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问可以帮助我们将想象力指引到其他相关领域中。通过重新排列,我们会发现无数的点子。而运用联想的第二条定律:对比律,通过对比,同样可以找到无数条新思路。当然,众所周知,合并一直是创造性想象的一项主要功能。
重新排列会产生难以置信的大量可选方案。举例来说,一位棒球经理可以更改队伍的击球次序36万2880次——也就是说,相同的9名队员,能排列出36万2880种组合!没错,存在着无数的可选方案,有数不尽的线索可以指向解决方案,而产生这些方案的途径就是向自己提出以下类似的问题:“它可以通过其他什么方式来重新排列?”“如果改变下顺序,将会怎样?”
幸运的是,重新排列的驱策力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孩子们会以无穷无尽的不同模式来堆积相同的积木。母亲们会不断地移动家具的位置,或者,加上一个新灯罩或一块花边桌垫,为房间带来全新的样貌。那些摩登女郎们甚至重新改造自己的面貌。她们生来就有的天然元素是相同的,但她们可以在嘴唇、眉毛和头发上做文章,从而创造了一张又一张的新脸。
“哪种其他设计也许会更好?”“考虑到与那个事物的关系,这一部分应该被放在哪儿?”这样通过对组成要素进行重新排列的提问,可以帮助寻找可选方案。
“马车应该被放在马的前面么?”这曾经是一个学术问题。“马达应该被放在前部还是后部?”同样是一个鲜活的、实际的问题。在舒适的小汽车上,这个问题被人们再而三地热烈讨论。而在公共汽车上,后置发动机已经比较常见。
同样地,在发明飞机的早期阶段,人们也曾围绕某个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那个问题是:螺旋桨在后部推进的飞机更好,还是螺旋桨在前部牵引的飞机更好呢?最终,后一种机型获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在喷气式飞机中,动力大都来自后部,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则放在顶部。所有这些都突出了一个事实——在“重新排列”这个领域,总是存在着其他的可选方案。
“哪种楼层布局方式更好?”这一问题无疑是建筑学的核心。在商品零售领域,以前“合理的”建筑布局现在开始被人们质疑,希望能对其进行“重新排列”。如果商店把收银台设计成平行的纵排,顾客会在两个收银台之间通行,因此,被其他商品吸引的机会就太小了。新点子是,把商店的收银台设置成横列,将其狭窄末端与商店的各个主通道相连。
即使是银行,通过重新排列也能展现出令人羡慕的独创性。贝塞德国家银行宣布了新的“婴儿车出纳员”业务,这项服务使母亲们能够办理银行业务而无需寄放婴儿车。很多银行还建立新的大楼来提供免下车服务。出纳员甚至会端着盘子,直接把盘子伸进顾客的车内。
“什么付款方式能最大地激励消费?”我的一个邻居的亲身经历恐怕是一个普通但意义重大的案例。晚上回家后,他非常喜欢练习一下短距离高尔夫球挥杆。他会拿出30个球并击打它们飞过围栏,落入隔壁家闲置的土地上。他5岁大的儿子很喜欢看他击球,一天,儿子开口问:“老爸,如果我帮你把那些球捡回来,你会付给我多少钱?”父亲准备出价10美分,但是,他并没有这么说,而是说,“你每找到3个球,我就给你1美分。”
男孩热情满满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但一次又一次,他只捡回了27或28个球。他很少能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来找到最后的两个或三个球。孩子的父亲担心这会使男孩养成马虎随便的习惯,因此,他重新排列了奖励措施。他对儿子说:“如果你找到所有的球,我会支付你15美分而不是10美分。不过呢,你捡到第29个球我给你5美分,你捡到第30个球我给你10美分。”结果,每一次,小家伙把所有30个球都捡回了,而且,小家伙更加享受找球的过程。
这对父子的故事仅仅是用来举例说明——重新排列奖励措施可以达到更高的产量,给劳动者带来更多的满意度。新的工业激励计划同样遵循着这一原理。站在雇主、工人和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他们中的一些举措运作得相当不错。尽管如此,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重新排列奖励措施仍然是一个创造性挑战,恐怕一直都会如此。
“重新排列时间,将会怎样?”“改变生活方式,将会怎样?”“如果改变节奏,将会怎样?”这种重新排列正是明星投手、演讲者、传教士和演员的角色。对像杰克·本尼这样的喜剧演员来说,改变方式会发挥重大作用。
重新排列时刻表,将会怎样?商界不妨应用头脑风暴来讨论下这个问题,“什么工作时间是最好的?”对办公室工作而言,通过重新排列工作时刻表,我们可能会极大地改善工作效果。例如,在我的别墅附近,一位律师拥有一座夏季别墅,离他的办公室大约40分钟的路程。在夏天,他总是早上5点半驾车去上班,这样他就可以在湖滨度过下午时光。用同样的方式,很多商店重新排列了购物时间,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为交通设施减轻了压力。
在家庭问题中,我们也不妨问问自己这些问题,“这应该更早或更迟完成?”“做那件事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甚至连“生气的时间”,我们都可以有效地重新排列。一位嫁给律师的女作家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实例。尽管她决不允许家务中寻常的琐事损害他们的夫妻感情,但她很快发现,当丈夫回家时,她总会用一些一点也不浪漫的事招呼他。比方说,给他一页玻璃,要他去修补一扇破窗户啦;给他一片新垫圈,要他装在厨房的水龙头上啦,或者,让他对马桶进行维修啦。她想找到一个点子,将所有这些行为终结。这天晚上,她不再拿什么烦心的玩意儿招呼自己的丈夫,反而跟他聊起了愉快的话题。丈夫对她的变化非常惊讶,但他当时什么也没说。第二天早晨,谜题解开了。在他准备离家前往办公室时,她递给他一张列表,上面列出了在工作日期间,他需要帮忙处理的家务事。从那以后,这对夫妇就开始按“表”行事,他们的日子也变得开心多了。
“重新排列顺序,将会怎样?”“XX之后应该紧接着什么?”作家和剧作家总是不得不对这种提问进行努力思索。通常来说,以时间为顺序最简单,也是最好的。但有时候,使用过去或将来的场景却能使情节更生动。
重新排列顺序也是广播中的一个常见问题,特别是——在何时播放广告?当然,广告赞助商希望广告信息能被最大数量的人听到。但是,又不能使听众因厌烦而关掉收音机。在这种两难的困境下,20余年来,广播都不得不完全依靠个人的意见。后来,尼尔森公司的创始人亚瑟·尼尔森研究出了一套科学的指导体系。通过一些录音设备,他了解到:在某个时刻,有多少人正在收听某一个节目,有多少人则关掉了收音机。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赞助商就可以重新排列顺序并调整广告时间,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有最多的听众和最少的关机行为。
通过问自己,“这个应该在那个之后吗?”可以解决很多家庭问题。举例来说,我的女儿在幼年时身体虚弱,医生坚持要她食用更多的蔬菜。尽管我们连骂带哄,可她总是先吃肉,而留下蔬菜不吃。通过提出下面这个问题,这一僵局被解决了:“为什么不先给她吃蔬菜呢?”自那时起,当家里其他人食用肉和蔬菜时,她只有蔬菜可吃。为了有肉吃,她不得不先吃掉了蔬菜。特别有意思的是,当她成为一位母亲时,她的小女儿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她通过完全相同的排列策略,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已经证实,改变食品摆放的顺序,对自助餐厅也有很大的好处。自助餐厅发现,如果餐后甜点被摆放在食品线的开始位置而不是通常的末尾位置,它的销售会更好一些。而在习惯上,末尾处才是甜点应该摆放的位置。
“因果是可以倒置的吗?”“如果它们被颠倒顺序,将会怎么样?”即使是这样的提问也可以成为点子的来源。其原因之一是,我们并不总是知道:什么才是因,什么才是果。正如我们仍然不确定,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即使是在那些被认为是科学的事物中,对顺序也存在着相同的混淆。拿医学来举例,一个人中了毒,结果身体发烧了。诊断追溯的原因为泌尿系统发炎。可在一个我知道的案例中,“因”最终被发现原来它其实是“果”。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迟缓的排泄,致使肾负担过重,从而导致膀胱发炎。通过加速排泄,使膀胱得到清理,患者的毒和高烧终于消失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为何颠倒因果的思维是合理的。因此,我们可以向一个貌似的结果提出问题,“这也许是原因吧?”——向一个所谓的原因提出问题,“这也许是结果吧?”引申到人际关系中,这样一个创造性挑战经常也是有价值的。很多人都说过类似的托辞,“人们不喜欢我,所以我乖僻、敏感。”这很可能就是对因果的混淆。如果那人能足够努力地去做个愉快和客观的人,而不是阴郁和主观的人,结果很可能会是——人们都喜欢他。
通过对顺序提出质疑,我们可以打破恶性循环。例如,一名男子下了班回家,他累得要命。而疲劳又导致他不断地向家人抱怨。这种结果最后又变成了一个原因——疲劳使他心烦,当他上床睡觉时,他不能获得足够好的睡眠。随后,这一结果再次变成一个原因。第二天早上他去上班时,仍然觉得累。结果,使他回家时变得更累了,脾气也比以前更加暴躁了。
很显然,他可以改变所有这一切——只要他愿意改变第一个结果。即使真的很累,回家时,他也可以努力使自己保持愉快。然后,他就可以睡得更好。进而,他第二天去工作时就可以精神更好。从而,他在这天结束时,可能就不会那么累。因此,他也不会变得那么暴躁。
由于因和果并不总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妨尝试着去有创意地改变这一关系。当然,除了这种换位之外,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可以运用想象力去搜索所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实际上,不只是因和果,几乎所有事物都可以交换位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来产生丰富的创意。沿着这种思路,我们就可以通过提出下列问题来激发自己的大脑:“将正极和负极交换会怎样?”“与它相反的事物是什么?”“对应方是什么?”“颠倒一下,如何?”“可以把它翻转过来吗?”“为什么不是向上,而是向下呢?”或者,“为什么不是向下,而是向上呢?”
通过交换位置,我们可以将重新排列发挥到极致——甚至到荒谬的地步。喜剧演员们经常这么做。举例来说,广播喜剧的先驱蔡斯·泰勒的艺名叫斯图卜内基尔上校,他古怪的反转行为经常使他声名鹊起。
好莱坞把这种“反转”创意称之为“大变身”。通过排列“人咬狗”而非“狗咬人”,很多电影情节就是这样被构思出来的。在一个故事讨论会上,同时刺激两位电影剧本作家,你可能会引发以下的思维:其中一个作家会大声说,“我想到了,我们不安排他爱上速记员,而是安排他当速记员,而他的老板是女的,并对他疯狂着迷。想想他坐在她的膝上记录口述内容的样子,这肯定会吸引观众的眼球!”
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寻求传统的对立面。在商业中,利奥·内杰尔斯基强调了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他说,“很多人发现,当他们习惯性地质疑显而易见的事物时,他们居然获得了原创的点子。”托马斯·奥尔森对逆向思考的使用则略略不同。他曾经说,“当寻求一个点子时,我总是从正面探索到负面,再反过来。”通过首先思考表面上的事物,然后,再思考其对立面,他就这样用“交流电”增强了自己的创造力。
“颠倒角色,将会怎样?”我们不妨也不时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漫画家卡尔·罗斯就经常这么做。他的漫画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一个婴儿围栏中,一位父亲正在阅读报纸,而4个小孩子却在围栏外调皮捣蛋。就颠倒角色的严肃性应用而言,酒店业者斯塔特勒曾说:“我从来不把自己看作一位旅馆经营者,而总是站在客人们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通过考虑他们的需求,我获得了一些最好的点子。”通过竞争性思维,我们就能因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而获得改进,“我的竞争者可能会做些什么来更胜我一筹?”
我们不妨经常问问自己这个问题:“颠倒过来说,将会怎样?”这是幽默大师的诀窍之一。严肃地使用这一技巧,会被归入“讽刺”类别——通过陈述一件事但却意指相反,来形象地进行说明的一种修辞手法。不像讥讽或挖苦,讽刺可以是善意的。我们经常应用讽刺来为自己所说的话增加说服力。
讽刺还可以表现为实物教学的形式。例如,奥尔布赖特艺术画廊就曾设立一个不爽展室,来鼓励良好的品味。该展览说,“这是最差劲的设计,如果拿来展出将会毁了展览。”在3个下午和晚上的时间里,这个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其中糟糕的例子包括一些非常怪异的家庭艺术作品,如果不是它们独特的吸引力,恐怕早就被扔到废物堆里了。一位批评家将这些展品称为“上一代人所制作的最难以置信和华而不实的东西。”
“做意想不到之事,将会怎样?”“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可以做些什么?”多年以前,一位好莱坞出版代理商被要求承担一部新闻短片的评论员。一个镜头显示,一位棒球运动员将要进行突然的急停。他对处理声音的工作人员说,“请为这个画面配上尖锐的刹车声。”当这部短片展出时,电影赞助商们都禁不住在剧院的过道扭动了起来。从这个点子开始,这位前出版代理商皮特·史密斯继续开发了很多成功的喜剧短片系列。
同样地,广告营销先驱约翰·沃纳梅克也热衷于不按常理出牌。他的得力助手谈起他时说道,“沃纳梅克有意地以不同的方式去做意料之外的事。他真的是这么做的。他的一些同事常常反向推理他会做什么事,结果,他们经常都会猜对。”
用头脑风暴讨论一个产品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如果这东西上下颠倒,将会怎样?”“为什么不把这东西翻个面呢?”按照这个思路,一个想要改善产品标签的皮货商,把标签上下颠倒地缝在了大衣上。这有助于将自己与其他品牌区别开来,但不仅仅如此,当人们把皮毛大衣搭在椅子上时,商标正好是正向的,会更方便用户阅读。
“为什么不放在另一端呢?”豪所发明的缝纫机的特色是,他没有把针眼放在针的尾端,而是把它放在了尖端,为用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上下颠倒地修建它,将会怎样?”通过这种逆向思维,在二战期间,亨利·凯泽显著地提升了船只的建造速度。他的点子是,颠倒过来建造整个部分——比如说,甲板室,这样一来,焊接工就可以进行俯焊而不是仰焊了。
通用电气电灯工厂的吉恩·康美利在寻求新的照明方式时,他向自己提问,“为什么不把灯光向上照射呢?”结果,他为照亮餐厅的桌子带来了一个崭新的点子。人们的视线看不到灯的踪影。灯安装在地板上。光柱通过桌上的一个洞向上射出,并照在天花板的一面镜子上。镜子反射出柔和的光,恰好覆盖了整个桌面。
《生活》杂志曾报导过一则想象力丰富、有趣且重要的案例:戴尔·卡森所做的“大变身”,他以前是联邦调查局探员,后来辞职接受了一份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工作——担任杜瓦尔县的治安官:
“他注意到了一些事,那是其他治安官多年以来都没能察觉到的:对犯人给予粗劣的饮食作为惩罚,经常是行不通的。他发现,年轻的恶棍们以受到这种惩罚而自豪。因为它证明了,他们够‘坚强’,使他们在出狱后有了吹嘘的资本。”
“因此,非常有创意地,卡森治安官以幼儿食品替代了原本粗劣的饮食。如今,寻求‘荣耀’的人得到的将是牛肉泥、胡萝卜、牛肝、菠菜和苹果酱。他们食用这些食物只是因为感到饥饿,没什么值得吹嘘的。卡森说,‘对你的哥们说,你非常厉害,他们不得不用幼儿食品来招待你,这就太没劲了。通常,一天就可以让犯人们规规矩矩。’”
大多数点子都是通过合并的方式产生的,以至于综合常常被人们视为创新的本质。为了把想象力指引到这一领域,我们可以向自己提出以下类似的提问:“什么点子可以被合并?”“融合一下,会怎么样?”“混合起来,会怎么样?”“把各个单元合并一下,会如何?”“把目标或用途合并一下,会怎样?”“组合起来,会怎么样?”“搞一个‘大拼盘’,怎么样?”
“什么材料可以合并?”的确是一个点子启动器,它可以导致无穷无尽的可选方案。投资家阿尔伯特·亚特伍德认为,上一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合金之战。”例如,珍珠港被袭后,美国在短时间内急需大量的大炮。旧的方法是,铸造并为每个炮筒钻孔。但这需要的时间实在太长。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合金管被研发了出来,它非常坚固,管子可以很快被制成炮筒。
合金在工业发展中起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汽车领域。在克莱斯勒制造的汽车中,有20多处使用了轴承,这是金属和石油结合的产物。我们认为轮胎是一种橡胶,但是,若不是与化学品(如催化剂、抗老化剂)结合在一起,最上等的天然橡胶恐怕会远远不够用。我们知道,轮胎的胎体主要部分是纤维。最初,这一部分由棉花制成的,后来,人们又采用灯芯绒。之后,在某些轮胎中,人造纤维开始代替了棉花。而在另一些轮胎中,尼龙又代替了人造纤维。
我们还应该问问自己,“什么东西这个结合在一起是最有益的?”“什么和这个搭配更好,且最好被合并成一个单一的东西?”后者的一个实例是,现代男式衬衫。我们应该还记忆犹新,添加独立的衣领和独立的衣袖是一件多么繁琐的事儿。
如今,你可以在火车修车场看到另一个类似的合并——清洗车厢窗户的工具。一把大刷子,附带着嵌入式水龙头,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使用一个工具进行两项操作。对这个点子的最新应用是,一种自动画笔。在这种画笔中,液体颜料能自动供应给笔刷,就像油漆供应给喷漆机的喷嘴一样。
如果把用途和产品结合起来思考,就可以引出这样的提问:“我可以合并什么来增加它的用途?”如果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恐怕还在反复更换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呢。富兰克林很厌烦这样从这一副眼镜更换到另一副,因此,他将镜片切开,将它们分别粘在一起,将近视镜片置于下方。由此,他发明了双光眼镜。
“在包装方面,可以使用合并做些什么呢?”这个提问可以引导想象力通向更多的可选方案。比如,一瓶除斑剂顶上带个小刷子,已经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同样,用玻璃杯做容器盛放奶酪也是如此。
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哪些事物合并成一套呢?”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服装制造商克鲁特·皮博迪在推出箭牌衬衫、领带和手帕时所做的——将颜色相配的合并在一起。而另一家手帕制造商则将产品与《圣诞前夜》这本书合并成套装。在每一张彩色插图的位置,都折入一条手帕。
“按种类进行分组,将会怎样?”由此产生了一项新业务。大多数员工都是通过支票领取薪水的,然而,把这些支票兑换成现金却成了让银行头疼的一件事。斯图贝克通过头脑风暴讨论了这个问题。结果,很多银行开始将纸币按照10、20、25、50、60美元进行分组。分类之后的钱被插入一条纸带,注明了总的金额。然后,它们被放到出纳员柜台上的专门架子上。这样,在繁忙的时候,出纳员就可以不用数钱,而直接递出确切的几束钞票,外加零钱。
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合并来实现创新的。或许我们很难理解,尼龙是由空气、煤、水、石油、天然气和农业副产品(比如,玉米穗轴、燕麦壳等)制成的。必须承认,这种说法有点简单化了。但事实上,尼龙的构成要素确实如此。
对科学研究领域合并的重要性,巴特尔纪念研究所的刘易斯·沃卡普做过如下表述:“在这个阶段,人们围绕着问题以及数据和相互关系的诸多拼图碎片冥思苦想,这也许就能产生一个最终的答案。在这个令人兴奋的阶段,基于寻求解决方案的目的,人们头脑中会迸发出若干错误的合并。因为一些明显的缺陷,大部分合并的点子都夭折了。少数会暂时幸存下来,但经过简短地计算或者其他考虑后,可能会呈现出构造上的错误而被人们放弃。为了幸存下来,点子必须看上去是合理的,并且很实用。仅仅新颖是不够的,一厢情愿的想法也不会是好点子。但是,所有这些错误的开始都会服务于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它们表明了哪里并不存在解决方案。因此,它们缩小了思考者的想象范围,这很重要。”
40多年以前,在《思维的形成》一书中,詹姆斯·鲁宾逊指出:“直到最近,化学家已经可以巧妙地制造超过20万种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此前人类只能依赖动植物的‘炼金术’才能获得。”顺便提及,在那同一本书中,鲁宾逊做出了如下的预言:“在不远的将来,化学家将学会控制难以置信的原子间的能量,而蒸汽机将会完全被时代所淘汰。”
最有成果的合并很可能是点子的合并。因此,如果我们通过自我提问获得了大量的可选方案,我们不妨将获得的点子当作组成的元素——一种可以被合并成更好的点子的元素。正如法国作家欧内斯特·迪米内特所说,“一个点子合并另一个点子,就会产生一个更好的点子。”
在前面的3章,本书提出了很多建议,以帮助我们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前面所说的技巧,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汇集可选方案,我们就会拥有很多的可选方案——太多了,不是吗?在其中,必然存在着绝对的可能:我们可以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因此,“量”可能会确保“质”。正如美国心理学会会长吉尔福特博士所说:“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想出大量点子的人,在同等条件下,他也有更多的机会想出有价值的点子。”
以下,我们对前面的阐述做一个总结:
有什么其他用途? 不改变事物本身,它有什么新用途吗?如果修改一下,会有什么其他用途吗?
改造(改编)一下会如何? 与这相似的还有什么吗?这使你想到什么其他的点子?过去的经历使你想到类似的情况么?我可以照搬什么?我可以模仿什么?
修改一下会怎样? 新的花样?能改变意义、颜色、运动、声音、气味、结构、形态吗?有其他改变吗?
增加? 可以增加什么?更多的时间?更频繁?更坚固?更高?更长?更厚?额外的价值?添加成分?复制?倍增?夸张?
减少? 可以减少什么?更小?浓缩?微型?更低?更短?更轻?省略?简化?分开?简明扼要?
替代? 有什么人可以代替?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有什么成分可以代替?其他原材料?其他流程?其他动力?其他场所?其他途径?其他语调?
重新排列? 互换成分?其他模式?其他规划?其他顺序?将因果互换?改变节奏?改变时间表?
反转? 将正负颠倒位置?相反的事物是什么?将它逆向?将它上下颠倒?改换角色?换位思考?将桌子翻过来?换另一面?
合并? 混合、融合、分类、组合,将会怎样?合并部件?合并目标?合并吸引力?合并点子?
怎样使用这些自我提问?我们再看一个发生在邦妮·德里斯科尔身上的案例。她说:“我准备在华尔道夫饭店导演一场时装表演,我几乎用了一个月时间来整理所需要的点子,但都徒劳无功。后来,我开始向自己提出那个列表上的提问。在两个小时内,我居然想到了28个点子。这真是强烈的对比:两个小时,28个点子;三个星期,一无所有。”
当然,在寻找点子的领域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分界线。例如,通过添加,我们也许会产生一个点子,结果却发现,它的价值恐怕更取决于构思一种新的用途。在匹兹堡玻璃公司寻求增加镜面玻璃的销量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第一个点子是销售更大的镜子。点子很好,但是,把它装在哪儿呢?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新的用途并进行了试用——装在门上——结果,它成为了解决方案。
一位罗彻斯特市的制造商构思出了一种对剪刀的改造方案,用它可以制造一种更好的镊子,他把这个新产品称之为“剪镊”。把两个常见的名称合二为一,他就有了一个可以注册的新商标。
《读者文摘》同样是运用交叉互补的典型事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威特·华莱士构思出了一个点子:将最好的文章浓缩进一本小杂志里。结果,该杂志成长迅速,单单在美国,其发行量就覆盖了几乎1200万个家庭。然后,华莱士先生进一步问自己,“如果我复制这种成功,将会怎样?”于是,到现在为止,该杂志就有了28种外国版本。
* * *
总而言之,作为产生好点子的一种方法,合并使前面讲述的很多技巧都显得相形见绌。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不妨返回去重提一个事实:9名棒球选手可以被重新排列出36万2880种击球顺序。它说明了某个原理的数学合理性,这个原理就是:只有点子的数量,才可以保证点子的质量。当点子的合并呈几何级增长时,这个原理显然特别正确。
讨论话题:
1.通过重新排列的方式寻求可选方案时,我们可以向自己提出什么问题?
2.通过排序的方式考虑可选方案时,为什么我们应该问:“因和果应该互换吗?”请讨论。
3.通过对比的方式寻求可选方案时,我们可以向自己提出什么问题?
4.举出6个实例:通过“相反”技巧想出的点子。
5.通过合并的方式寻求可选方案时,我们可以向自己提出什么问题?
本章练习:
1.说出改良电视的三种方法。
2.一位贫穷且要养活一家人的女子,她能够做些什么来找到兼职工作?
3.你可以建议什么点子来帮助一位母亲说服孩子收拾房间?
4.建议至少三种能在早上把人唤醒的设备,要求:温和但持久。
5.下列的哪一项最有助于生火:(1)钢笔;(2)洋葱;(3)怀表;(4)电灯泡;(5)保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