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歌唱的基础是什么?

(一)声音训练是歌唱的基础

有一种说法,“美声是歌唱的基础”。相信大部分学习声乐的学生都听说过这句话,中国的音乐学院大部分也支持这种说法。我也有这样深刻的经历,比如在广东省的音乐统考声乐是需要唱美声的,即便我校考的专业是流行音乐演唱。而且在我进校后,大一一整年时间都在演唱美声的歌曲。我那时候非常喜欢流行音乐,根本不愿意唱美声,所以我就问我的专业教师,为什么第一年要唱美声?所有教师都会告诉我说:“美声是歌唱的基础,练好美声之后才可以唱好流行。”

当时我也是刚刚开始学习流行音乐演唱,所以对教师说的话深信不疑,这也一直成为我之后教学的准则:用美声唱法打基础。但是在教学当中越来越发现不对劲,比如唱美声时的音色和唱流行完全不一样,美声学会了的高音用在流行当中就会变得很奇怪,而且像中国的国粹——京剧的唱法跟美声完全不像,难道学习京剧也要学习美声吗?当时以我的学识和能力未能深挖出个中缘由,只是慢慢觉得美声不合用了,便不再用了。

直到我大四时换了专业教师,当时这个声乐教师非常年轻,她说了一句启发我的话:“咱们这个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居然一个唱流行歌出身的教师都没有,都是唱美声或者民族的。”大概从那时候我开始质疑,难道美声真的是歌唱的基础吗?

“声音训练是歌唱的基础”。到香港学习之后,终于解决了我这个疑惑。声音训练课程其实是训练喉部每一块肌肉的力量和协作,最终达到提升声带机能的效果,从而提高演唱水平。美声到底是什么呢?原来美声只是一种唱法,唱不同风格的歌曲需要换不同的唱法,将某一种唱法作为歌唱的基础都是“耍流氓”,每种唱法都一样重要,没有谁是谁的基础。

为什么我要在开始时先探讨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想让读者意识到,读者接下来所看到的内容有可能是颠覆性的,与他们之前专业学习的经验有很大的不同,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二)喉部肌群运作对于发声的影响

1.声裂:是声带之间的矢状裂隙。位于喉腔中部最狭窄处,其大小和形状随呼吸运动而改变,平静时呈三角形,深呼吸时则呈菱形。

2.假声带(前庭襞):连于甲状软骨角隅与杓状软骨三角凹内缘之间,为一对厚而呈矢状位的粉红色的黏膜皱襞,内含前庭韧带,少量肌纤维、喉腺及脂肪组织。

3.真声带(声襞):位于假声带下方并与其平行,较假声带更靠近中线,因缺乏黏膜下层,供血少,活体观察为一对半透明,呈白色的黏膜襞。

4.杓横肌:杓横肌肌纤维呈横位,贴于杓状软骨后面,两端分别附着于两侧杓状软骨肌突及其外侧缘。收缩时使两侧杓状软骨向中线靠近,使真声带后部变窄,声带略紧张,还有缩小喉口和喉前庭的作用(即声带发声状)。

5.杓斜肌:杓斜肌位于杓横肌的后面,起自杓状软骨肌突,斜向内上方,至中线左右两侧肌纤维彼此交织,再斜向上外方,止于对侧杓状软骨尖。其作用是缩小喉口,与杓横肌共同收缩关闭喉口。

6.甲杓肌(声带肌):起自甲状软骨前角后侧,向后止于杓状软骨外侧面,其位于前庭韧带外侧的上部肌束能缩短假声带(前庭襞);下部肌束位于真声带(声襞)内、声韧带外侧,称为声带肌。收缩时使真声带变短,导致真声带松弛。作用是直接控制声带的厚薄程度。

7.环甲肌:唯一一对喉外肌群,起于环状软骨弓前外侧面,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甲状软骨下角和下缘,收缩时增加甲状软骨前角与杓状软骨的间距,紧张并拉长声带(即甲状软骨倾斜状)。

8.环杓后肌:为三角形肌,起自环状软骨板后方,斜向外上方,止于同侧杓状软骨肌突。收缩时使环杓关节在垂直轴上旋转,拉肌突转向外上,真声带开大,声带紧张(即环状软骨倾斜状)。

9.环杓侧肌:起自环状软骨弓上缘和弹性圆锥的外面,自甲状软骨的内侧斜行向后上方,止于杓状软骨肌突的前面。收缩时牵引肌突向前下方运动,使声带突转向外上,真声带开大,声带紧张。

10.二腹肌:位于颌骨下方,有前、后两个腹肌,二者以中间腱相连。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窝,斜向后下方移行于中间腱,中间腱借筋膜形成的滑车系于舌骨;后腹止于颞骨乳突内面。作用是当下颌骨被固定时,上提舌骨;舌骨被固定时,下牵下颌骨(即喉头高位)。

11.腭咽肌:位于腭咽弓内,比腭舌肌大,上、下端皆宽阔,中部稍狭窄呈柱状。肌纤维起自喉咽腔后壁的咽纤维膜及甲状软骨板后缘的内侧,向上止于腭腱膜的背、腹两面和咽鼓管软骨。收缩时使腭咽弓紧张,向中线靠拢,缩小咽峡,同时向下方牵引腭帆,使其游离缘与咽后壁相接触,致使在吞咽时,将口咽腔与鼻咽腔隔开,避免食物误入鼻腔,同时可协助咽和喉上提。

12.胸骨甲状肌:为长带状的肌肉,上窄下宽,位于胸骨舌骨肌深面。下端起自胸骨柄的后面及第一肋软骨,肌纤维斜向上外,止于甲状软骨斜线。可使舌骨及喉下降(即喉头低位)。

13.杓状会厌括约肌:位于杓状会厌襞内,肌腹较薄,是杓斜肌向上的延续。起自杓状软骨尖,止于会厌软骨外侧缘及甲状会厌韧带。收缩时将会厌拉向后下方,关闭喉口(即会厌变窄状)。

14.腭垂肌:位于腭垂内的一对小肌束,起自鼻后棘和腭腱膜,止于腭垂尖部。作用是使腭垂缩短并提向后上方(即软腭中、高位)。

(三)歌唱中的咬字和发音

1.突出元音。常用的元音有5个:a(啊),ei(诶),i(伊),o(哦),u(乌)。在演唱时,突出元音,可以使发音更清晰、发力有焦点。特别是长音,我们延长的部分就是元音部分。

2.弱化辅音,辅音包括声母和前后鼻音。比如演唱《听海》的副歌部分,“听ting”字很长,我们在演唱时如果力量都用到“t”上,很容易造成漏气、喷麦的现象,而且还会让句子不连贯。如果力量都用到“ng”上,就会很堵。所以我们在演唱时应该把力量和时长用在“i”上面,也就是唱“ti——ng”。

3.咬字尽量不要影响句子的连贯性。我们可以先用“a”把歌词唱一遍,找到连续发力的感觉后再加上咬字,声带的发力一定要连贯和持久,以句子为单位发力,而口腔咬字的发力和声带的发力要分隔开。

4.艺术歌曲的咬字更注重字正腔圆。艺术歌曲的咬字,对突出元音的要求比一般流行歌曲更高,特别像歌剧、戏曲等。主要是因为这些唱法诞生之时还没有麦克风,所以演唱的时候要尽量清晰。过多的力量用在辅音会造成漏气,用在元音则可以有效扩大传播范围,让台下的观众听得更清楚。有时为了归韵到五个元音,会把“e”音变成“i”“o”或“a”。比如“的de”会唱成“的di”,“风feng”会唱成“风fong”,“特te”会唱成“特ta”。多元音字比如“小xiao”,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到中间那个元音,也就是“a”上。

(四)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

如果我们可以像孩童一样,敞开心扉去面对来自这个世界的一切未知,打开我们的所有感官,不被自己所知的东西束缚,将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愉悦,也能最大程度地学到你想学的知识。

1.自我接纳。自我接纳是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承认自己的局限性。遇到不懂的事物,大方承认,用“空杯心态”尽可能多地吸纳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建议。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事物,也愿意通过多加练习来提升熟练度,追求更好的自己。

比如有些同学会说:“真声好难听。”仅凭第一印象,就作出消极的评价。每个唱法都有适合演唱的音乐风格,真声用于演唱摇滚、嘻哈时会让听众精神亢奋,也能让演唱者宣泄压力。所谓的“难听”,可能是因为没用对地方,或者没练好。

也有同学会说:“我没有音乐天赋,不适合学唱歌。”像这样认为自己不具备某些条件,进而排斥对不熟悉事物的学习,是只关注目前自己的不足,砍断了自己有可能掌握这项技能的未来。尝试一下勇敢踏出舒适区,接受无限可能,不是更有意思吗?

2.接纳外界。对于那些我们并不了解的事物,尽量保持兴趣去接触。我一开始接触新体系的时候,也感受到极大的冲击,很多训练方法跟我在大学时学习的传统声乐并不一样,并且还有很多是相反的!当初的我如果无法承认自己在大学时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愿意真心诚意接受新的知识把我“打碎”,现在的我就不会有这样的进步。保持开放的心态,将所有接收到的知识为自己所用,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层次。这个世界如此多姿多彩,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人和事,何不让自己多去尝试一下呢?

3.拥抱犯错。成长意味着不断犯错、不断反思、不断重来、不断进步。所以犯错是成长的必然历程,关键是能否从错误中反思出有利于自己的资讯。作为初学者,我们要做好在学习过程中拥抱错误的心理准备,每一次的犯错都在提醒我们自身的不足,只要能在教师的细心引导下解决问题,我们的唱功就可以取得进步!

(五)五感对学习唱歌的影响

五感包含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其中跟唱歌最相关的感官是听觉和触觉。在12年的教学生涯里,我发现五感的灵敏度跟基因有关,跟成长的环境和教育也有关。比如说现下火热的感统、体适能课程,就是训练五感的。像广东的学生味觉比较灵敏,少数民族的学生听觉比较灵敏,这提醒我们要先认清自己比较擅长的感官,而且最好可以跟任课导师沟通清楚。比如应对擅长味觉的学生,在学习唱法的过程中,导师可以适当用美食的比喻来让学生更能感受每个唱法的区别,从学生擅长的感官入手,再逐步扩展到听觉和触觉的训练。

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家里都一直有养狗,我从来也没有过敏。我高三那年离开老家,去广州艺考集训了两个月,考完试回到家之后就开始呼吸道过敏。后来去医院查了,发现是对动物毛发过敏。我一开始以为是环境的转换,让我习惯了没有动物毛发的环境,所以回到家就过敏。后来我一想,我在家都待了十几年,去广州才短短两个月,按照身体的习惯而言,肯定是更习惯家里的环境的。所以我猜测是在艺考期间,为了可以通过考试,短期内被迫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听觉和触觉,所以导致了我的感官比之前更灵敏,才会呼吸道过敏。

我的大表弟出生在英国,我的舅舅舅母都是华侨,对花生是不过敏的,但是大表弟却对花生过敏。除了水土环境,我猜测也有可能是因为英国的教育非常注重五感的开发,所以才会导致大表弟的过敏。

歌唱的情感属于第六感,也就是在五感足够灵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对于五感比较迟钝的学生而言,追求第六感是遥不可及的。

(六)练习唱歌的五个阶段

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从头学习一首新歌,练好一首歌又会经历哪些阶段。我总结了五个阶段供大家参考,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自己正处于哪个阶段。

1.听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把歌曲的词和曲听熟,可以洗脑式地反复听。在这个阶段先不用着急唱,我们可以边听边跟着哼,听到上一句,脑子里可以跟着浮现下一句的词曲,那就完成这个阶段了。

2.分析唱法。我们可对照歌手的音频,进行分段的唱法分析,方便我们进行下一个阶段的练习。在这个阶段可以把歌词打印出来,标记上不同的唱法。

3.唱法练习。加入分析过的唱法开始进行练习,把每个唱法的肌肉发力练稳,提升肌肉协调性和控制能力,最好可以形成长期肌肉记忆,演唱时会更稳定更好听。

4.情感细节。我们可以先为歌曲定一个感情基调,开心还是难过?再进一步问自己,为什么开心/难过?歌词的哪些地方表现出开心/难过?通过这几个问题逐渐在脑海里形成一定的画面,边想象边唱,更有助于感情的抒发。

我们也可以通过唱法的转换提升情感的细腻度。比如KSST初级课程用于演唱华语流行歌曲的基本套路:

(1)第一段主歌:假声或气声。

(2)第一段副歌:弱混。

(3)第二段主歌:假声或弱混。

(4)第二段副歌:强混。

(5)连接段:强混或真声。

(6)再现段:假声或弱混。

按照这样的唱法处理,基本可以把歌曲情感的起承转合表现出来,也能提升音乐感知力。当然,对歌曲的理解越深入,个人的阅历越丰富,对歌曲的情感把握就越准确。

5.二度创作。音乐作品的意义是经由三度创作完成的:一度创作由词、曲作者完成,二度创作由演唱/奏者完成,三度创作由听众进行音乐欣赏。

作为演唱者的我们,可以在一度创作的框架内进行一些即兴的改编和处理,简单的处理比如在歌词中基于自己的理解融入细腻的情感处理或是轻重语气感,能让歌曲辨识度更高。复杂的处理比如在曲谱外加入即兴的演唱(华彩)或是在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小细节(节奏的韵律或部分音高的改变),这也是爵士乐常用的演唱技巧,是需要累积大量的音乐演唱经验才能达到的水平。 S5/WLh5lIl6RqZ5u1WdDea2qylCs1NVCNTVZ0b/OWs6RQCJ5geIj08suVTKT3jz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