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缓解幼儿焦虑:宝宝加油,你能行!

脐带是婴儿和妈妈最初的生理连接,当脐带被剪断的瞬间,生理连接结束了,心理情感连接正式开启,即依恋开始了,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也开始了。孩子会想要一直黏着妈妈,渴望妈妈的陪伴与爱。面对孩子初入园时的不适,我们可以通过“全心接纳——情感联结——陪伴支持”温暖三部曲,一步一步陪伴孩子缓解焦虑,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加油站,温和而坚定地对孩子说:“宝宝加油,你能行!”

养育秘籍1
全心接纳——用稳定引导缓解分离焦虑

九月开学季,大部分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会因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出现哭闹情绪和抗拒行为。在最初阶段,孩子可能会号啕大哭,并且拒绝和任何人交流,甚至在其他人面前也会又哭又闹,其实这正是孩子在表达自己对分离的反抗。随着对环境和新同学的适应,一部分孩子的哭闹情绪和反抗行为会渐渐减弱,变得断断续续,还有一部分却会出现更强烈的哭闹情绪和反抗行为。面对孩子们因分离焦虑而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家长们别着急,让我们深呼吸,去倾听、去接纳、去理解,同时用实际行动让孩子确定自己的无助和需要是被关注和被接受的,孩子的内心就会渐渐“踏实”下来、“安全”起来。

妈妈,不要丢下我!

看一看

“妈妈,不要丢下我!”“我要妈妈!我要回家!”这是果果在幼儿园里一直循环念叨的话语。果果是刚入园的小班小朋友,每天早上入园,都是果果和妈妈的“艰难时刻”。离别时果果总是像个小树袋熊一样紧紧搂着妈妈号啕大哭,而果果妈妈也因情绪失控在一边默默流泪。

开学几天后,大部分小朋友渐渐适应了班级的生活,但果果的情绪却一直没能得到缓解,只是从号啕大哭转为默默哭泣,嘴里一直念着:“妈妈不要丢下我!”“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老师,给我妈妈打电话吧!”午餐和午睡时果果最为抗拒,会情绪失控到大哭。在老师的陪伴和安抚下果果终于吃完了饭睡着了,可没过多久便醒了,醒来后又开始哭泣,伤心的哭声把睡着的小朋友也吵醒了,个别孩子也跟着果果伤心地哭了起来。

针对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多次与果果妈妈进行了解与沟通。原来果果从出生开始就主要由妈妈照顾,果果和妈妈从未分开过。果果只要妈妈一个人抱,和其他小伙伴玩的时候妈妈也一定要陪在身边。现在果果上幼儿园,妈妈也开始了新的工作,对果果的关注和陪伴减少。一段时间后,虽然果果入园时不再像原来那样号啕大哭,但眼神里总是充满着忧伤。离园时见到妈妈那一刻,果果终于忍不住又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的果果妈妈又心疼又着急,忍不住对孩子大声说:“都这么久了,其他小朋友都不哭了,你怎么还在哭啊!”这么一说,果果反而哭得更伤心了。

想一想

果果的行为是典型的过度依恋行为。哭闹是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第一信号。当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依恋对象的陪伴,孩子的心理会感到紧张、压抑,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哭闹,同时这也是宣泄不满的方式。因一直没有得到妈妈的理解,果果从第一个阶段——号啕大哭,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失望,断断续续地哭闹,然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忧伤,情绪情感也特别脆弱,期待得到妈妈的关注与爱。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现在要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心中难免感到落寞。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急需调整,很容易产生内心的焦虑,而父母的过度焦虑也会传递给孩子。其实,孩子的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家长们不必感到内疚和自责,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蹲下来,抱一抱、拍一拍孩子,与孩子设立一些特别的离别方式,给予孩子适当的回应,用这些特别的“约定”来代替分离。

情绪稳定

·做一做·

面对孩子因分离而产生的哭闹情绪,以及不上幼儿园、不进餐、不午睡等抗拒反应时,家长们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稳定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缓解孩子的焦虑。千万不要大声呵斥孩子,推拉孩子,更不要对孩子说“不许哭”“再哭,我就不来接你”“我不走,我就在外面等你”“今天上了幼儿园明天就不上了”之类的话。一个情绪平和、语调柔和的家长更容易让焦虑宝宝平静下来。面对伤心不已、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我们可以试试蹲下来、轻轻抱着孩子,平静柔和地重复告诉孩子:“宝宝,爸爸妈妈知道你很难过,你可以哭,爸爸妈妈都爱你!”然后轻轻地、缓缓地从上往下拍拍孩子的背,让孩子在你平静柔和的语调和轻柔的触摸中渐渐平静下来。

温和而坚定

·做一做·

我们可以与孩子共同设计一些亲子道别的方式,例如:拍拍手、抱一抱、碰碰头……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虽然爸爸妈妈都很爱他,但上幼儿园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里会认识新朋友、学会新本领、有很多新体验,这些感受是家里所无法给予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虽然认同他难过的心情但依然要天天坚持送他上幼儿园。在每天的亲子道别后,爸爸妈妈可以果断地离开,千万不要拖泥带水,否则只会让孩子的焦虑和哭闹加剧。万事开头难,当我们和孩子一起建立了这样的一种入园的意识以及仪式感以后,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习以为常,从而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当然,坚持送孩子入园是非常重要的,切忌断断续续送孩子入园,这样只会将孩子的焦虑情绪和不适应不断延长,同时也会给孩子一种只要哭闹和抗拒,爸爸妈妈就会妥协的错误导向。爱是理解,是接纳,更是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守护。

积极引导

·做一做·

在我们接纳孩子情绪,回应孩子的同时积极引导也非常重要。家长可以给孩子和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创设尊重、关爱的环境,增强幼儿自我治愈的能力。

例如,入园前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可以让孩子在独立的空间里自由玩耍,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在他身边的,渐进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独立意识。躲猫猫是小班孩子很喜欢的游戏,可以是亲子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同伴间的互动,家长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同时,面对因分离焦虑而情绪脆弱的孩子时,家长还需要做到说话算话,和孩子约定好接他的时间并遵守承诺不要迟到。入园后主动与班级教师沟通,离园后给予孩子良好的心理暗示,例如:“今天幼儿园里有什么好玩的?认识新朋友了吗?”家长们可将班级游戏作为亲子游戏,从而拉近家园间的距离。

养育秘籍2
情感联结——用朋友打败孤单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会加剧孩子内心的焦虑。有的孩子表现为又哭又闹;有的孩子则是静静地坐在人少的区域,默默地流泪,不参与活动,也不关注他人的活动;有的孩子这个时候往往会特别依恋某一位老师,入园后一定要跟着这位老师,而且只愿意让这位老师喂饭或陪着午睡,这是孩子把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了某一位老师身上。引导孩子用“朋友”打败孤单,帮助孩子建立情感联结,孩子就能更快适应。

成成的“朋友圈”

看一看

开学第一天,哭闹声一片的小班里,安静坐在一旁的成成显得格外突出。成成和其他新入园的小班小朋友有点不一样,无论身旁的小朋友怎么哭闹,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当身旁的小朋友哭闹得特别厉害时,他会换到一个更安静的角落,静静地望着窗外,孤单得让人心疼。细心的张老师发现了在角落里默默伤心流泪的成成,张老师亲切地喊出了只有爸爸妈妈才会叫的成成小名,张老师还说出了成成喜欢的食物、玩具和图书。成成从那一刻开始觉得张老师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喜欢他、了解他,于是张老师去哪里,成成就去哪里,吃饭睡觉也只要张老师照顾,成了张老师名副其实的小尾巴。只要张老师不在,成成就会特别孤单,如果有小伙伴找他玩,他会马上走开,嘴里还说着:“不和你们玩!”成成告诉爸爸妈妈他的新朋友就是张老师,他只喜欢张老师。一方面,成成的爸爸妈妈为成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对成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和小朋友交流感到焦虑。张老师通过和成成妈妈的沟通,了解到成成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小朋友,入园前在小区也不怎么和小朋友交往——这也是成成妈妈一直担心的问题。于是扩大成成的“朋友圈”成了张老师和成成爸爸妈妈共同的目标。

一方面,张老师通过游戏和鼓励给予成成更多体验和交友的机会,成成从张老师的小尾巴变成了张老师的小帮手,他们一起交到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朋友、第二个朋友、第三个朋友……慢慢地,成成有了更多的朋友。另一方面,成成的爸爸妈妈利用入园、离园的时间让成成和班级的小伙伴同行,过程中爸爸妈妈和成成一起向同伴们主动问好、礼貌道别,同时鼓励成成和小伙伴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图书,周末和小伙伴一起去户外玩耍。入园一个月,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下,成成的朋友圈迅速扩大。原来那个默默流泪的成成不见了,现在的成成有好多朋友,每天早上都能见到成成和小伙伴们开心入园的样子。

想一想

当孩子获得了情感满足的时候,他才会逐渐走向独立。父母能正确地面对与孩子的依恋关系,不过度宠溺,才能建立一种恰到好处的情感联结。所谓恰到好处,就是既能与孩子形成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有兴趣了解身边的世界,并对周遭保持好奇,这样孩子才不会因过度依赖他人而产生焦虑。良好的家庭交流环境、更多的交友机会、文明的交往礼仪都有助于孩子与环境、伙伴、班级教师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结。当孩子与陌生环境建立起情感联结后,他的焦虑也自然会得到缓解。

创设良好的家庭交流氛围

·做一做·

做孩子的朋友,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让孩子敢说、爱说、有机会说。家庭中的大小事,孩子能理解的,应该让孩子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一些讨论,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理解孩子的想法,避免“一言堂”。当孩子在交往中遇到困难,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更要支持孩子帮助他的朋友克服困难。例如:小伙伴摔倒了急忙扶起来,同伴的玩具不见了帮忙寻找。让孩子知道乐于助人会收获更多的朋友。

提供更多的交友机会

·做一做·

家长们可以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让孩子去“串门”,找小伙伴玩耍,并允许孩子邀请小伙伴到家里来做客。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交朋友,从亲子扩大到亲友。体验式的游戏也是不错的方式。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些场景,引导并帮助孩子面对和处理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想让别人把东西借给你玩可以怎么说?”“有困难该向谁寻求帮助?”“别人借了东西不还该怎么办?”这些游戏,其实就是打开孩子畏难情绪的钥匙。孩子可以在游戏的同时从父母身上学会独立面对和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内心的安全感。

注重交往中的礼仪

·做一做·

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会收获更多的朋友,所以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坚持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除了文明用语,我们还应当在生活中引导孩子举止文明,例如,去看演出时应该关掉手机,实在有必要说话的时候,也要低声交谈等。文明行为可以让孩子建立一种对人、对场景的尊重,文明用语可以让孩子更关心别人。除此之外,家长们还应正确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切莫盲目护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小朋友不喜欢我?”“为什么他们不愿意理我?”“我做什么别人会很高兴?”……家长们可以利用绘本故事、情境表演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宽容他人,以及自己想办法处理与朋友的关系等,让孩子把模拟经验变成实操经验,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替别人着想,这也是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养育秘籍3
陪伴支持——用游戏创造机会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预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和遭遇什么,要想以不变应万变,方法就是让孩子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孩子勇敢地面对成长中的一切问题。全新的幼儿园生活预示着进一步的情感独立与生活独立。家长们这时候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让孩子们大胆尝试,不断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开学礼物,也是孩子入园适应的速通法宝。

妈妈有办法

看一看

睿睿妈妈是一位全职妈妈,也是妈妈团里的智慧妈妈。一次聊天中,睿睿妈妈用三个小故事分享了她的教育法宝——拟人化教育。

一次睿睿和伙伴们在家玩过家家,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吵闹声。原来睿睿和伙伴们把娃娃家的玩具扔得满地都是。睿睿妈妈走进娃娃家抱起被扔在地上的娃娃着急地说:“宝宝,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啊?”孩子们立马安静了,睿睿妈妈侧耳靠近娃娃并点了点头像是听明白了似的,轻轻告诉孩子们说:“布娃娃本来玩得好好的,被你们的玩具绊倒了,现在膝盖也摔疼了,她哭得好伤心呀!你们快把玩具收拾好,去安慰安慰她吧。”就这样,孩子们很快就把玩具收拾好了,可爱的孩子们一边轻轻地拍着布娃娃,一边温柔地说:“布娃娃不哭,布娃娃不哭!”

睿睿是个挑食宝宝,为此睿睿妈妈也想了不少的办法。最后,睿睿妈妈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喂娃娃的游戏,不仅改掉了睿睿挑食的毛病,还成功地让睿睿开始尝试自己吃饭了。睿睿妈妈在矿泉水瓶的瓶身上开了一个小洞,将其改造成一个可爱的“瓶娃娃”,小洞就是娃娃的小嘴巴。睿睿妈妈让睿睿尝试把不同的食物用撕、切、捏、掰等多种方式,变小后放进瓶娃娃的肚里。睿睿对这个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反复的游戏过程中,妈妈给睿睿讲了“瓶娃娃不挑食”的故事,在和瓶娃娃的比赛中,睿睿以“不挑食”和“自己吃”的两大优势荣获了家庭组第一名。

睿睿会自己穿鞋了,却因分不清左右常常穿反。一次出门时,睿睿又把鞋子穿反了。睿睿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马上叫睿睿把鞋换过来,而是灵机一动说道:“睿睿,你的鞋子怎么在吵架呀。哦,原来两个鞋子宝宝说你把它们的家搞错啦!”睿睿妈妈又笑着说,“鞋子宝宝,别生气,好朋友别吵架,让睿睿来帮助你!”睿睿连忙认真地说:“对对,睿睿可以帮助你!”然后立刻把鞋子换了过来。就这样,每次出门时可爱的睿睿都会开心地告诉妈妈,她的鞋宝宝没吵架,好着呢!

想一想

随着学前教育的高速发展,懂教育和会教育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能清楚地看见孩子、读懂孩子,并及时地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快乐的。我们要善于向身边这些优秀的家长学习好的、适合自己宝宝的育儿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即便将来离开父母,独自面对生活,也会因为内在的强大力量而受益,让自己在未来的不确定中拥抱精彩。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的契机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只要你善于发现,敢于放手,就会遇到一个更强大的孩子。

用拟人化处理负面情绪

·做一做·

如果孩子因为一些事情或事物引发不好的情绪,脾气暴躁,我们可以用拟人化的游戏帮助孩子疏导负面情绪。拟人化的游戏,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例如在睿睿妈妈与布娃娃的对话中,睿睿和小伙伴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从而也投入其中,当得知布娃娃是因为被散落的玩具绊倒而哭泣时,小朋友们连忙收拾起了玩具。所谓拟人化,就是事物人格化,让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表现出像人一样的动作和感情。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对着娃娃或玩偶自言自语,把它们看作自己的朋友,这其实就是孩子对其他事物进行拟人化的表现。

用拟人化调动积极性

·做一做·

很多时候父母的直接命令、建议和告诫,孩子并不在意,他们可能当时听见了,但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原因在于父母的话并没有触动孩子的内心,所以孩子记不住。利用拟人化,我们可以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例如,我们要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就可以利用“小老鼠钻洞子”[捉领子(双手抓住开衫领子),盖房子(将衣服甩至肩背上),小老鼠(一条手臂)出洞子(伸出袖子),小老鼠(另一条手臂)出洞子(伸出袖子),吱扭吱扭上房子(拉上拉链)]的游戏来帮助孩子练习。

用拟人化激发主动性

·做一做·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拟人化来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周末和孩子一起逛公园,大家都走累了,孩子也不想走了,就嚷嚷着让爸爸抱。这时的家长也很累了,我们可以从旁边捡起一根树枝给孩子,告诉孩子这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并朝着前面的大石头故作神秘地说:“悟空,快去看看,前面有没有妖怪,看仔细了,别让妖怪把师父给抓走喽!”孩子一听,来精神了,拿起树枝就上蹿下跳跑出去了。只要家长用心,在游戏的情境中,孩子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好的父母一定是孩子的加油站。接纳孩子的坏情绪,温和而坚定地送孩子上幼儿园,积极正面地引导,多角度多方式地鼓励孩子交朋友,用拟人化的游戏方式巧妙运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这些都可以是爸爸妈妈加油站里的锦囊妙计。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不要过度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生活问题,把信心留给孩子,把信任交给老师。 1WOVH8IsaueVYdL2ArmXnzvFUqljpEh/uBDg35BuEytb1YKBt3WyuGXsL2ChZCa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