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鲁文公四年

公元前623年,鲁文公四年。

四年春,晋人归孔达于卫,以为卫之良也,故免之。

夏,卫侯如晋拜。

曹伯如晋会正。

晋襄公继续做好人,拉拢诸侯。

四年春,晋国将孔达放回卫国,因为孔达是卫国的良臣,所以赦免了他带兵进攻晋国的罪过。

夏天,卫成公到晋国拜谢。

接着,曹共公也来到晋国。“会正”之意,就是会商向霸主交纳贡赋的定额。晋襄公尝到了以德服人的甜头。

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于鲁也。曰:“贵聘而贱逆之,君而卑之,立而废之,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不允宜哉?《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敬主之谓也。”

夏天,鲁文公迎娶了齐国公主姜氏,却没有派卿出面迎亲,这是非礼的。

依周礼,国君娶妻于大国,当以上卿迎亲;娶妻于同等级别的国家,当以下卿迎亲。齐大鲁小,鲁文公为什么会如此怠慢齐国,连个卿都不派呢?如果是一开始就对这桩婚事抱有消极态度的话,那为什么前年纳币的时候,又派公子遂这么尊贵的人物前往呢?前卑后倨,必有隐情,具体是什么原因,则不得而知了。

君子由此判断,这位姜氏在鲁国不会有善终。她是鲁国历史上第二位“哀姜”(前一位哀姜是鲁庄公的夫人,也是公子庆父的情妇),君子在这里又写作“出姜”,其实也就预告了她总有一天会被逐出鲁国。

君子分析:郑重其事地下聘礼却敷衍了事地迎亲,贵为小君(君夫人又称为小君)却遭受轻视,立为夫人却又废弃其礼,背信弃义而损害后宫之主。这种事情发生在国家层面,则国必乱;发生在卿大夫家里,则家必亡。姜氏没有好结果,可以说是必然的事。《诗》曰:“敬畏天威,可保福禄。”说的就是要尊重后宫之主。

秋,晋侯伐秦,围 、新城,以报王官之役。

秋天,晋襄公起兵讨伐秦国,包围邧地和新城,作为去年在王官战败的报复。

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大夫谏。公曰:“同盟灭,虽不能救,敢不矜乎?吾自惧也。”君子曰:“《诗》云‘惟彼二国,其政不获;惟此四国,爰究爰度’,其秦穆之谓矣。”

楚国还是灭掉了江国。秦穆公为此穿上素服,不住自己的寝宫,降低伙食标准,吃饭也不让人奏乐,他所做的一切,远远超过了应尽的礼数。大夫们劝他,认为没有必要。秦穆公回答:“同盟国被灭,虽然不能相救,岂能没有同情之心?寡人这也是在警醒自己啊!”

君子对秦穆公此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惟彼二国,其政不获;惟此四国,爰究爰度”见于《诗经·大雅·皇矣》,大意是:那两个国家,为政不得人心;四方的国家于是以此为鉴,研究谋划,不要重蹈覆辙。秦穆公身为一国之君,居安思危,夕惕若厉,当然是值得表扬的。

问题是,江国不是晋国的盟国吗?怎么又变成秦国的盟国了?可能是因为江国嬴姓,与秦国同为一脉吧。

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 弓矢千,以觉报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卫成公派宁俞访问鲁国,鲁文公设宴招待宁俞。

大概是去年在晋国和晋襄公赋诗酬对的后遗症吧,鲁文公当场为宁俞赋了《湛露》和《彤弓》两首诗。本以为宁俞会闻弦歌而知雅意,赶紧下拜致谢。没想到,宁俞既不辞谢,也不赋诗作答。鲁文公很郁闷:这家伙不按套路出牌啊!话说以宁俞的学识,早就名闻天下,他不可能不懂这些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鲁文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派外交人员私下去找宁俞询问。

宁俞回答:“哎呀!我以为那是为了练习而演奏的。从前诸侯在正月去朝见天子,天子设宴奏乐,那个时候赋《湛露》,意味着天子对着太阳治理天下,诸侯无不用命。诸侯与天子同仇敌忾,战胜归来向天子表功,于是天子赏赐给他们红弓一把、红箭百支以及黑弓十把、箭矢千支,为表彰功勋而赋《彤弓》。现在我作为天子的陪臣来修旧好,承蒙鲁侯赐宴,岂敢触犯大礼,傻乎乎地以为那两首诗是为我而赋,自取其祸呢?”

说白了,《湛露》和《彤弓》是天子赋给诸侯的诗,既轮不到鲁文公来赋,也轮不到宁俞来听。鲁文公附庸风雅没错,但是用力过猛啦!

冬,成风薨。

冬天,鲁僖公的母亲成风去世。 4ijcid7LT+iucD8qi+spnUkbG2i3OgMdflIoVXYuHTBgDbBTBMvj9wPCbE1Caps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