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鲁文公十二年

公元前615年,鲁文公十二年。

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大子以夫钟与郕邽来奔。公以诸侯逆之,非礼也。故书曰:“郕伯来奔。”不书地,尊诸侯也。

十二年春,郕伯去世。既然太子“自安于夫钟”,郕国人便另外立了一名国君。太子自绝于国家,以夫钟和郕邽两地作为投名状,投靠鲁国。鲁文公喜出望外,以对诸侯之礼接待太子,这当然是非礼的!

《春秋》记载:“郕伯来奔。”不写奉献土地的事情,又故意把太子写作郕伯,说是尊重诸侯。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只有一个目的,掩盖鲁文公难看的吃相。

杞桓公来朝,始朝公也。且请绝叔姬而无绝昏,公许之。

二月,叔姬卒。不言“杞”,绝也。书“叔姬”,言非女也。

杞桓公的母亲杞伯姬,是鲁庄公的女儿,杞成公的夫人。杞桓公于鲁僖公二十三年即位,并于鲁僖公三十一年娶鲁国公主,是为杞叔姬。

这一年春天,杞桓公前来鲁国,这是他自鲁文公即位以来第一次朝见,顺带提出一个请求:让他和叔姬离婚,但是又不断绝两国的婚姻关系。这是啥意思呢?

意思是,这个老婆我不要了,再换个年轻的吧。

鲁文公竟然答应了。

现在已经无从推测这段婚姻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总之,这位叔姬离婚之后,还没来得及回娘家,就去世了。《春秋》记载:“子叔姬卒。”不写她是“杞叔姬”,是因为她已经离婚了。写她是“叔姬”,说明她已经嫁出去,不是家里的女儿了。

楚令尹大孙伯卒,成嘉为令尹。群舒叛楚,夏,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围巢。

大孙伯即成得臣的儿子成大心。成嘉是成大心的弟弟,字子孔。

“群舒”是今天安徽省境内的几个偃姓小国,包括舒国、宗国、巢国等,以舒国为首,大概是同宗之国吧。

楚国令尹成大心去世,成嘉继任令尹。新旧交替之际,群舒背叛楚国。夏天,成嘉处理叛乱,逮捕舒子(名平)以及宗子,并包围巢国。

秋,滕昭公来朝,亦始朝公也。

秋天,滕昭公前来朝见,也是第一次朝见鲁文公。

秦伯使西乞术来聘,且言将伐晋。襄仲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对曰:“不腆敝器,不足辞也。”主人三辞。宾客曰:“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以事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所以借寡君之命,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国无陋矣。”厚贿之。

鲁文公九年,秦国派人到鲁国赠送鲁僖公和成风的寿衣,实际上是投石问路,企图拉拢鲁国,共同对付晋国。今年,秦康公又派西乞术不远千里来到鲁国,明确告知:秦国将讨伐晋国。

这就是要鲁国表态了。对鲁国来说,晋国这个霸主,一是开罪不起,二是有所依赖。特别是近几年来,楚穆王挥鞭北上,连续收服郑、陈、蔡、宋等国,南风烈烈,势不可当。如果没有晋国这根支柱,整个中原都将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无论是从文化上讲,还是从感情上讲,或是从利益上讲,这都是鲁国不愿意看到的。维护和晋国的关系,拥护晋国的领导,是鲁国当前的基本外交政策。因此,对于秦康公隔空伸过来的橄榄枝,鲁文公只能礼貌地拒绝。

原文中的“辞玉”,是当时外交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不妨还原一下——

西乞术身着礼服,手捧圭玉(秦康公送给鲁文公的国礼)神态肃穆地走入中庭。鲁文公派外交老手公子遂出面,在中庭与西乞术见礼。寒暄几句后,西乞术奉上圭玉。公子遂进入内庭,向鲁文公汇报,然后出来说:“君侯不忘和先君的友好之情,派您光临鲁国,镇抚我们的社稷,十分厚重地赠予如此名贵的器物,寡君实在是不敢接受。”西乞术说:“不是什么贵重的器物,不值得辞谢。”这是中国人都懂的送礼套路,后人名为“使不得”,一个不肯收,一个硬要给,拉拉扯扯,最后还是收了。当然,春秋时期不兴拉扯,外交场上尤其要淡定,辞谢的话也要说得温文尔雅。一般而言,辞谢一次也就够了。没想到,鲁文公这次是真的不肯收。公子遂辞谢了三次,西乞术急了,说:“寡君愿意求福于周公、鲁公(周公的儿子伯禽、鲁国的始封君),以侍奉君侯,拿着先君的一点不厚重的器物前来,派下臣致送于执事之前,以此作为祥瑞的信物,希望结成友好的关系。用它来表达寡君的命令,缔结两国之好,所以才敢送上的。”言下之意,我大老远从陕西跑到山东来送礼,你不肯收,我怎么回去复命?公子遂这才收下,说:“不是有了这样的君子,怎么能够治理国家?秦国真不是鄙陋之国啊!”于是以重礼回赠。

收了礼,又加倍回礼,不欠人情,其实也就是婉拒了。

秦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 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从之。

秦人欲战,秦伯谓士会曰:“若何而战?”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婿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其可。”秦伯以璧祈战于河。

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谋,将独出。”乃以其属出。宣子曰:“秦获穿也,获一卿矣。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

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君之士皆未 也,明日请相见也。”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胥甲、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乃止。

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

西乞术无功而返,但不影响秦康公的决心。这一年冬天,为了报复五年前的令狐之役,秦康公率军入侵晋国,攻取羁马。晋国发兵抵抗。

《左传》的体例,外交也罢,战争也罢,如果是国君亲自出马就写明是“秦伯”“晋侯”“宋公”等;如果是卿大夫出马,就写“人”。原文中的“晋人御之”,说明晋灵公没有亲自出战。这不怪他,他还是个孩子。

晋国方面,赵盾统帅中军,荀林父为中军副帅;郤缺统帅上军,臾骈为上军副帅;栾盾统帅下军,胥甲为下军副帅。范无恤为赵盾御戎,在河曲迎战秦军。

臾骈建议:“秦军远道而来,必不能打持久战,请深挖壕沟,高筑堡垒,等着他们来进攻。”被赵盾采纳。

所谓兵法,无非就是知己知彼,找到敌人的弱点,巩固自己的优势。臾骈这一招,对秦军来说是相当厉害的。当时秦国的实力并不雄厚,后勤保障相当薄弱,确实没办法支撑一场远离国土的持久战。秦军急于出战,但是攻击晋军的堡垒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秦康公问士会:“这个仗该怎么打?”也就是问:该怎么把晋军引诱出来作战?

秦康公问对了人,士会太了解晋国了。

士会分析:“赵盾新近提拔他的下属,名为臾骈,必定是此人给他出了这个主意来使我军疲乏。赵家有个旁支的子弟,名叫赵穿,是晋襄公的女婿,受到赵盾的宠信,年少气盛,不懂军事,喜好勇猛而且狂妄。最重要的,是他嫉妒臾骈当了上军副帅,必定反感臾骈的计谋。如果派一支轻装部队去侵袭,也许就可以把他们引出来了吧。”

秦康公将玉璧投入黄河,祈求河神保佑战争胜利。

十二月初四日,秦军突袭晋国上军。臾骈按兵不动,秦军占不到便宜,主动撤走。赵穿追赶秦军,没有追上,回来之后就发脾气:“咱们带着粮食,披着盔甲,就是等着和敌人交战。敌人来了又不打,这是在等什么呢?”军吏回答:“这是在等待机会啊!”赵穿更气了,说:“我不知道什么计谋,你们不肯去,我自己去!”于是带着自己的部属冲出堡垒。赵盾得知,气得不轻,但是又放不下这个同族的驸马爷,说:“秦国如果俘虏了赵穿,相当于俘虏了晋国的一个卿。他们获胜而去,我拿什么回报国家?”下令全军出击。秦军本来只想吃掉赵穿这一支部队,没想到晋军会倾巢而出,不想陷入恶战,赶紧撤走。晋军也不想和秦军苦战,又怕秦军有埋伏,也收兵回营。原文所谓“交绥”,就是双方短暂交兵,各自退去。

夜里,秦康公派使者到晋营挑战:“今天两位国君的勇士都没有打痛快,明天请再相见。”臾骈从使者的神色中看出了问题:“使者眼珠子乱转,说话声音失常,这是害怕我们。秦军恐怕是要逃跑了。咱们赶紧追上去,把他们逼到黄河边上,必定大获全胜。”

胥甲和赵穿得知部队要出动,挡在营门口大声呼喊:“死伤的将士还没有收回就将他们抛弃,这是不仁;不等约定的战期就把敌人逼到险地,这是无勇!”晋军于是停止出击。

秦军果然连夜遁逃。不久又杀了个回马枪,攻取瑕地。

臾骈真是个将才,但是摊上赵穿这样的猪队友,又有什么办法呢?而且,赵穿两次自把自为,破坏军纪,甚至胳膊肘朝外拐,将军机泄露给秦国人,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赵盾公私不分、奖惩不明,将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了。

城诸及郓,书,时也。

鲁国在诸地和郓地筑城。《春秋》记载此事,是因为合于时令。 BC5ttEfalcuIRCJhsqvSOzO5HINjARj49HkvUiacEllftrW/VLCaOU/uewXIqbs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