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的。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家园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在幼儿有进步时,毫不犹豫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他就会认为你们的关注点在他身上,他就会更加努力,让已经拥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保持和巩固。作为幼儿的主要交往者和教育者,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并对幼儿的成长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因此,在引导小班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行,是非常重要的。
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或做法——觉得孩子还比较小,许多事情做不好或者没办法完成,特别是孩子在家想要帮忙做点事情或者主动倒腾一些东西时,家长总会制止。其实,这样的想法或做法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挫。我们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他们自己的行为和努力在发挥作用,这个家因为他能完成一些小任务而变得整洁和舒适,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成人的包办代替或不信任会削弱孩子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孩子的成就感,让他们对养成各类好习惯缺乏自信心。
看一看
熙熙今年三岁了,在家里更多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最近,熙熙一到刷牙时要么找借口拖拖拉拉不愿意去,要么就是边刷牙边玩或者还没刷几下就着急漱口了,这让家里人很头疼。
但熙熙最近对家务活表现出了兴趣,例如想要学奶奶扫地、拖地,想和妈妈一起洗碗等。每到这个时候,爷爷奶奶总会说:“你自己牙都刷不好还要做这做那,别来添乱了,学会好好刷牙再说吧。”尽管这样,熙熙刷牙的情况并没有好转,还越发抵触。同时,还出现了叛逆的表现:大人越是要求她完成的事情越不做,情绪也变得比较激动——生气时大吼大叫,在地上打滚撒泼。爷爷奶奶有时候选择将就熙熙,抱起来哄一哄;有时候,孩子闹起脾气来没完没了,奶奶一生气就会使劲打屁股。
妈妈在咨询老师的建议并与爸爸商量后,决定调整一下教育方式。他们开始让熙熙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每次都会给予表扬与夸赞,在熙熙刷牙时也会鼓励道:“你会帮助大人完成许多有困难的任务,证明你非常能干!我们相信刷牙对你来说一点也不难,你能教教我们刷牙的好方法吗?”家里的大人会请熙熙当刷牙示范小老师,全家人跟着一起学习刷牙。同时,大人们也在近一个月内达成了一致的观念:在这个月内,尽量都不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少说“你不会”“你不行”“我们来”这样的话,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完成,哪怕做得不好都没有关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就行。
熙熙爸爸也购置了一些有关行为习惯培养的书籍,每天睡前和妈妈一起,坚持陪伴孩子阅读,与孩子共同讨论故事里主人公的做法,并且将故事中与熙熙有类似行为表现的图画打印出来布置在小黑板上,当熙熙有进步时就贴上一朵小红花,并答应熙熙集到十朵小红花时,爸爸妈妈就主动报名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助教活动,陪着熙熙一起和小伙伴们做实验。这种培养方式坚持了一个月,熙熙刷牙的情况好转了许多,同时变得非常乐意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渐渐养成了睡前阅读的好习惯,还主动要求爸爸购置更多图书。
想一想
多说“你会帮助大人完成许多有困难的任务,证明你非常能干”“我们相信刷牙对你来说一点也不难,你能教教我们刷牙的好方法吗”这类赞扬的话,能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别人都带来了好处与帮助,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群体中很重要,会更想让家人看到自己有多能干,对新的挑战会更有信心。生活中,孩子自我认同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当他们接受一些任务时,尝试改正一些小缺点时,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他们此时也非常渴望来自外界的鼓励、认可与信任,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能力与重要性,如果自己的辛苦与努力能够被认可和欣赏,这也会极大地增强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自信心。因此,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先要让他们有自我认同感,觉得自己很重要。
·做一做·
在家里积极为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允许幼儿在能力范围内大胆试错,并在尝试之后与孩子共同商量适宜的做法。我们可以多说“我们相信你可以做到,我们陪着你一起试一试,好吗?”“我们发现你比上一次有进步,这就是很棒的事情。再坚持一下,你就能变得很厉害了。”“你是很能干的,我们都知道。这对你来说没问题。”等。
·做一做·
多说“如果你能……就更好了”“你可以……吗?”“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等话语。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给予尊重与理解,避免用家长的权威强硬地命令孩子,一生气就摆出长辈的姿态,觉得有权利要求孩子怎么做、斥责孩子的行为。我们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或选择。尽量不要说“你是小孩,就应该听大人的话!”“不行,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你赶紧去……立刻、马上!”等强硬、绝对性的话语。
·做一做·
家长应该避免急躁、冲动的教育方式,弱化成人的情绪带给孩子的影响。但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避免用不对等或价格高昂的玩具去诱惑孩子,不要让孩子带着功利的目的去参与活动,在教育目标有成效时,应弱化物质奖励。同时,在对幼儿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家人应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特别是有隔代教育的家庭,更应获得老人的认同与理解,爸爸妈妈讲究一定原则的前提下也多与家人分享科学、适宜的教育方式。
小孩总会有犯错或表现不好的时候,如果家长总是用责备的方式对待孩子,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或伤害其自尊心。更有甚者会相信“黄金棍下出好汉”这样错误的教育理念,给孩子“贴标签”,甚至会说“你要是不好好读书,长大后就只能捡垃圾,没有饭吃,找不到工作”等很负面的话。这些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也会极大地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没办法完成或做不好当下的事。
看一看
图图的爸爸妈妈平时上班很忙,图图主要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觉得图图已经上幼儿园了,应该学会更多的生活本领。每次总会很着急地教图图拉拉链、穿鞋子等,图图这个时候就会因为着急或害怕而动作慢吞吞,学本领比较慢。奶奶性子比较急,没有耐心时就抢着帮图图做了,有时还会很不耐烦地说:“你可真笨,你爸爸这么小的时候一教就会。”有几次图图尿裤子了,奶奶不但不安慰,还会说:“哎呀,多大的孩子了,还尿裤子,笨!”说完又赶紧帮孩子换洗,害怕孩子自己脱裤子冻到自己。图图平时不爱喝鸡汤,但奶奶觉得鸡汤有营养,隔三岔五就会炖一次,就算孩子不愿喝,也一定要他喝完两碗。
有一次,图图跟妈妈出去吃饭,一直不愿意喝鸡汤,妈妈问道:“为什么不喝鸡汤呀?”图图说:“妈妈,我很笨,我喝不来鸡汤。”妈妈很不解,回家与奶奶说起这件事,奶奶当下就急得批评:“你在家鸡汤都喝得好好的,哪次不是得喝两碗,你妈妈就是太娇惯你了,不喝鸡汤还知道找理由了,这是在害你,让你养成挑食的坏毛病,你不喝鸡汤你才真要变笨。”妈妈见状,便与奶奶争辩了起来,图图也吓得大哭。
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孩子经常被奶奶负面评价,觉得自己笨,什么也做不好;大人在孩子面前争吵、表现急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妈妈当晚便与爸爸商量,他们决定与奶奶沟通,建议其改变贬低式、急躁的教育方式。妈妈也调整了工作,抽出更多时间照顾、陪伴孩子。自那之后,家里人开始有意注重对孩子的评价与回应,也经常会提醒奶奶不要太着急,更不要对孩子说“贴标签”的话语,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一边替孩子完成又一边数落他。爸爸妈妈到了周末也会带着图图至少出门玩耍一次,鼓励他多和同伴交流、玩耍。
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图图明显变得开朗了,也开始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园的老师也反馈,图图参加活动变得更自信、主动了,也希望家园继续鼓励孩子学会更多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本领。
想一想
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有些长辈内心是爱孩子的,希望孩子能快些成长、进步,但急躁、贬低式的教育方式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变得敏感、胆怯,这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当其在某方面的习惯养成上有困难时,要多给予帮助;如果在某方面有进步时,我们要及时放大他的进步,多给孩子支持与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我们也需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与阶段性的心理状况,保证有更多时间的陪伴,用心参与孩子的成长。成人的关注与正面称赞,能提升孩子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干之处。案例中图图的妈妈及时发现了问题,并适时带动家人做出了改变,让图图听到了更多鼓励的话,得到了更多正面的称赞,也让他的表现变得更自信。
·做一做·
家长应积极引导强化幼儿对好习惯、好方法的学习;当发现幼儿有不适宜的表现时,多用“如果你能……就更好了”“希望你能……我们相信你”“你可以尝试……这会让你变得更棒”等正面引导的话语,切勿在发现问题时急躁地给孩子“贴标签”,或说出较负面的评价,如“笨”“让人讨厌”“烦得很”等,会给孩子心灵带来较大创伤。
·做一做·
家长发现幼儿在某一阶段表现出负面情绪时,不要急于定义孩子不听话或者懒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关心他们,温和地与他们交流,先认同其情绪、情感,了解其遇到的困难、想法,与幼儿共同发现问题所在,并商量适宜、有效的做法。如可尝试在别人面前多夸赞他们好的表现、能干的地方,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很不错,借此增强其自豪感、自信心。
·做一做·
家里存在隔代教育时,父母也应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不要总是缺席孩子成长中的美好时光,不留教育中的遗憾。家人间也应多沟通、分享科学养育的好方法。父母应多通过阅读、查阅资料、参与公益教育讲座、与老师积极沟通等方式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并以身作则给家里其他人做示范,做营造家庭良好教育氛围的带头人。
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是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刚进入小班的幼儿会有一些不良的进餐习惯。平时在家进餐时,家长担心幼儿自主吃饭弄脏衣服或饭菜凉得较快,总是喜欢给孩子喂饭,特别是在隔代教育的家庭里,长辈追着喂饭的现象也比较突出,甚至还有家长允许孩子边吃饭边玩玩具或随意跑动,不少老师反馈新入园的幼儿很少能独立、安静进餐。其实,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强化幼儿好习惯的建立,这也适用于其他方面的教育引导。
看一看
文文吃饭习惯不好是家人特别头疼的问题。在家里,文文很少主动吃完碗里的饭菜,特别是家里有客人时,几乎不愿意主动进餐。一般在午饭前洗手时,文文就开始磨磨蹭蹭,还会就吃饭问题提出各种要求:“今天可以不吃青菜吗?”“我今天只吃一点点米饭,我不饿。”“今天的菜我不喜欢,我要少吃点。”文文进餐时总会先发会儿呆,东摸摸、西摸摸,好不容易开始往嘴里送一小口,又开始摆弄手里的勺子,家里人只好经常给孩子喂饭。即使这样,文文也经常闹情绪,一会要爸爸喂,一会要妈妈喂,每次吃饭都要折腾至少半小时,有时家里人着急喂饭,文文还会表现出恶心干呕,更加抗拒吃饭。有几次,爸爸一生气就说不吃就不要喂了,饿了一两顿后,外公外婆就会心疼,又会偷偷拿小零食给文文吃,因此这种方法的效果也并不明显。
有段时间幼儿园在进行家园联动“光盘打卡”行动,爸爸妈妈觉得这是改变文文吃饭习惯的好时机。和文文商量后,他们将打卡计划表做成了文文最喜欢的艾莎公主造型,约定打卡10次可兑换1个小愿望,一共能兑换3个;同时约定,将文文每次好的进餐表现分享给王老师,并请文文在班级里进行分享;同意更换文文一直想买的艾莎公主餐具;家里人尽量少喂饭,文文要自主进餐;每个周末邀请文文一起商量下周的食谱,请文文说出自己想吃的食物。
在计划执行期间,爸爸妈妈陪伴孩子玩过家家游戏,并重点玩做饭、进餐的游戏,有时爸爸妈妈也会扮演不爱吃饭的小朋友,看文文会怎么做。当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时,会鼓励文文当小主人招待好伙伴(特别是进餐环节),提醒文文小主人进餐时应该怎么做,告诉她“你可是别人学习、模仿的小榜样哦”。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后,文文的光盘打卡记录表上竟有20次打卡,这让家里人异常欣喜,当然爸爸妈妈也一直坚持将文文的表现分享在班级打卡群内,文文也获得了“光盘行动进步奖”,并开心地马上把奖状粘贴在计划表旁边。
想一想
适当的激励方式,如合理范围内的“以物换物”,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计划的积极性与持久性,也能让幼儿接受一些不太感兴趣的挑战。但家长一定要把握好激励的度,避免适得其反。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家长并没有只依赖奖励打卡的方式,而是借用了语言鼓励、氛围营造、榜样示范、教师激励等多样的方式提升孩子进餐习惯培养的内驱力,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比较好的。单一的方式往往容易让孩子厌倦,效果不好。同时,此案例也体现了家园的良好合作,是一次较好的示范。
·做一做·
亲子制订激励规则时,需要在一定的原则范围内,切忌一味地用以物换物的方式满足幼儿。家长与幼儿达成一致后需共同遵守。在与幼儿商量现阶段的表现与问题后,需实时关注幼儿之后的表现,并适时回应幼儿。待幼儿的表现趋于好转后,可弱化物质奖励,更多地采用精神激励,让幼儿的行为自然而然变得主动。
·做一做·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明白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他们理应参与和完成的,培养其责任意识与自主性。在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长要避免过多干预、唠叨和提要求。我们应在过程中多与孩子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顾及他们的感受,询问他们参与一些事情的意见与想法,让他们拥有选择与控制的权利。只有让幼儿成为家里的小主人,才会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
·做一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语言具有较强的暗示作用,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家长应该避免用负面语言教育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建设性意见,一方面会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得有主见,拥有行动力;另一方面,正面的激励会激发孩子的行为,让孩子重点记住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在此过程中,家长应坚持这一方式,而不是偶尔这么做。坚持使用正确语言也有益于坚定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自信心。比如告诉孩子:“在别人养成进餐好习惯之前你就已经做到了,这样更棒,对吗?”而不是对孩子说:“你总是做不到乖乖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