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识储备:坐月子一定要避开的“陷阱”

“坐月子不能洗头”“坐月子要捂”“坐月子不能吃蔬菜、水果”……新妈妈肯定听过不少坐月子的禁忌,而这些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规矩”往往让新妈妈难以忍受,更容易成为“家庭大战”的导火索。那么,老一辈坐月子的“金科玉律”到底管不管用?下面月嫂先生就说说什么是正确和科学的坐月子方法,哪些是“月子陷阱”和纯粹的智商税。

陷阱1
鲫鱼、猪蹄、通草等能下奶

在传统的月子饮食中,让新妈妈下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在以前的生活条件下,新妈妈不下奶意味着宝宝没有口粮,所以让新妈妈顺利下奶一直是月子饮食的重要任务。那么,到底有没有什么食物可以让新妈妈的奶量增多呢?

鲫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2、铁、钙等营养元素,可以帮新妈妈补充蛋白质、促进伤口愈合,但不可以当作通乳下奶的“神器”。

很可惜,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食物被证实可以让哺乳妈妈乳汁增多,包括大家熟知的猪蹄黄豆汤、通草鲫鱼汤、五红汤等。

鲫鱼和猪蹄被当作催奶食材,可能与它们能熬出白色汤汁有关。而通草为白色管状,能让人联想到乳汁通畅,给人一种心理层面的暗示。大量喝猪蹄汤、鸡汤这样油腻的汤羹,不仅起不到通乳的作用,还会使新妈妈脂肪摄入过量,造成“堵奶”。此外,热量摄入过多还会加重消化系统和肾脏的负担,导致肥胖,不利于新妈妈产后恢复与瘦身。

通乳下奶与心理、饮食、宝宝的配合等都有很大关联。首先,新妈妈在心理层面上要建立坚定的母乳喂养的信念,给自己正向、积极的心理暗示。其次,通乳下奶的好方法是宝宝的吸吮,让宝宝多吸吮刺激,多排空乳房,可以促进新妈妈排乳反射的启动,这才是让奶量增多的正确方法。此外,新妈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给自己过多压力,保证每天7~9小时的睡眠,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运动,均衡饮食。

脂肪会凝结成小脂肪粒,随着乳汁一起流进乳腺导管中。脂肪粒过多会堵住乳腺导管,造成乳汁淤堵。

五红汤到底能不能补血

在坐月子习俗中,有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典型的就是吃红色食物补血。红色食物一直都是月子餐的“主角”,红糖、红枣、枸杞、红豆、红皮花生等,都是月子餐的“座上宾”。

实际上,五红汤的补血效果很一般,根本达不到新妈妈产后补血的要求。原因是植物性食材和动物性食材中虽然都含铁,但是吸收率大不相同。铁元素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一般来说,人体对血红素铁,即二价铁的吸收率较高,基本不会受到其他食物的影响,吸收率在15%~35%。血红素铁一般存在于红肉、动物肝脏、动物血中。而菠菜、红枣、红豆、黑木耳等含有的为非血红素铁,即三价铁,它的吸收易受摄入的其他食物的影响,吸收率在2%~20%。某些食物中含有的磷酸盐、碳酸盐、植酸、草酸、鞣酸等会与非血红素铁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铁盐,进而阻碍铁的吸收利用。所以,新妈妈补铁,一定要多吃猪肝、红肉、鸡鸭血等食物。

在补铁的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例如大白菜、彩椒、猕猴桃、青枣等,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同时具有酸性和抗氧化性,可以使人体难以吸收的三价铁转化为容易吸收的二价铁,从而提高补铁的效率。

陷阱2
坐月子不能吃蔬菜、水果

在很多地方,都有类似“坐月子不能吃蔬菜、水果”的说法,理由是蔬菜和水果是寒凉食物,新妈妈吃了会对身体不好,即便吃也要用开水把蔬果煮熟、烫熟或者蒸熟。其实,“月子里不能吃蔬菜、水果”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新鲜的蔬果对新妈妈的产后恢复和宝宝的健康成长都有较大的益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新鲜蔬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如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可以缓解便秘,增强免疫力。

洗菜时要用冷水,遵循先洗后切的原则,切得尽量细、短,以便缩短烹饪时间,最大限度保留营养素。

其一,蔬菜和水果里含有大量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不会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会被排出体外。孕期的准妈妈及产后的新妈妈,胃肠容易受到压迫,肠蠕动缓慢,容易发生便秘和痔疮,而新鲜蔬菜和水果对预防和缓解新妈妈的便秘和痔疮有很大帮助。

其二,蔬菜和水果里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 维生素C对产后免疫力低下的新妈妈很重要,因为维生素C是增强免疫力的补充剂,可以降低新妈妈被感染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C对高温非常敏感,加热会导致蔬果中的维生素C被破坏。

其三,维生素K对新生儿非常重要。 体内缺乏维生素K容易导致新生儿出血症,这主要是因为刚出生的宝宝肠道菌群还没有建立起来,合成维生素的能力很弱,母乳中的维生素K并不能满足宝宝所需,因此,宝宝往往需要额外注射维生素K 1 。其实,绿色蔬菜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K,新妈妈多吃蔬菜,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出血症。

有一点要注意,刚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蔬果不要马上吃,否则会对新妈妈身体恢复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过凉的水果可以用温水浸泡、清洗后,切块食用。

蔬菜沙拉、凉拌菜不能吃吗

有些人认为,坐月子期间蔬菜沙拉、凉拌菜等生冷食物肯定是不能吃的。其实,这种说法在没有干净的自来水之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洗菜、洗菜板只能用井水甚至河水的年代,用水干净卫生难有保障,所以吃的食物都要经过蒸煮,以便杀菌消毒。现在很多老人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即使是洗好的碗,在使用前也要用开水烫一烫,这都是因为以前的生活用水容易有细菌污染。因此,在那样的年代不生吃蔬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现在的饮用水都是符合卫生标准的、安全的自来水,也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了。对新妈妈来说,蔬菜生吃最好,能最大程度避免维生素C被破坏,而且凉拌菜很开胃,对缓解新妈妈早期胃口不佳很有帮助。

制作蔬菜沙拉时要选择新鲜、应季的蔬菜和水果,并且尽量颜色丰富一些。可以加入适量的柠檬汁或醋调味,提高新妈妈食欲。

陷阱3
新妈妈要喝米酒、醪糟才会下奶

在江南及两广一带,一直沿袭着坐月子妈妈用米酒或是醪糟下奶的习俗。早些年,我国台湾月子餐在大陆风靡一时的时候,米酒更是成为“月子神水”:新妈妈下奶要喝,调理身体要喝,减肥瘦身也要喝。还有一种极端的做法:月子里妈妈严禁喝水,甚至牛奶也不能喝。传言说,一旦喝了水和牛奶,新妈妈就会发胖,会出现“大肚子”“水桶腰”“内脏下垂”,将来还会落下风湿痛或神经痛等月子病。然而,米酒和醪糟真的能下奶吗?

早些年流行的说法是,将烧开的米酒代替水喝可以催乳,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酒精进入乳汁对宝宝造成危害却是肯定的。

米酒和醪糟可以下奶的说法之所以流行如此之久,并不令人惊讶。人喝酒后,全身血液循环加速,开始发热躁动,形象一点的说法就是“脸红脖子粗”。同样,新妈妈喝了含有酒精的米酒或醪糟后,全身以及乳房内部、乳腺周围的血液循环也会加速,产生乳房胀胀的感觉,好像乳汁充盈时乳房胀胀的感觉。这样的错觉造就了米酒和醪糟能下奶的说法。

对母乳喂养的新妈妈来说,米酒和醪糟最好都 不吃。 因为不管是米酒还是醪糟,都含有酒精成分,虽然经过蒸煮,酒精会挥发,但多多少少会有酒精残留。当新妈妈喝下含有酒精的米酒和醪糟后,酒精会通过血液进入乳汁,当宝宝喝下含有酒精的乳汁后,睡眠以及神经发育都会受影响。还有研究表明,酒精对宝宝的大运动发展有不利影响。

其实,对母乳喂养的新妈妈来说,米酒和醪糟不仅不会帮助下奶,反而会让奶量减少。因为酒精会抑制催产素的释放,如果妈妈的排乳反射减弱的话,乳汁的排出就会变得困难。此外,酒精还会降低新妈妈的乳头敏感度,延长乳头受到刺激后产生排乳反射的时间。有些敏感的宝宝还会因为乳汁中含有酒精的味道而拒绝喝奶,这些都会让新妈妈的产奶量减少。

米酒、醪糟并没有催乳瘦身的功效。新妈妈想要乳汁充足,就要保证均衡饮食并让宝宝勤吸吮,保持好心情。

陷阱4
给新妈妈开奶需要按摩乳房

开奶是让很多新妈妈感到神秘的技术,好像自己的乳房被“开奶师”富有魔力的大手揉一揉,奶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当新妈妈出现严重的生理性乳胀的时候,所谓的“开奶师”就会奔赴医院或是客户家中。

有些还算专业的“开奶师”会先通过冷敷,用相应的手法把乳晕周围排软,再用指腹轻轻刺激乳头使其直立,最后用排奶的手法让乳汁流出。如果遇到不专业的“开奶师”,先热敷,再用力按摩乳房,不仅让新妈妈痛得大喊大叫,还会使乳房内的腺体受到严重损伤,有些甚至要一个月才能恢复,这就是“暴力开奶”。

新妈妈要记住,自己不要盲目按摩乳房,如果有人过度按摩你的乳房并让你感到疼痛,一定要及时停止,以免损伤乳腺,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甚至坏死。

其实,奶水并不是“开”出来的。准妈妈在怀孕的第16~22周,就开始合成第一道乳汁了。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抑制,催乳素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当新妈妈胎盘娩出后,催乳素水平就会上升,乳汁就会多起来,这是正常的生理机制。

产后前两天,为什么新妈妈的奶量会比较少呢?其实,这才是人类作为高等哺乳动物的奇妙之处。如果产后第一天新妈妈的奶量就像小喷泉一样,对还没有完全掌握吸吮、吞咽、呼吸协调等能力的宝宝来说,奶水流速太快,奶量太大,宝宝会被呛到,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新妈妈少而黏稠的初乳是宝宝的“第一剂疫苗”,还可以让宝宝练习吸吮和吞咽。

月嫂先生碎碎念

对产后身心俱疲的新妈妈来说,频繁地喂奶最好有人协助,一个24小时陪伴在新妈妈身边的专业月嫂是不错的选择。

不用担心宝宝吃不饱,他们第一天的胃容量只有5~7毫升,新妈妈的初乳量与宝宝的胃容量是完美匹配的。记住,让宝宝24小时保持8~12次亲喂是非常必要的。

宝宝频繁地吸吮,能刺激新妈妈的乳头、乳晕,还可以让脑垂体后叶释放更多的催产素。催产素也被称为缩宫素,可以有效地促进新妈妈的子宫收缩,帮助恶露排出。第一天的亲喂也被称为有菌喂养,可以帮助宝宝尽快地建立肠道菌群的平衡,还可以让宝宝肠蠕动加快,促进胎便的排出,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对退黄疸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宝宝才是新妈妈最好的“开奶师”。正确的开奶应该是让宝宝学会正确地含接,让新妈妈能够以舒适的姿势,身心愉快地享受母乳喂养的过程。

陷阱5
坐月子不能刷牙

一些长辈会告诉新妈妈,坐月子期间不能刷牙,否则牙齿会出现酸软、出血甚至脱落的现象。所以,“生个孩子掉颗牙”也成了月子谚语。实际上,保持口腔卫生是基本的卫生要求,月子期间不刷牙、不漱口,反而不利于母婴健康。

新妈妈在刷牙时,可以选择软毛牙刷,一天2次或3次,每次3分钟。

关于传统坐月子“生个孩子掉颗牙”的说法,一般有两种推测。

一是因为不刷牙,口腔内会留有食 物残渣。 在温度、湿度和酸碱度适宜的环境中,口腔内的大量致病菌和微生物会加速繁殖,导致龋齿、牙周炎,而龋齿和牙周炎是造成牙齿掉落的两大元凶。

二是因为生活条件及认知不足导 致钙质流失。 以前新妈妈在孕期及产后,不注意补钙,如果母乳喂养的新妈妈无法从食物中获得足量的钙,就会动用身体内的钙,使牙齿及骨骼的钙质流失,进而导致牙齿松动或骨质疏松等。

女性怀孕后,激素水平发生很大改变,牙龈本身就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稍微受到刺激就容易流血,并不仅仅是刷牙导致的。月子期间为了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新妈妈会补充高蛋白、高能量、制作精细的食物,每日用餐次数也会增加,丰富的食物为口腔中的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果不能及时清洁口腔,大量食物残渣会对牙齿造成损伤,诱发口腔溃疡和口臭。

此外,那些细菌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亲吻等唾液接触进行传播,进而影响宝宝的健康。

有些新妈妈可能会问,用漱口水可以代替刷牙吗?其实,刷牙才是避免牙菌斑、口腔炎症和其他口腔问题发生的主要手段。漱口水只能帮助去除一部分口腔细菌,无法像牙刷一样深入牙缝清洁每一颗牙齿,所以新妈妈用漱口水不如刷牙。

产后前三天最好用指漱的方式,即把食指洗净或在食指上缠绕纱布,然后把牙膏挤在手指上,像正常刷牙一样擦拭牙齿,刷牙前后用温水漱口。之后,选择软毛并且刷头小的牙刷刷牙,这样能够减轻对牙龈的刺激。坚持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前,先把牙刷放在温水里面泡软后再刷牙。每次饭后及时漱口,及时使用牙线清理食物残渣。

陷阱6
坐月子期间不能洗澡、洗头

“月子里不能洗澡、洗头”一直被很多长辈视为坐月子的“金科玉律”,好像月子里一旦洗澡、洗头就会得月子病。把产后不能洗头、洗澡的坐月子传统放在今天来看,未免有些不合时宜。试想一下,如果在炎热的夏季分娩,新妈妈满头大汗,头发湿漉漉的,还有难闻的气味,这样不仅不卫生,还可能造成头皮发炎。

新妈妈在坐月子期间洗头时,不要用力抓挠头皮,要用指腹轻轻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洗发水要选择温和、不含香精和硅油的,避免刺激头皮。

客观来说,月子里不能洗澡在以前的环境和条件下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没有浴霸、空调这些保暖设备的年代,月子里洗澡确实是一件很冒险的事。

早些年,洗澡主要在木桶或浴盆中进行,新妈妈的下半身会泡在水中。产后新妈妈会有恶露流出,再加上子宫内壁有开放的小伤口,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非常弱。不干净的水如果逆流到尚未完全恢复的子宫中,进入盆腔,就会引起严重感染。此外,洗澡时如果温度较低,也会增加感冒的风险。

其实,坐月子期间是有必要洗澡的。在分娩时,新妈妈会大量出汗,产后会出大量的产褥汗,如果不洗澡,汗液和皮脂就会堵塞毛孔,引发毛囊炎或是局部感染。住院期间,如果新妈妈大量出汗,可以请月嫂或是家人协助擦浴。顺产的新妈妈3天左右即可洗澡,剖宫产的新妈妈一周以后可以洗澡。记住,一定是淋浴,不能盆浴或坐浴。

顺产的新妈妈在洗完澡后,一定要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要迅速擦干头发和身体,做好保暖。剖宫产的新妈妈如果忍受不了一两周不洗澡,在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淋浴。在洗澡时不要将敷料揭下,洗完要将新的敷料盖在切口处,以防细菌感染。

新妈妈洗澡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避免头晕摔倒。身体状态不好时不要洗澡。浴室里一定要做好防滑措施,最好在淋浴间放上防滑垫。

月嫂先生碎碎念

月子里,新妈妈洗完头发一定要及时吹干,头发没干尽量不要扎头发,也不要马上睡觉,这样能避免头痛、脖子痛和受凉感冒。

◎ 洗头水温保持在37℃左右。

◎ 使用温和的洗发用品,以免刺激头皮。

◎ 洗头时可以用指腹轻轻按摩头皮,舒缓放松。

◎ 洗完头发尽快擦干,用干毛巾包一会儿,然后用吹风机吹干。

产后洗头会导致脱发吗

有一种说法,古人是因为发现产后女性脱发严重,特别是在洗头的时候脱发会特别多,所以要求产妇坐月子时不洗头。那些冒着风险洗头的新妈妈,看着地漏上一大团头发,心情也会变得凌乱:这难道是肝肾两虚的表现?为什么生个娃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其实,脱发分为两种——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一般来说,正常人一天会掉50~100根头发,产后虽然掉得更多,但也属于生理性脱发。

正常情况下,人体大多数头发处于生长期,少数头发处于静止期。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雌激素的作用,生长期的头发会“超期服役”,有些明明应该进入静止期的头发“超长待机”,还处于生长期。但是,分娩之后,随着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原本该进入静止期以及之前“超期服役”的头发进入静止期,于是这些头发会在产后3~5个月开始脱落。

以前人们洗头用的是河水或井水,也没有吹风机等设备和工具,在身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头部长时间受寒冷的刺激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精神压力过大、睡眠不足,也会对头发的生长代谢造成影响。在饮食上,新妈妈要多补充优质蛋白,打好养护头发的“基础”。

梳头时,新妈妈可以选择木梳,木梳的齿比较光滑,对头皮造成损伤较小。它还能起到按摩头皮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头发的健康状况。

陷阱7
坐月子要“捂”或者“满月发汗”

传统的坐月子强调“捂月子”。这个“捂”字有很多含义,包括不洗澡、不洗头、不刷牙、屋内不通风、穿更多的衣物保暖,这都是“捂”。老一辈的观念还认为,新妈妈在满月后通过发汗,可以驱寒排毒、防治月子病。现在诸多的网络宣传也让新妈妈觉得一定要“捂月子”:捂出汗能使内邪寒毒从体内完全排出;能清热解毒、疏通风寒、温通经络,对防治月子病有很好的效果。甚至还有满月发汗、42天康复发汗、60天固本发汗、100天关门发汗的宣传。

坐月子期间,新妈妈保暖需适度,应根据季节调整衣物、被子的厚度。同时注意头部、脚部的局部保暖,切记不要“过捂”。

为什么会有“捂月子”的传统呢?

一是保暖御寒。 中医认为,产后女性身体虚弱,体温调节能力降低,“捂月子”可以通过穿戴保暖衣物、关闭门窗,避免产妇受凉,保护产妇身体不受寒冷刺激,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是“捂月子”可以减少感染的发 生。 产后女性子宫口还处于开放状态,如果过早进行盆浴的话,容易受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增加感染的风险。

三是“捂月子”有休养生息的意思。 月子期间,女性需要休息和恢复体力,而“捂月子”旨在让新妈妈在密不透风的房间内休息,避免外出。但月子“过捂”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产后热射病。

产后热射病是指产后女性身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无法有效散热而导致的热应激反应。产后女性身体处于调整和恢复阶段,故对高温环境特别敏感,容易出现热射病,症状包括高体温、皮肤干燥热烫、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这些年,偶有新妈妈因为“捂月子”而去世的新闻,因为这时还处在排恶露、泌乳等特殊生理状态,所以热射病更具风险。

产后发汗到底是不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坐月子方式,并无考证。中医虽然有“发汗法”,但使用人群并不是刚分娩完的新妈妈。《中医妇科学》指出,产后三禁,首先便是禁大汗。《伤寒论》指出:“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即失血的人不可发汗。所以,中医也不会给气血亏虚的人发汗。实际情况可能是,在卫生条件不好的年代,新妈妈在月子期间不方便洗澡,满月之后,终于能洗个舒服的热水澡。而不是所谓的“发汗”。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汗液里99%是水分,其余包括少量的尿素、尿酸等。新妈妈本身产褥汗就比较多,如果再发汗,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钠离子和钾离子会大量流失。丢钾会让新妈妈四肢无力、头晕眼花,低钠会导致食欲缺乏、恶心。所以,满月发汗并没有科学依据,是地地道道的智商税。

在过去的条件下,“捂月子”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全盘否定,但是它显然不再适用于今天的新妈妈。如果一味照搬以前的经验,可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坐月子如何正确开空调

之所以有产后不能开空调的说法,是因为很多老人认为新妈妈在月子期间绝不能“受风”,否则以后会关节疼、骨头疼。实际上,新妈妈产后关节疼痛主要是生产和体内激素改变引起的。夏季炎热,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对新妈妈和宝宝均不利,所以,坐月子期间是可以开空调的。但是,新妈妈身体虚弱,宝宝抵抗力也较弱,因此开空调要注意以下3点。

□ 温度适宜。在坐月子期间,室内温度应适宜,一般建议26℃左右。

□ 空气流通。如果开空调,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良好,可以每天上下午各开窗通风半小时,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新妈妈要避免长时间处于封闭的空调环境中。

□ 防寒保暖。坐月子期间,新妈妈身体比较虚弱,容易受凉。即使开了空调,也要注意保暖,可以选择穿着合适的衣物、使用被子等方式保暖。

除了衣物保暖、调整温度,新妈妈还可以喝些热水或者姜茶来暖身。

陷阱8
新生儿必须每天洗澡

给新生儿洗澡和抚触,在新妈妈眼里好像是每天必需的仪式,可以让新生儿感受到妈妈的爱。给新生儿洗澡,确实可以对新生儿的皮肤产生正向的刺激,比如,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对外界温度和压力的感知能力,增强食欲,对睡眠以及生长发育都有帮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天都需要给新生儿洗澡。

其实,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周,进行一次擦浴就可以了。从羊水到产房,有着近10℃的温差,再加上新生儿体内脂肪很少,起不到保暖的效果,立即洗澡会增加低体温的风险,而低体温会导致新生儿感染、凝血障碍和脑出血等疾病。因此,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天,医护人员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新生儿身上的血污擦干净,然后尽可能让新生儿与新妈妈进行肌肤接触。

在脐带没有脱落前,不建议让新生儿下水洗澡。 脐部的自然干燥法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的共识,而下水洗澡会提高脐部细菌感染的概率。如果要洗澡的话,建议擦浴。

但是,新生儿肌肤锁水功能差,水分容易流失,再加上皮脂腺分泌相当旺盛,如果长时间不洗澡,油脂过度堆积容易导致脂溢性皮炎等问题。因此,给新生儿洗澡也是必要的。

那么新生儿多久洗一次澡比较合适呢?

如果气温适宜,一周洗2次或3次就可以了。 如果洗得太频繁,会让新生儿的皮肤变得干燥,对皮肤的屏障功能也有一定影响。

对新生儿来说,建议用清水沐浴,一周使用一次对眼睛无刺激的新生儿专用沐浴液即可,过多使用沐浴液会破坏皮肤表面的保护膜,造成皮肤干燥和敏感,严重的甚至会诱发皮肤疾病。新生儿洗完澡后,建议涂上保湿霜,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水分蒸发导致的皮肤干燥。

新生儿的皮肤屏障功能要到1岁左右才能逐渐 完善。 在冬天,建议让新生儿隔日洗澡。如果新生儿活动量增大或天气炎热,可以提高洗澡频率。有湿疹的新生儿,建议每日清洁,但需要在洗完澡后涂上足量的保湿霜。

不要急着擦掉新生儿身上的胎脂,它们除了可以起到保温作用,还能保护皮肤。胎脂一般会在4~5天内被吸收,这时新生儿的皮肤会变得很光滑。如果太早除去这层保护膜,会提高新生儿皮肤感染的概率。

陷阱9
新生儿需要喂水

要不要给新生儿喂水,这个问题让很多新妈妈感到困惑。因为一些“有经验”的妈妈和老人会说,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两餐之间需要喂水;新生儿如果黄疸高,也要喂水;如果宝宝眼屎多、舌苔白,那就是上火了,要喂水;新生儿晒完太阳,或是小便偏黄,也要喂水。这些所谓的“育儿经验”,如果新妈妈照做了,就掉入了“月子陷阱”。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是通过大便排出体外的,而喝水只会增加尿量,并不会增加大便的量,起不到退黄疸的作用。

新生儿眼屎多、舌苔白,并不是因为上火,而是因为刚出生的宝宝会有鼻泪管堵塞现象,眼泪无法通过鼻泪管进入鼻腔,往往就会形成较多的眼屎。舌苔白其实是由于奶液从胃里反流到口腔,新生儿舌面比较干燥,从而出现“挂壁”现象。如果出现舌苔白,可以给新生儿早晚各一次口腔清洁。

新生儿晒完太阳或是小便偏黄就需要喂水也是 没有科学依据的。 为什么6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不需要喂水呢?因为母乳的含水量在88%~90%之间,配方奶如果冲调比例正确,含水量也在88%~90%之间,所以6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是不需要额外喝水的。如果长期喂水,反而会对其健康产生副作用。

新生儿的胃容量比成人要小得多,给新生儿喝过多的水,会占据原本属于乳汁的胃部空间,让摄入的奶量减少,从而导致宝宝营养不良。更重要的是,宝宝每次小便都会丢失一部分盐分,也就是体内的钠。而如果宝宝喝的是奶,那不管是母乳还是配方奶,里面都含有钠。新生儿大量喝水会让钠的丢失增多,进而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因此,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都不需要给新生儿额外喝水。

月嫂先生碎碎念

对新生儿来说,严重缺乏钠会导致脑水肿,还会出现体温过低、烦躁不安、嗜睡等现象。

陷阱10
新生儿退黄疸要晒太阳

不论是家里老人还是传统的月嫂,都认为宝宝有了黄疸后,最重要的就是晒太阳,这一观点已经深入人心。那么,晒太阳到底能不能退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而不是疾病。胎宝宝在准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无法用嘴巴呼吸的,而胎宝宝身体各器官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氧气是通过生成更多的红细胞来携带的。胎宝宝体内协助运氧的红细胞个头较大,也较为脆弱,生命周期比正常的红细胞短,也更容易被破坏,这就为胎宝宝出生时机体清除多余的红细胞做好了准备。

如果新生儿黄疸久久不退,或者是遗传、感染、溶血等导致黄疸,就要选择蓝光治疗。照蓝光时要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生殖器和眼睛,同时监测体温,保持在36~37.5℃。

胎宝宝出生后,开始用肺吸入氧气,体内过量的红细胞就会被迫“退役”,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相比成人,新生儿肝脏、肠道菌群等处理胆红素的器官和机制尚不成熟,特别是肝脏,就像一台还没有完全启动的发动机,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与效率都不足。血液里面的红细胞被不断破坏,胆红素含量不断增加,而此时新生儿机体处理、排泄的量不够,于是这些黄色的胆红素在血液里越来越多,就产生了肉眼可见的黄疸。

如果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到达一定数值,就会在皮肤表面、巩膜和口腔黏膜上呈现黄色,这就是黄疸。随着宝宝的成长和代谢,多余的红细胞日渐减少,肝脏发育也日趋完善,正常情况下,数周内(个体差异较大,多数在1~2周内)黄疸就会自然消退。

那要不要通过晒太阳退黄疸呢?首先,太阳光中含有蓝光,蓝光照射新生儿皮肤时,皮肤浅层的胆红素吸收光线后,由原来的脂溶性变成水溶性,它在体内的代谢路径于是发生变化,可以通过胆汁和尿排泄出去,从而让黄疸降下去。但是,通过晒太阳退黄疸,必须保证晒太阳的时间足够长,皮肤暴露的面积足够大,如果只是十几分钟到半小时,效果并不明显。

那能不能让新生儿晒得久一点呢?太阳光中除了有蓝光,还有紫外线。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长时间受到紫外线照射,会出现皮肤灼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还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不仅如此,长时间晒太阳还会对新生儿的眼睛造成损伤。同时,太阳光中还有大量的红外线,具有明显的升温作用,而新生儿自我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长时间晒太阳容易造成体温过高。所以,通过长时间、大面积裸露暴晒退黄并不可取。

月嫂先生碎碎念

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会让宝宝体内的黑色素增多并沉积,提高皮肤癌发生的概率。因此通过晒太阳去黄疸不可取。

给新生儿喂水或者葡萄糖能加速退黄疸吗

水和葡萄糖往往被认为具有“下火”“排毒”“润肠”等神奇功效。它们对吃固体食物的成人或许有一点用,但如果给新生儿添加额外的葡萄糖和水,不仅会影响奶量摄入,还会冲淡胃液,造成胃肠壁及身体其他部位细胞轻微水肿。没有食欲,宝宝就不会好好吃奶,没奶“造渣”,哪来的大便?如果给新生儿喂太多水,还会造成胎便排出延迟、便秘。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宣称能退黄疸的中成药,它们大多含有致泻成分,是通过让宝宝腹泻来加速胆红素的排出,这对新生儿的胃肠道伤害非常大,而且安全性也未经证实,新爸妈一定不要给宝宝尝试。

葡萄糖是单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给新生儿喝葡萄糖水不仅不会加速退黄疸,还会让新生儿血糖快速升高,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cy+gXBqKv/ywGoe0bLpLpSYHEGgArRAVxPYCbJecddAPmhxy162uZjZpBYq8Bn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