳如镜的江面,或行驶在激流险滩的水域。
这种设计当然出自欧阳修天才的设想。欧阳修此前生活过的东京,有上百家公私园林,西京的私家园林数量仅次于东京,夷陵县也有几个不错的小型园林,欧阳修去过的邓州等地也有不错的园林。在设计画舫斋之前,欧阳修曾经考虑过如何综合吸取这些园林的优点,但总觉得不能反映自己的心情,因为欧阳修在同辈朋友中是一个最有创新精神的人。是年,三十六岁的他考虑来考虑去,想起自己贬官夷陵时,一路上坐过的各式各样的船只,较为封闭的船舱可以吃饭、休息;船上的甲板地带,则可以站着或坐着欣赏两岸的美景,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人生何尝不像乘坐一条船,有平稳的岁月,有幸福的时光,有困苦艰难的波折,何不建一座像船一样的屋舍呢?可以时时提醒自己,居安思危,说不准何时就碰上激流险滩,要的就是坦然面对,就是时刻不会忘记的忠君报国思想。
当然,从欧阳修于画舫斋落成之后所写的《画舫斋记》一文可以看出欧阳修若隐若现的隐逸思想。出仕与隐逸互补,是中国古代大多文人士大夫生活的常态。宋代“仰文抑武”,像欧阳修这样的士大夫大多数时候还是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有较大的施展自己抱负的舞台。但是,他们内心仍然会为隐逸留下一些空间,作为一种感情的寄托。这种心情或表现于对山水的欣赏中,或表现于贬谪生活时,或表现于诗文中,但绝大多数人不会真心去隐逸。正如苏轼所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由于有较多的闲暇时间,欧阳修又抓紧时间写《新五代史》。康定元年(1040)春天,欧阳修任武成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期间,听说后梁名将王彦章的孙子王睿一家在滑州生活,赶忙抽出时间前去拜访。从王睿手中,他得到了他人撰写的《王彦章家传》,经过王睿同意,欧阳修拿回州衙认真阅读。此前,欧阳修在阅读薛居正撰写的《旧五代史》部分关于王彦章的内容时,就被王彦章的事迹感动。但是,欧阳修感觉薛居正笔下的王彦章,内容还不够完备,不足以彰显王彦章宋人最重视的忠君报国思想。他认为其用兵最重视“奇”的谋略,值得当时正在西北地区与西夏军队鏖战的将士们学习。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治须城,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寿张(今山东省梁山县境内)人。彪悍异常,力气惊人,使一杆别人都拿不动的铁枪。“王铁枪”这一外号,当时就威震四方。
后梁军队招兵时,王彦章前去报名,当即对负责招兵的人说参军之后必须给他个官衔,否则不当兵。在场的官兵听后,气愤地说道:“你什么人呀!开口就要官,不看看浑身的草末还有多少,来了就想当人上人,不看看我们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兄弟,打了多少仗了!也太不自量力了!”
王彦章听后大声喊道:“我一身的力气,你们谁也不是对手,不信比一比。我敢光脚在长满蒺藜的地面上跑几百步,你们敢吗?”话一说完,不等他人做出反应,就脱下鞋,光着脚在附近长满蒺藜的地面上跑了几百步,跑回来之后跟没事人一样,还抬起脚板轮番让别人看。当时已经是深秋,大蒺藜个个长得锋芒毕露,可竟然没有扎进他的脚板。别人一看,狠人来了,再不言语了。
王彦章入伍后,很快成为后梁军队中最优秀的战将,不仅是拼命三郎,而且足智多谋,最重要的是具有忠君报国的思想。一次,后梁军队与晋王军队激战,晋王军队抓住了王彦章的妻子和孩子,此前晋王李存勖 多次与王彦章率领的军队作战,屡屡败北,便把王彦章的妻儿安置到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给予最优厚的待遇,然后多次派奸细去游说王彦章,妄图将王彦章招致麾下。王彦章每次都将前来游说的人杀掉。李存勖见王彦章不为所动,残忍地杀害了王彦章的妻儿。
由于后梁君臣的腐朽无能,对王彦章这样优秀的将领不但不重用,反而处处给他设置障碍,导致王彦章在和晋王军队的一次作战中,受伤被俘。尽管有以前招降失败的经历,可晋王李存勖还是不死心,亲自安排军医为王彦章疗伤,还想让他归附。王彦章说道:“兵败力穷,死有常分……岂有为臣为将,朝事梁而暮事晋乎?” 最后被李存勖杀害,死时六十一岁。
欧阳修在反复考虑之后,决定不用《旧五代史》中“列传”的形式来撰写王彦章的历史,他认为那种形式只能将王彦章等同于常人,必须创新一种新的形式。斟酌了一段时间后,欧阳修最终采用了“死节传”这种新文体,意思是死于高贵的气节。
欧阳修在《死节传》的最前边写道:“世乱识忠臣,诚哉?五代之际,不可以无人,吾得全节之士三人焉。” 较之《旧五代史》中关于王彦章的记载,《新五代史》添加了一些关键性的道德评价的内容,如王彦章虽然目不识丁,却经常用通俗的话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因此,欧阳修认为人的忠义之气,和文化程度、门第等因素无关,而是人天生的习性。这也是宋儒认为民众的忠义之气可以大力培育的关键前提。
欧阳修这样做也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鉴于晚唐五代基于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先秦及秦汉儒家所倡导的忠君爱国理念有所衰落,再加上宋代民族矛盾的尖锐,北宋建立后,为巩固统治,统治阶级特别重视在意识形态领域树立忠君爱国思想的重要地位,采用多种方式对臣民进行此方面的教育,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想由此逐渐深入人心,一直渗透到社会的底层。经过意识形态的长期浸染,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两宋之际及宋元之际的关键历史时期,忠君爱国的历史人物颇多,以岳飞、文天祥等最为典型,仅元人所修的《宋史》就为二百七十八名忠义人物立传。两宋末期出现的忠义死节之士之多,在历史上是非常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