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中那些从事非创造性劳动的人来说,如今的环境对我们练习想象力少有帮助。在上一代人的那个时期,情况就有所不同。环境迫使我们的大多数先辈在每个转折点运用创造性思维,不论他们从事什么行业。他们可以持续锻炼他们的创意,而不需要特别寻求其他手段来练习想象力。
这种刻苦努力的精神,帮助我们的先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创造才能,这种精神一部分来源于环境,一部分则来源于遗传。正如埃德娜·朗尼根所说,它主要来自于“那些英国海员们,他们从缺乏阳光照射的岛上出发,为了生计而去探险,并学习如何去驾驭新的、生疏的职业。在这个过程中,失败的惩罚就是死亡。”
从英格兰移民来的先辈,是第一批用创造力充实我们国家命脉的人。随着时间推移,几乎每个国家的特性都被融入到美国的遗传特征中。懒惰的人和没有想象力的人,对创建新美国的号召视而不见,而对那些勇于进取的人来说,这个号召就是激励的号角。这些源头就构成了如今的美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第一任署长保罗·霍夫曼将其描述为“向往更好生活的、充满青春气息的一种开拓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本质是努力奋斗。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有助于创造想象成长的氛围。此前,这种氛围从未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出现过。
美国人之所以被称为“美国佬”(Yankee),其创造精神就是一个合适的缘由。到目前为止,在美国早期的发展中,新英格兰人在创意方面的贡献是最大的。阿诺德·汤因比就说过,“新英格兰人的家园有着最艰难的环境。”他们的创造能力来源于一种必要性,他们必须克服所面对的一切障碍。
在美国殖民时期,美国所有的制造业实际上都被英国议会所禁止。因此,当19世纪初,新英格兰人开始发展工业时,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经验来指导该如何进行。有关制造产品的几乎所有细节都必须由自己想象出来,就好像从来都没有生产过产品一样。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点子被构思出来,一个接一个的企业被开创起来。
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则是另一个推动力,它激励了美国人民的创造性劳动。再一次地,勇于开拓创新、富于想象力的兄弟姐妹们离开了舒适的家园,像他们欧裔的先辈一样,踏上了同一条西行之路。同时,也像他们的祖先一样,他们必须最大限度地运用肌肉和头脑,不然,就会遭遇失败。他们必须想出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就这样,他们的创造本能被困境这块“石头”磨得锋利了。
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先辈还不得不成为“多面手”,因此激发了了不起的创造发明才能,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托马斯·达文波特,这位来自于佛蒙特州的年轻铁匠,通过自己的发明改变了这个世界,制造出了美国第一台直流电动机。而在此之前,他从未接受过有关电学或其他科学知识的教育。在他仅十岁时就给一位铁匠当学徒,开始从事这份只有成年人才有力气做的工作,而直到二十一岁才开始获得报酬。固然他读了很多书,但最重要的是,在想象力和意志力的引导下,他用双手制作了很多东西。正是像达文波特这样的人,以大批量生产的形式,引发了美国的工业革命。
达文波特的工作使得他越来越有创意,如今的大多数美国人却往往随着年龄的渐长,创意越来越少。心理学家威廉·谢尔登在《心理学和勇于创新的意愿》一书中指出,大多数年轻人都极富创意,但他们的创造力从青春期却开始逐渐减弱。谢尔登将这种情况称为“大脑的枯萎”。而且他还补充说,这种不幸在美国人民中发生的百分比非常高,甚至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
教育的训练和生活的压力,使我们越来越倾向于持批判态度,而我们的想象能力就成为其“牺牲品”。这就是为何我们变得越来越没创意的另外一个原因。除非我们愿意刻意做一些事,来保持和开发自己与生俱来的想象才能。
对于美国不断增强的舒适和安逸感,耶鲁大学校长格里斯瓦得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他说:“在我们人为塑造的舒适生活之中……我们的创造能力一直在退化。”
如果我们不使用它,我们就将会失去它。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对肌肉和头脑都同样适用。
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说过,“过去,国家支持乡镇,并把它最好的养料都用来滋养乡村。如今,大型城市却开始把乡村吸干,它贪得无厌并且不间断地吞食着新鲜的人流。”
五十年以前,美国有三分之二的人住在农场和以村为单位的乡下,但现如今,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都拥挤在大都市圈。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城市的居住人口将会占到总人口的77%。
除了艺术工作者,或者在企业和科研中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城市生活往往会减弱人的想象力。在创造力方面,那些做着千篇一律工作的人,其中大部分远远不如那些在农场工作的人。一个并非来自城市的人更有可能培养出创造力。其中一个证据是,在登上过《名人录》的人中,乡村长大的领袖人物在数量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卡内基基金会曾捐款给一个教育者委员会,令其实施一个为期五年的调查,来确定那些有成就的创造性科学家的出身和经济背景。根据这个委员会的发现,《新闻周刊》在社论中称:“结论是,创造性研究是一种草根阶层的工作……在远离大城市的乡村区域,它更为蓬勃发展。”
原因可能比较简单。大多数居住在大都市的人都没有成为一个“手艺人”的必要。“近在眼前”就可以找到专业人士,如果需要修理管道、用纸糊墙壁、粉刷房屋……只需打个电话叫工匠就可以搞定。电话和汽车的快速普及使专业领域得以无限延伸,结果就导致了创造力的急剧衰退。在汽车时代的早期,当汽车抛锚时,开汽车的人不得不“走出车外,躺在车下”,自己去想办法修理。但如今,我们只需要给最近的修车厂打个电话,叫来拖车就能搞定。因此,就算是专业司机也不愿再对自己的头脑施压,来想办法学会修理汽车。如今,一个被堵塞的火花塞就足以难倒大多数的士司机。
法国生物学家亚历克西斯·卡雷尔说过,“现代文明社会,似乎没有办法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如果斯宾格勒说的是对的,那么,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坏的一个阶段就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那个时期。其结果就是,“城市化”使得人的创造能力出现衰退。
与我们的先辈相比,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相比,美国人算是富足的。但是,安逸的生活不仅麻木了创造力,也往往使我们过于苛刻或傲慢地对待那些“敢于冒险”的人。这种态度往往同时束缚了嘲笑者和被嘲笑者的创造能力。
在过去,团队精神激励着那些努力尝试的人。积极进取的人会受到人们尊敬,先锋带头人物会受到他人敬佩。今天,已经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实际上,完全相反的行为经常被认为是正确的。例如,某个焊接工人为了家人,想挣更多的钱,就被工会罚款,说他工作“太努力了”。
最近的调查显示,有一多半的美国人不再信奉“天道酬勤”。这是对创造力的一个真正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相信“天道酬勤”才激发了美国人的创造力。而失去了这个信仰,有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毁掉美国人的创造热情。
最近出现的这种新的价值观——“为什么要尝试呢?”,体现着一种“不愿去冒险”的情结。对大多数高中毕业班的调查显示,针对问题“你们最想选择的职业”,学生们大都将公务员列为第一名。正如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所说,一种相似的愿望:追求更安全、更轻松的工作,正是法国衰退的原因之一。
同样,税收政策也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民的创造热情。当美国参议院在1909年商讨个人所得税时,一名参议员称,如果美国政府可以拿走公民收入的百分之一,他就会拿走10%甚至50%。对此,参议员波拉哈愤怒地回应道:“这简直是胡说八道!美国人民绝没可能忍受50%的税收政策。”而如今,个人所得税率最高竟达到了94.5%。
高税率主要是战争造成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创造能力的衰退,尽管战争的确激发了美国科学家的创造热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还完全依赖从德国进口科学实验玻璃器皿,战争迫使美国人应用创造力来解决了那个问题。染料也是同样的情况。
然而,战争却对艺术家和作家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莱斯利·珀尔就说过,“战争期间,在文学和戏剧领域,创造性想象发生了品质上的衰退,这是人们经常看到的现象之一,并被广泛地讨论,而变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共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超过1100万美国人在军队平均服役1年半。他们中的大多数极少或从来没有被要求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对他们的要求就是按照命令行动。因此,在1940年到1945年间,浪费了差不多500亿个工作小时。
除去战争对部分军事领袖和发明家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激励,美国在全球冲突中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家的氛围越来越不利于创造发明。
很多教育者相信,美国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就应该更多提倡对创造力的培养。一些人甚至担心,许多的教育计划趋向于扼杀想象力。幼儿园似乎还在培养这种才能,但小学和中学却趋向于扼杀想象力。
针对这一问题,一位寻求解决方案的杰出领袖是沃伦·考克斯,他是纽约州教育研究部门的主管。他将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到研究解决方法和手段上面。他认为,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用来帮助全州的学校改革教育计划,以确保更少地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更多地鼓励他们创造发明。
高等教育的权威专家同样在担心这个问题。科学实验显示,按理说,大学毕业生应该在创造才能上,高过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据吉尔福特博士说,对从事研究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最常见的批评是,“尽管他们在处理所分配的工作时,表现出了对所学技术的精通,但是,在被要求解决需要引入新方法的问题时,他们就变得十分无能。”由布鲁金斯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同样证实了这一与通常见解相反的事实。
对创造力而言,一个装满知识的头脑非常重要,因为,理论依据是产生点子所必要的手段和途径。但是,“填鸭式教育”却隐藏着极大的危险。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英国哲学家阿尔弗雷德·怀特海警告说:“我们必须提防这种只是被头脑接受而没有被应用、或没有被测试、或没有被重新组合的点子,我称之为‘惰性点子’。”可是,几乎每一个专业课程都看重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和毕业学生人数等这类指标。
另一个威胁是一位教育者所说的“学术态度——即为获得宽容精神和学术洞察力,而牺牲创造性冲动”。事实上,点子的产生经常需要一种近乎非理性的热情,至少热情得保持到验证失败了为止。据查尔斯·凯特林所说,就算是脑子不怎么灵光的人也能想出好点子,我们完全可以以他们的想法为基础,来想出更优秀的点子。
“消极情绪是当代教育最危险的隐患”,这是一群大学教授所得出的结论。为了克服这一阻碍,学生们需要了解“努力”到底能够起到多大作用,特别是在创新方面。这就是为何某个英语教授会特别费心地去推翻这个“普遍观点”:作家是“天生的”,作家的灵感都是神来之笔。他引用一些作家的自传,作为反证的证据。他很赞同托马斯·赫胥黎的说法,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教育学生:他们所能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特性,“就是这样一种能力,不管你喜不喜欢,当必须要做的时候,你可以完成这件你不得不做的事。”
据纽约州立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主任斯坦利·克尔斯说,通常,大学之前的学校教育往往是非创造性的,就算艺术教育也是如此。他曾经说过:“直到一个孩子去学校学习之前,他都是极富创意的。然后,按照传统教育方式,几乎所有的教学都趋向于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例如,按照传统方式,老师给小学生发几张相同颜色的纸,教他们如何将纸折叠,如何在纸上做记号,千篇一律;或者向他们演示如何和在哪里裁剪,还是千篇一律。结果是,每个孩子剪出的都是完全一样的图案。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既没有对想象力进行鼓励,也没有对创造力进行激励。如果让一个小学生自己去选择颜色、裁剪和折叠,他就可以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并按照他个人的创意去做,这样是不是会好很多?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激发学生得创造灵感。然而,通过标准化作业,我们却往往扼杀了这一灵感。”
如今,一些改革派学校开始倡导创造力训练。一些商业学校也是如此。康涅狄格州教育局长报告说:“最近,我拜访了州里的一所商业学校。它的实验室是由废旧物品建成的,用的是工业边角料和社区里所有能捡到的东西。男孩们设计了仪器仪表和实验用具,实验室就是他们的创造作品。我们需要更多这种有创意的行为。每所学校和班级都应该为发明创造提供机会。”麻省理工大学校长约翰·威尔伯则写下了如下的话:“教育者有特殊的职责,去鼓励和帮助学生们开发思维能力。也许我说的不太准确,简单地说,就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然后,他继续强调了开发“非正式的思维过程”的必要性,他将之称为“判断:根据对过去相关经验的反思,通过比较和区别,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想象:通过思维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内在的构想或观念。”
讨论话题:
1.对托马斯·赫胥黎所说的教育的基本目的,你有几分认同?
2.不论是在学习或工作中,你是否相信曾经盛行的观念:“天道酬勤”?说出你的理由。
3.追求完美的态度激发了创造热情,你认同么?说出你的理由。
4.“创造性研究是一个草根阶层的工作。”你同意这个观点么?说出你的理由。
5.如果逆境是世界上一些最有创意的人的驱策力,那么,在他们成名和成功很久之后,他们如何保持和增强创新才能?请讨论。
本章练习:
1.想出至少五套现在没有被使用的方法,来改善你正在就读或曾经就读过的学校的校风。
2.试着说出五项现在还没有出现过的发明,要求:它们可以有助于世界的发展。
3.对于载客巴士,你能提出什么改进建议,以让乘客感到舒适方便?
4.写下五条你最想在明天早上报纸上看到的头条新闻。
5.“你的头脑像一个降落伞,如果你不运用它,它就毫无用处。”按照相似的结论,完成以下句子:“生活像一本圣经;_________”“爱情像一只飞碟;__________”“爱情像祖母的眼镜;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