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12月的一个周六晚上,已经很晚了,玛莎做出了一个决定。几周以来,她的精神和心灵一直深受困扰。当吉姆从战场归来后,这种困境进一步加剧。
玛莎最亲密的朋友琼向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这两个女孩在1943年从高中毕业。为了为战争尽一份力,她们在当地电报局找到了工作,负责接待顾客。
1943年底,吉姆加入了军队。玛莎与吉姆的订婚只是一种默契,他们并没有正式的订婚仪式。他们就这样顺其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1943年底,电报局的工作开始变得艰难。到了1944年,那里变得喧嚣不堪,而1945年更是混乱至极。每个人都急于发电报,他们不愿意等待。但等待却是他们不得不做的事情。顾客们的态度越来越差,他们大声叫嚷,讽刺挖苦,毫无礼貌可言。“他们真是把我们折磨得够呛,”女孩们苦涩地想。
琼和玛莎的脸上开始显露出疲惫,她们的姿态和举止都显得疲惫不堪。晚上她们太累了,无法出门,甚至累得连觉都睡不着。第二天早上重新回到工作时,她们的眼睛浮肿,无精打采。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玛莎的困境愈发加剧。吉姆的归来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她与吉姆的关系的变化也让她感到不安。她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工作上的疲劳和顾客的刁难,还有情感上的挣扎和困惑。
在这个关键时刻,玛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意识到,她不能让这些困难摧毁自己,她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以保护自己的内心和精神。她决定寻求帮助,与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困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玛莎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了人际关系是如何成就或摧毁一个人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情况,这些都会对我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保护自己的内心和精神,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坚强、自信和有力量的人。
1945年11月,吉姆回家了。他几次约玛莎外出,但那种曾让他们兴奋的火花和喜悦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吉姆的变化不大,但玛莎却显得沉闷易怒。最终,吉姆放弃了,玛莎也没再见过他。
这个周六的晚上,玛莎眼中噙着泪水,与琼坐下来谈心。她们一致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她们一直在让所打交道的人摧毁自己的信心。她们觉得已经尝试过各种方法了。起初,她们试着强硬回击,后来又尝试用冷漠的沉默来应对。但这两种策略都使事情变得更糟,并引发了激烈的争执。最后,她们尝试了耐心,通过持续的耐心,试图让事情变得平稳愉快。但最终总是失败,因为总有一些真正难缠的顾客进来,制造一场闹剧,让她们一整天都神经紧张、心烦意乱。最终,她们陷入了完全防御的态度,时刻准备应对预期的攻击和反击。她们开始变得紧张,眉头紧锁,神经和肌肉都绷得紧紧的,这种态度在顾客看来就像是潜在的敌意。
这个周六晚上,随着交谈的深入,这两个女孩逐渐意识到,她们对待顾客的方式可能与她们不断加剧的困扰有关。她们一致认为,这就是她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人。
“我们不能让他们这么做,”玛莎决定道,“不管他们多么大声嚷嚷,我们都要放松心态,在他们开始闹事之前先主动接近他们。我们来看看,用大量的礼貌对待他们,能否阻止他们对我们颐指气使。”琼热情地表示赞同,“我们就用善意来制服他们,”她说。
接下来的周一,她们设法保持冷静和愉悦。她们开始“主动接近”顾客。在顾客控制局面、设定交易基调之前,她们就用友好的言语或行为去接近顾客。她们掌握了主动权,设定了基调。没想到,事情进行得相当顺利。下班后,她们感觉很好。第二天,周二,她们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心——微笑、友好、礼貌——仍然主动接近顾客。
紧张的气氛缓和了,顾客也放松下来,露出了笑容。玛莎和琼发现工作也变得更容易了,效率也提高了。于是,工作变成了一种游戏——赢得人心,而不是被他们所挫败——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她们着迷于这样一种想法:她们能够冷静旁观,掌控一个又一个局面。
日复一日,事情变得更加顺利。到了周五,琼说:“有些变化发生了。来这里的顾客‘档次’居然提高了!”
当朋友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时,我们了解到玛莎是如何“重获旧日的光彩”——吉姆也是。琼那句自然而然的话“来这里的顾客档次提高了”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震撼。
我们能否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对待他人的方式,神奇地将和我们打交道的人变成更高档次的人呢?这本书用最简单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是乔治·皮尔斯讲述的一个故事。他是我大学时期的同窗,在多年的分离后,我们在1947年得以重聚。
这个故事也极具戏剧性和悲剧性地阐释了本书的主旨,因此我们将它放在第一章中。
故事的主人公是本顿·海沃德,一个和我们朋友同住在一所东部大学宿舍的年轻人。“本顿是个相貌堂堂的小伙子,”皮尔斯回忆道,“他充满活力,一开始大家都很喜欢他。他似乎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许多小摩擦开始产生。他因为一些小事和这个人争吵,和那个人产生误会。很快,宿舍里的每个人都倾向于远离本顿。可以说,他被孤立了。你应该知道,我们之间从未爆发过什么大的争执。我毕业离开时,情况就是本顿只是被大家轻微地讨厌着。
“嗯,我有二十多年没见过本顿了。然后,有一天下午快下班时,他突然来到我的办公室。他看起来有些落魄,衣服稍显破旧,态度也显得鬼鬼祟祟。我们聊了一会儿。大约五点钟时,我说我得回家了。
“他问我:‘你不打算带我回家吃晚饭吗?’”
“当然可以,”我说,尽管我觉得他直接提出这个请求有点奇怪。他带了一个相当大的包来到我们家。
那天晚上晚饭后,我因事不得不离开客厅几分钟。他坐在那里和我妻子聊天。当我回来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他和我妻子在激烈地争吵。他坚持要我妻子买一个便宜又劣质的地毯。
后来我了解到,这些年里本顿换过很多工作。1930年经济大萧条时,他是他们业务组织里第一批被解雇的人。他找不到另一份工作,最后只好挨家挨户推销廉价地毯。那是1935年的事。
“现在,”皮尔斯说,“我今天和比尔·威尔逊聊天时,提到了本顿的名字。比尔告诉了我故事的其余部分。
“两年前,在亚利桑那州的一条铁路线旁,发现了一名流浪汉的尸体。他被火车撞死了。死者正是本顿·海沃德。他身上的外套口袋里有一个铭牌,因此得以确认身份。这件外套是他几个月前从一位儿时朋友那里得到的。”
本顿·海沃德悲剧性的结局背后隐藏着什么呢?会不会是他得罪人或激怒人的习惯所导致的呢?会不会是因为他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和人际联系,最后才成为了一个绝望的流浪者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像本书中其他故事一样,只有名字和地点有所改动。让我们认真思考一下这个曾经骄傲的年轻小伙子,他困惑、挫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最后步履蹒跚地穿越沙漠走向终点,在那儿,他那好斗的嘴巴终于被尘土封住。
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美国一家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去世了。这个突发事件给董事会带来了一个问题——如何任命他的继任者。他们必须找到一个人来领导这家年营业额高达五亿美元的公司。
董事会本可以从组织外部寻找新的领导者。当公司内部没有合适的人选时,这种做法通常是必要的。但在这个案例中,合适的人选就在眼前。他的同事、员工、公司的客户以及与公司有往来的杰出人士都对此表示赞同。于是他被任命了。自那以来,无论是对于公司还是对于国家来说,这都是最为关键的几年,他的表现证明了他是这个职位的合适人选。
这些人是如何一致认为他适合这个职位的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长期以来与人相处融洽。当然,他有能力、有毅力、性格坚强;他从最低层做起,逐渐学会了经营业务。但他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管理能力。他知道如何让人们帮助他做事。一位同僚说:“他是团队中最容易合作的人。他从不下命令——他总是提出建议或请求。”员工大乔治走进两位董事的办公室说:“我们想要他,因为他与我们打交道时总是公平友好。他在街上会和我们说话。他来访商店或办公室时,会停下来和我们谈论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孩子。他似乎对我们每个人都感兴趣。”客户和社交熟人也都喜欢他。
他最常说的话是“我喜欢人”,这句话充满了深意,现在仍然是如此。他也喜欢年轻人、孩子、运动和狗。让我们给你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吧:
这个男人隔壁住着一对无子女的夫妇,但他们收养了一个小男孩。有一次,在这位商界人士担任公司副总裁期间的一个周六下午,他站在自家后院的篱笆旁。他向隔壁的院子望去,看到了那个小男孩。他和男孩聊了起来,最后问道:“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你会要什么?”“一个风筝,”男孩回答。
现在,你可能会期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重要的商界人士会派人到镇上去给这个孩子买一个风筝。但我们这位朋友却与众不同。他说:“过来吧,桑尼,你和我来做个风筝。”男孩走了过来,这位五十岁的男人和五岁的男孩一起度过了一个有趣的下午——制作风筝。
这看似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故事,但它不正是说明了为什么在这个人生活的重大转折点来临时,会有那么多人支持他吗?
这位主管的商业成功故事似乎印证了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博士提出的原理:“最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别的问题,只有社交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有在我们关心他人时才能得到解决。”
更直接地说,这不正是说明了人们能成就你,也能毁了你这个非常实际的道理吗?
1946年4月8日的晚上,一位年轻女子从旧金山的一幢高楼跳下。她曾对同伴说:“我没有朋友,生活不值得继续。”
她年纪轻轻,生命还充满了幸福与成功的可能。为何她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她认为自己是环境和事件的受害者。调查结果显示,她过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从不思考,也不关心与她生活在一起的人——不关心人们能成就她,也能毁了她这个事实。她是众多不能为自己最佳利益行动的人之一。最终,她发现自己孤身一人,没有朋友可以依靠。于是,她开始酗酒,最终选择了自杀。
你肯定也读过很多其他自杀的案例,那些不幸的人在危机时刻无人可以求助。事实上,除了健康不佳之外,自杀难道不是几乎总是人际关系失败的结果吗?人际关系难道不是实际上关乎生死的大事吗?
人们能成就我们,也能毁了我们。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他们对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享受成功的程度。
加利福尼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迪恩·M.P.奥布莱恩曾表示:“我们的记录显示,我们没有任何因为缺乏技术技能而失败的工程毕业生。那些未能取得进步的人几乎完全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而失败。当然,在工程领域,一个人必须具备技术知识;他必须可靠、精力充沛、诚实;但除此之外,对于他可能取得的任何实质性成功来说,了解人性、技巧和外交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这在工程领域是真实的,那么想想在销售和其他类似工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在社交和家庭生活中,其重要性又有多少?
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A.T.梅西耶曾表示:“仅凭技术技能很少能取得显著的成功。企业领导者发现,获得技术熟练的工人相对容易;但在高层,急需的却是能够组织、指导、激励并协调他人工作的人。在销售和服务工作中,礼貌和对他人的考虑是成功的首要要求。”
仔细回想你自己的经历。你在商业或社交生活中取得的任何成功,难道不是因为某些人对你的看法吗?当然,你必须高效且有效。但除此之外,人们将自己的好评转化为行动,才促成了一个人的成功。
那么失败呢?无论人们的不佳看法是否正当,都可能让一个人受挫并失去机会。卡内基理工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部主任马克斯·肖恩表示:“因为个人怪癖而失去工作的人,远比因为缺乏技能或专业知识而失业的人多得多。”
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快乐或悲伤呢?是别人的看法。我们可能认为自己因为独自取得的成就而感到快乐;但真正让我们快乐的,是别人的赞扬、认可和钦佩。这不仅适用于商业生活,也适用于我们的社交和家庭关系。
让我们这样总结整个问题:(1)我们的成功和幸福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行动。(2)这种态度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对他人态度的控制。(3)我们可以让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无论年龄大小,任何人都可以改变并改善自己与人相处的习惯。这种改变需要思考和坚持,但在打破现有习惯后,它就会变得容易起来。实际上,这会成为一种乐趣,并随着我们的进步而变得越来越容易。同时,好处也会像滚下山的雪球一样越积越多。
最后,我们要注意,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责任在于我们每个人自己。我们不应该通过批评他人或为自己找借口来逃避责任。相反,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与他人及其利益协调一致,以达成我们自己的利益。
现在,让我们看看是否同意以下观点:
1.我们可以通过首先以友好的言语或行动去接触他人,来设定我们与人交往的基调或性质,而不是等待对方先行动。
2.与人因小事争执的习惯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失去朋友。
3.人际关系可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4.喜欢别人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始。
5.一个人失去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无法与他人相处。
6.我们的成功和幸福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行动。
7.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对他们的态度的控制。
8.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态度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