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证信序(通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这就是六种成就的一段文,这六种成就就叫做证信序,属于序分,有这一段经文,就是六种成就,证明相信这就是佛所说的经,所以叫证信序。所谓六种有成:一、信成就。二、闻成就。三、时成就。四、主成就。五、处成就。六、众成就。六种因缘具足方能成就讲经道场。凡是佛的经,开头都有这六种成就的序文。为什么要在经的开头用“如是我闻”呢?原因是释迦牟尼佛于娑罗双树林下将入涅槃时,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泣不成声,这时天眼第一的长老阿那律尊者乃对他说:“阿难:佛将要入涅槃了,你哭泣是没有用的,你应该赶快去请示佛,有四件事以后该怎么办?”阿难说:“我现在什么都忘了,您叫我去问什么呢?阿那律尊者就说:“第一、佛住世时,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后,我等依谁而住?第二、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以谁为师?第三、佛住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恶性比丘,如何处理?第四、佛住世时,说法甚多,佛入涅槃,结集经藏,以何为首?这四种问题,你应该向佛请示!”

佛告诉阿难:“比丘应依四念处而住。”所谓四念处就是;(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佛告诉阿难第二问题说:“我入涅槃以后,当以戒为师。”戒者防非止恶,有五戒、八戒、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沙弥(尼)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戒为一切佛弟子的师父。佛告诉阿难第三个问题:“对付恶性不守规矩的比丘,应默而摈之!”就是不和他讲话、不理睬他,令生忏悔心而改过迁善。佛告诉阿难第四个问题:“将来结集经藏时,经典前面当用“如是我闻”四个字。”意即“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所以只要前面有这一段文,就知道是佛经,检别不是外道经典。

现详解六种成就大意:

第一、信成就:要想看佛经,研究佛经,须要有信心,佛法如大海甚深广大,必得有信心,才能深入佛法大海。例如外道他也在看佛经,但他根本没有信心,只是找材料来诽谤佛教,造谣说坏话,所以他听经、看经就不会有成就。

第二、闻成就:闻思修三种智慧,第一个就是闻慧,虽于佛法有信心,纵使丝毫不起疑惑,但是不听经不能开智慧,由闻而思,思而修,三慧具足,才能成就佛法。

第三、时成就:要有讲经的时间,有法师来讲,但也得大家有时间来听,像天下大乱的时候,逃难饥饿自顾不暇,那有功夫讲经、听经吗?时间不成就要听佛法很不容易的。

第四、主成就:得有个说法的主人,佛经上说法的主人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五、处成就:讲经说法得有个地方,没有个处所在那里讲呢?

第六、众成就:主成就有了,处成就也有了,但是如果没有听众这个讲经道场还是不能成就。

“如是”二字就是信成就,信顺之辞,信仰顺从之意,释迦世尊怎么讲法,我们就如是如是的信。亦指法之辞,例如在讲阿弥陀经,如是二字就指阿弥陀经;讲金刚经,如是二字就指的金刚经;现在讲地藏经,如是二字就指著地藏经。又是显理之辞,显出经典的真如实相之理。“如”者:不动谓之如;“是”者:无非谓之是。什么法才不动无非呢?只有“真如之法”不被四相(成、住、坏、空)所迁,不被三际(过去际、现在际、未来际)所易,不被时空所变易,所以真如之法它是如如不动,绝对无非,只有真“如”才“是”。就是人人本具的实相,人人本具的佛之性,理之体。为什么要讲显理呢?因这地藏经是密宗的经典,它是以事来显理,说的全是事相,显的都是真如妙理,要是真如之理,才是佛法我们才信顺,信顺这真如妙理之法!

“我闻”是闻成就。“我”指阿难尊者自称,他是多闻第一,佛陀涅槃以后,由阿难尊者把佛陀所说的法背诵出来,经五百大阿罗汉证明无误,这就结集成声闻乘的经藏:要是属于大乘法宝,虽然仍是由阿难尊者所诵出,但却是由文殊菩萨给他证明。所以“我闻”就是我阿难亲从佛闻。没有佛陀的说法,众生根本闻不到佛法,没有阿难尊者把佛经给诵出来,就没有结集经藏之大小乘等经典得以流通到现在。所以我们不但要感念佛恩甚深,还要感念阿难尊者的法恩。前面跟各位说过,讲佛经可以讲深,可以讲浅,但是不可以讲错,讲错自害害人。要讲得最浅:这一句话怎么讲呢?如是这部地藏经(指法之辞)是我阿难亲从佛闻,就叫“如是我闻”。

“一时”:就是时成就。为什么不说某年某月某日呢?因为佛法不单在人间说,也在天上说,天上某年某月某日怎么记载呢?就算在人间,印度国的某年某月某日,与中国的某年某月某日还是不一样,时间久了光考据这个时间就不容易,可能随个人考据还不一样,越考越生疑惑。所以就写个一时。那怎么解这个“一时”呢?古大德解释:“师资道合,说听究竟”。师就是师父,资就是弟子,师父愿意讲经,弟子愿意听经,这个道相合了,就是师资道合。说法的把法说究竟了,说圆满了,说清楚了,听法听经的也听圆满了,听明白了,这叫说听究竟。

“佛在忉利天”这个佛就是主成就。“在忉利天”就是处成就。“佛”梵语叫“佛陀”,华言“觉者”,就是大觉悟的人。佛在人间示现成佛,表示人人都可以觉悟,人人都可以成佛。佛者觉也,何不翻成觉者就好,还要称佛呢?因为梵语佛陀,有具足三觉之意,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简称为佛。是佛的德号都是超九界以独尊。佛经上把圣人与凡夫众生分成十个法界,叫做四圣六凡,六道众生都叫凡夫,就是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与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六道众生因尚依业轮转生死,所以叫做凡夫。要是超出这六道轮回,出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叫做圣人。圣人有四个阶位,小乘圣人就是声闻、缘觉。大乘圣人就是菩萨、佛,合称十法界。佛具足三觉,第一就是自觉,自觉就超六道凡夫法界成为三乘圣人,因为六道凡夫都迷而不觉。第二是觉他,不但超越六道凡夫法界,也超二乘法觉而成就菩萨法界,能自觉也能发心度众生令他觉悟。不像二乘圣人虽能自觉,但不觉他,不发心度众生。佛不但自觉、觉他,而且还觉行圆满超过菩萨法界。菩萨虽能自觉、觉他,但他还没有圆满成佛。唯有佛是超九界以独尊,所以才叫三觉圆满。初学佛的人常问:“究竟是仙公大还是佛大?”(有的问是天公大还是佛大?)仙公是属于神仙,天公是指忉利天主,都是尚未出离三界的凡夫,而佛不但超六道凡夫,更超过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圣人,怎能跟佛比大比小呢?“在忉利天”这忉利天已解释过,从略。

“为母说法”这一句是地藏经很特别的经文,在其他经上,六种成就没有这一句。佛母摩耶夫人生下太子以后七天就别世,升到忉利天。这地藏经是佛门孝经,佛为尽孝道报母亲的大恩,于说法四十九年快圆满时,于入涅槃前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也许您会问,要报母恩说法为什么不在成佛证道时就去,而要等到说法四十九年之后才去呢?要知道十方诸佛菩萨来这世间弘法利生,他有本有迹,本是他的本位,迹是他的迹相(行迹),也就是应化的事相。释迦牟尼佛他是个化身佛,这是按他的迹相上讲,也叫示相,要按本位说,无量劫以前就成了佛,而摩耶夫人与净饭王也同样有本有迹,都是诸佛再来,依迹相则示现国王、王后,是佛的父亲母亲。为什么要特别讲他们的本位呢?也就是说一个应化身佛(指释迦佛)他早已成了佛,那世间的凡夫男人、女人,能有多大的福报能生个儿子成佛呢?佛门有句话,能生个凡夫儿子出家就很不容易了,何况还生个儿子成佛,所以他一定是诸佛乘愿再来。释迦佛当然也知母亲也是诸佛示现,生下他愿满了,生到忉利天并不是普通天人,也只是示现一个迹相事迹而已,所以不必急著去跟她说法。这是约本位上讲。

若约迹相讲,则度众生是要依众生因缘成熟时节,四十九年人间说法,就是人间众生因缘成熟,等因缘成熟才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但在地藏经中,只看到摩耶夫人跟地藏菩萨说法说了一小段,没看见释迦佛为母说法。里有一部经叫做《佛为母说法经》,就是为他母亲说了法才接著说地藏经的。那为何已有为母亲说法,又要说地藏经呢?因为佛要入涅槃,弥勒佛还没有来,这中间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么久没有佛在世,这些苦恼的众生要交给谁呢?要付嘱给地藏王菩萨,这是在忉利天为母说地藏经的主要因缘。既然这样,又为什么地藏经一开经就要“为母说法”呢?因地藏菩萨在因地就是因为要救度母亲,发了甚深广大菩提心要度众生;这是真正的佛门孝道,佛上天宫为母说法也是为了要报母恩行孝道,更是为了要提倡佛门真正的孝道。莲池大师七笔钩上有这么两句:“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也就是说要父母亲都脱离了生死轮回了,做儿子的孝道才算有成就。中国传统的儒家行孝怎么做呢?“生事之于礼,死葬之于礼,祭之以礼。”就是生的时候好好侍候衣服饮食,死了依礼好好埋葬,逢年过节依礼祭拜,这就是儒教家的孝道。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儒家只讲人间活世的事,他不讲六道轮回,像地藏菩萨因地当婆罗门女,他母亲堕地狱受大苦,如依儒教则无法尽孝于亡亲之后,更何谈了脱生死呢!纵使像佛母上升天上,天福也有享尽的一天,还是要再轮回,所以一定要度父母出三界。才是真正尽孝道。

度父母亲出三界,已尽了孝道,为什么还要发广大的菩提心去度众生呢?佛门中的尽大孝,不光是度这一世的父母。梵网经菩萨戒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世世无不从之受生……”单讲人道吧,有前生前世的父母亲,有多生多世的父母亲,更有多生多劫的父母亲,累劫以来互相做过父母儿女眷属,所以度众生就是度父母,更何况六道轮回中,有多少众生都曾是我们的父母眷属。这样才是行大孝!真正的佛门大孝之法。

梵网经又说:“孝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至道”就是至高无上之道,也叫佛道,要想求佛道,就得先修孝道,如果对父母都不孝顺,还能修学佛道吗?戒者:防非止恶、制止,就是不许为非作恶,所以受菩萨戒,先行孝道,孝就是菩萨戒,连父母都不孝,还能当菩萨吗?当菩萨先不要杀生,菩萨戒第一条就是不杀生,六道众生多生多劫都是我的父母眷属。杀生不就是杀前生前世的父母了吗?吃肉不就是吃前生前世父母的肉了吗?所以行孝道自然就不杀生害命,自然就不吃众生肉,慈悲心才能长养。佛陀先为母说法,再找这位行大孝发大愿广度无量众生的地藏菩萨,托付度生重任,也就是为了报一切父母之恩。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就是众成就。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叫十方,十方世界有无量数的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每一个世界都有一尊佛,那是指一个小世界,要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有百亿个化身佛,因为世界无量,一切诸佛也是不可说,不可说。“及大菩萨摩诃萨”,“摩诃”华言“大”,即大菩萨中的大菩萨。三贤位的叫菩萨,登了地的菩萨才叫大菩萨。那大菩萨中的大菩萨就是“等觉菩萨”,十地圆满的等觉位菩萨叫摩诃萨。“皆来集会”,统统到忉利天宫来参加这个地藏法会。为什么他们要来参加这个法会?这些诸佛、诸大菩萨都是地藏菩萨度化成功的,现在释迦佛要把人天大众,六道苦难众生嘱累给地藏菩萨,他们为了报地藏菩萨的大恩,都来参加法会,做影响众来拥护地藏法会。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这么多无量无边的诸佛,诸大菩萨都在称扬赞叹我们的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佛在印度释迦族的姓,中国话叫“能仁”,能仁就是能慈悲仁慈的利益一切众生。“牟尼”是他的名,华言“寂默”,谓智慧离相也。佛有大智慧叫寂灭离相,寂灭而能远离一切相。佛又有大慈悲能仁慈利济一切众生,这是悲智双运的嘉号,“嘉”者佳也,就是最好的一个德号,能仁慈悲愍利益一切众生,但是绝对要寂默,要远离一切“度生利生”的相,要是光只慈悲一切众生,而不知道离相的道理,就是有能仁而没有寂默,那就落于凡夫,所做功德都落于人天福报。如果单单寂默离相而不去慈悲利益众生,那又落于二乘(声闻、缘觉)的自求解脱。所以一定要一方面行慈悲,一方面要用智慧,要离相,这才叫悲智双运,合起来才是度众生的大乘之车,能载度很多众生。大乘比如大车,要有两个轮子:一个悲轮,一个智轮,要是只有一个轮子这车子会翻车,一定要悲智双运,才能运载众生度脱生死河到涅槃岸。我们学佛法讲到那里就要学到那里,要是不发慈悲心不宏法利生,则不合能仁的意思;而宏法利生要是著了相,则不合寂默的意思。如说只要宏法利生就好了,不一定要离相,你不离相你就生烦恼,生贪名、贪利、贪众生的烦恼,把烦恼夹杂在功德里面,我们常说修学佛法要怎么学,就是做功德就把它当功德做,不要一面做功德一面又把烦恼夹杂上去。现在的佛弟子都知道宏法利生,却不晓得离执著名利、离执著众生的相,这是很粗浅的烦恼。功德夹上烦恼,就像佳肴加上毒药,自害害人。

五浊恶世;第一叫劫浊,劫者时间也,约四浊立名,这劫浊没有另外一个法体,就是具足以下四个浊,时间变混浊了。第二叫见浊:以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体,这五个见都不正,把我们的知见搅浑了,知见浑浊不清就叫见浊。所谓身见:我们凡夫执著这个身体是我,依著这个“身见”去造种种的业。“边见”:就是不执著常见就是执著断见,老执著一边,“中道”的正见生不出来。“邪见”:这五利使的知见都是邪见,此是大邪见;拨无因果,你谈因果,他就骂你迷信。“见取见”:上边的“见”字就是见了一部份道理。取者取著之意,他就执著他那一部份的道理,以偏概全,却自认把道理都弄懂了全知道了,生出个知见叫见取见的知见。例如有些多闻的学问家,像哲学家、科学家,也都研究了一部份的真理,但他往往自认已全部的认识,就叫见取见。“戒禁取见”:戒禁就是外道的禁戒,他执著地自认自己所持这个戒最好,例如牛戒、狗戒、别个戒都不对而生了这外道的知见。第三叫烦恼浊:就是以五钝使(贪、嗔、痴、慢、疑)为体,那五利使的知见起得很快、最利。而这五钝使,他的本性迟钝,正知见起来的迟,断烦恼习性的时候一下还断不了,要慢慢的断,就是迟钝的意思。他对什么道理都起疑,没有主见。其他如贪,什么都贪,因贪造恶业,嗔心一起不肯忍耐而造种种恶业!痴心一起不明道理,认假作真而造种种烦恼恶业,慢心一起,不知谦虚和起恭敬心,故于佛法不能上进,这种种烦恼就是烦恼浊。第四叫众生浊:合见浊、烦恼浊的果报。这见浊是因,因浊了,自然结个永远在六道里生生死死的果报,就是我们这些凡夫众生,这叫众生浊。第五叫做命浊:寿命不满百而且还多灾多难,如同朝露一般,一口气不来就没了命想求平安都不容易,这就是命浊,命不好也。

这部地藏经翻译的很好、很浅显,一看就懂。但里头含义却很深;譬如前面的“为母说法”,和这句“知苦乐法”里边所含义理很深很广。知苦乐法,这还得释迦牟尼佛来讲吗?可是众生的愚痴颠倒也就在这个地方,第一是愚痴;怎么个愚痴法呢?就是不知道什么叫做苦,什么叫做乐,这就是愚痴,愚痴还不可怜;再加上个颠倒,他不但不知道苦不知道乐,反而以苦作乐,这才真正叫可怜愍者。“知苦乐法”这四个字,就包括一代佛教的教理,佛陀最初转法轮度五比丘说的就是苦、集、灭、道的四圣谛法门,到临入涅槃说涅槃经的时候还是说的四谛法门。佛陀说了四十九年的法,说的也就是这四谛法。苦就是苦果,集是苦的因,这叫世间因果,这是苦法。灭谛是出世间的乐果,道谛是出世间的乐因,这两个谛都是乐,但众生不知道,须要佛陀一说再说说了四十九年,好让众生知道苦、知道乐,因此这一句知苦乐法含义甚深甚广。

为众生说法要先说苦法,这苦细说有无量苦;先讲人生八苦:

第一、就是“生苦”:由母亲怀胎在肚子里住了十个月,肚里一点光明都没有,等于堕在黑暗地狱,肚里有血有水,等于堕血湖地狱,有大便小便等于堕粪尿地狱,所以还没出生,就已在受地狱之苦了,等怀胎十月圆满一出生,一堕地就呱呱大哭,表示他很苦。佛经上形容小孩刚出胎,与外面的空气冷风一接触,如“风刀截体,触火烧身”。婴儿皮肤嫩,风一吹,像刀割一般,稍碰到较硬的东西则像火烧一样。身体疼就感觉到苦,所以一出世就哭,这属于生苦。

第二、叫“老苦”:婴儿出了世,大人尽盼快快长大高兴,殊不知长大就是长老,到了七老八十,真正老境现前了,那才真苦!六根暗钝,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清,鼻子不灵还流涕,舌头不听指挥话说不清,记忆力也衰退,出了门回不了家,身体更是老态龙钟,弯腰驼背不打紧,连走路都没力气。

第三、叫“病苦”:老了不说,还害了个病,倒卧在床爬不起来,饭也吃不下,要是得了急症、癌症要动大手术,开肠破肚,再把肚子缝起来,不见得有用,只好等死,自己痛苦,眷属愁容满面,学佛的人,不妨到医院看看,什么病都有,有朝一日病苦临身,好好提高警觉,赶快修行佛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啊!

第四、叫“死苦”:不学佛的人,连这个“死”字都记不得,他不知生死只在呼吸间,所以他不敢讲不敢想也不愿意听,因为这死苦太苦了,生苦、老苦、病苦还能苟延残喘,只这一死,只能死一次,没机会死第二次,纵使你如何忌讳这个死字,它偏偏会有一天等到您!因为有生必有死。

第五、叫做“爱别离苦”:爱是有情爱的人,也就是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夫妻眷属。当然期盼时常相聚在一起,结果往往不能如愿,叫做生离死别。尤其现在这工商社会,人人都在忙,忙生活;这生育儿女防老的时代已过去了;你住台北,儿女找工作在高雄,结果家里还是只有老俩口,甚至于先生住台中,太太在台北工作,还是不能相聚在一起,更增加这份爱别离苦。

第六、叫“怨憎会苦”:怨是怨恨,憎是憎恶,令你讨厌不喜欢的冤家对头,偏偏聚在一起。例如你在机关上班,有一个怨憎会苦的人,你看他不高兴,他看你也不喜欢!结果天天要见面相处,这很难过,想想你申请调职到基隆,没想到他随后也给调到基隆,这就是怨憎会苦。再者生了个儿子本来就不是很孝顺,娶了个媳妇更不孝,老俩口不被气死才怪,要离离不开,要住住不下去。这就是怨憎会苦。

第七、叫“求不得苦”:求衣服穿没有衣服穿,求饭吃没有饭吃。求个房子住也没有房子住。出门坐车连个车钱都找不到,衣食住行都求不得。这叫求不得苦。前面所说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已经现前了想脱离都脱离不开。这都属于求不得苦,谁都不想生病,但偏偏谁都会生病,小病还好,来了个严重的绝症,自己受苦受痛,还得连累家人连医药费都筹不到。

第八、叫“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阴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想行识这四个名相就是指我们那颗心。指身心交织起来的一种痛苦。身上感觉痛苦,心里也感觉痛苦,像火烧一般难过,叫做炽盛。

这人生八苦是人们苦乐夹杂的果报;这是佛说的,这是依凡夫的知见上讲的。如按佛法来说,人生根本就没有乐,乐就是苦的因,你贪了这个乐,苦恼接著就来。凡夫颠倒以苦为乐。譬如凡夫自认最大的乐,莫过于男女相爱结婚。这是依情感上讲,凡夫叫有情嘛!按真理上讲,你结了婚,就得增加苦。比如你是男孩不结婚,你只照顾你自己一个人,这女孩也只照顾她一个人,可是结了婚,男的照顾女的,女的照顾男的,增加一份牵挂的苦,又担心婚变感情变质,生活也增加了苦,再生个小孩,两个小孩,小孩的养育费、教育费,如果再生个病三长两短,所以凡夫人生最乐的结婚,才是真正的苦因,大家要深深思惟。

再讲这个第二种:六道轮回。不要以为人生八苦虽然苦,这问题不大,人生不过百岁,苦个一百年也就完了嘛,没完!来生来世还得受生,就算转个三善道做人,这生老病死等等八苦,还得重新走一趟,这苦够大了吧。六道就是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佛教讲的三界天,详细的分为二十八重天,这都属于天道,下面会讲到。人道就是我们人类,阿修罗道:华言“非天”,有天之福,无天之德,福报与天人一样,却无天人之德性,喜动嗔怒,喜欢打仗,男丑女美这就是阿修罗道。造了三品恶业上中下,才转成地狱、饿鬼、畜生,如经云:“轮转无有出期。”都是造了恶业,死此生彼。前世守五戒修善,今世得人身,如果修十善得生天人,如果一面修善又喜发脾气,则转生阿修罗道!造恶亦是如此,此死彼生;像井轮子回转,古时候,水井上面绑一个架子,架子上绑一个滑车轮子,系上一个井绳吊两个水桶,这个水桶下去,那个水桶上来。等于忽然人天,忽然地狱,永无止息,你想不轮迥都不可能,所以叫六道轮回。

如果想要止息那轮回之苦,非得学佛作观想,启发智慧不可,依佛陀所说了生死的方法,来修那个不生的道,才能证入不生不死的寂灭涅槃。不学佛法,不了解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不知前世怎么来,也不知死了来生到那里去!你要记著:“就是由业道而来,也从业道而去!”你造了人的业,才能转生为人,你造了十善的善业,就投生天道,你想来生不要生,都不可能,因你造了受生的业。这个“业”就是“动”的意思,也就是“因”,动什么呢?动身口意,一动身口意不是善业就是恶业!你我就随这个业而受生这叫做“业感缘起”,由这个业感招来的这个生死果报。这个业就是缘,这缘起法是二乘的说法,大乘佛法研究说是第八识,叫阿赖耶识缘起。再往上研究如来藏缘起,真如缘起,最高的法界缘起。我们只能就业感缘起加以解说。业感缘起虽是小乘法,但对外道来说就是菩提法。外道说:“人是上帝造的,信我得永生,不信下地狱!”人是上帝造的,那上帝又是谁造的呢?中国圣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都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人,一生为民为国为众生尽做善事,难道他因没信你的教就要下地狱吗!当然绝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众生自己造了生天的业性,或造三恶业,堕三恶道,这就是投生转世的一个“原始理论”,也叫做“业感缘起”!

接著讲二种生死:三界之内叫分段生死,三界之外叫变异生死,或叫不思议变异生死。三界以内的六道众生其生命都是分成一个段落一个段落的。寿命都是有限度的死此生彼。例如生命最短的是朝生暮死的小虫子。如果生到天上当天人,则寿命几劫,而且身高是几由旬高。如果投生当蚂蚁、猪狗畜生、或投生做人,身高六尺寿命最长一百,不管是长或短,或大或小,寿命有分限,身心有段落,亦即六道见思惑的凡夫,作诸有漏不善业,以烦恼为助缘。感生三界六道的果报,有分段分段长短不一之差别叫做“分段生死”。前面所讲的要了脱六道轮回之苦,就是指的了脱分段生死,超出三界,脱出三界就成了佛教中所谓的圣人:声闻、缘觉、菩萨,这叫“三乘圣人”。三乘圣人他还有生死苦,叫做“变异生死苦”。就是已断见思惑的阿罗汉以上之圣者,作种种无漏胜善功德之业,依所知障为助缘,感生于三界外之净土果报。这种圣者所感生的果报,因为没有色身的胜劣与寿命的长短,但因迷想渐灭,证悟渐增,迷与悟不断迁移前后变异,神化自在妙用莫测,因此叫做不思议变异生死。这种生死不但凡夫感觉不到,就是二乘圣人也感觉不到,只有菩萨以上才能感觉到有这个变异生死苦。例如有人将一根极细的毫毛,轻轻的放在你的手上,你手粗感觉不到,但如果将毫毛放在你的眼睛里,你马上感觉到,因为凡夫心粗,三界外的苦不知道,要到菩萨的境界才知道。但他还是有苦,一直要到成了佛,这两种生死才通通了了。

那个知苦的法讲好了,再讲那个乐法,前面谈到人生欲乐是不知苦因。生到天上(分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乐也是不常久!也要坏,感到乐会坏就叫坏苦。纵使到了无色界,身体空掉了,他还有个心在念念生灭,那叫行苦,苦苦没有乐叫苦苦,等到成了佛,得了二种究竟大乐,一叫菩提乐、觉法乐,二叫涅槃寂静乐,成了佛,有能证的智慧,就是菩提,华言叫觉。有所证的理体,不生不灭的理体,就叫涅槃,是寂静不生不灭,叫寂静之乐,这是佛的乐。得了佛的菩提智慧,无法不觉这叫觉法乐,我们依文解义,要解到心里去,例如诸位以前没有听过佛经,佛经上的道理不了解,现在听了经,明白了,内心觉得这道理真对,真好,这种乐的感觉,就仿佛那菩提觉法乐。住台北的人都知道,实在是够吵够闹哄哄的,为了生活又不能离开,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到山上清净一阵,到了寺院,好静好静,内心的感觉是宁静安祥又幽远,就仿佛那个涅槃寂静之乐一般,这就是乐的法。

这忉利天宫的地藏法会十方无量世界的诸佛,都来了,而且各都带了一个侍者大菩萨摩诃萨,来向世尊问讯请安,为什么佛与佛不见面,直接互相问讯请安不就好呢?因为这十方三世诸佛同共一法身,就是这个道理。大乘起信论上说:“佛与佛,无有彼此相迭相见!”十方三世诸佛,他的法身是一个,法身叫理性,真理之体没有两个,统统共一个法身,因为共一个法身,这佛与佛就没有彼此的身相,没有彼此,怎能迭互相见呢!每一个佛都有三个身!证得了真如理体了,才成了佛,这以法为身叫法身佛,没有相没有身体,没有形相。第二叫修身佛也叫报身佛,报是报他修行的功德,小乘讲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大乘家成佛要修无量阿僧祇劫,他修那个成佛的功德,所以他得了一个功德果报之身叫报身。第三种叫应化身佛,也叫应身佛,应是应这个人天二乘之机,化是变化身,合起来叫应化身!人呀!善根成熟就应该见佛,但是见报身佛呢?还不够格,我们见的佛叫应身佛,二乘人见的也还是应身佛,报身佛是大乘菩萨见的,报身佛有相,应身佛有相,但法身佛没有相,在忉利天宫有释迦世尊,他有相,有十方无量世尊无量诸佛都有身相,看你的根机,天人及二乘圣人看见的是应身佛,要是这些大菩萨所见的则都是报身佛,但是佛与佛都是法身理体,没有两个彼此,所以佛与佛没有个相可以见面。

再说这部地藏经属于密宗的经典,他是藉事显理,佛陀在忉利天说法,十方诸佛都来参加这个法会,这都是属于事相,各遣侍者问讯世尊,这也是有相的,佛与佛为什么不见面说话,就叫我们藉事显理,显这个无相之理,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凡夫相是虚妄,三乘圣人的相也是虚妄,佛的相仍然是虚妄的。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真理就是唯一的,没有两个,是绝待的,有两个就成了对待了,那就不是真理,这道理很容易了解。什么叫三乘圣人呢?这是对著三界内六道轮回的凡夫众生所说的,因为他超出了三界了。但依佛的立场说呢,九法界都是凡夫,都是众生,这是依对待而立的一个假名,相同的,如果九法界的众生全都成了佛,这个“佛”的名还能建立起来吗?还能解释得出来吗?立一个名,立一个相,无非都是对你而言,待你而讲的一种道理!就像十方诸佛,那有彼此身相,只有一个唯一的真理之体?学佛法要学到他的纲要:“实际理地一法不立,佛事门中一法不废。”,要把这两句话记好,实际理地就是真如实地,那个真理之地,一法不立。不但九法界众生之法不能建立,连佛法也不能建立,只要建立一种法,都不是实际理地,讲真理的时候,众生法,九法界的众生法都把他空掉了,连佛的法也把他空掉了,这叫实际理地一法不立。讲理还要事呀,我们凡夫在事相中流转生死,在佛事门中一法都不能废掉,例如修善业不造恶,就转生三善道。造恶业就堕三恶道,六道有分段生死的轮回之苦,所以一定要学佛求出离,出三界断轮回,可这三乘圣人尚有变易生死之苦,所以一定要成佛,才能得二种究竟大乐,一法不废就是要你把这些纲要记住!否则学了佛,反而自生障碍。你如看到有关“说空”的经典,内容是这也空,那也空,不但众生空相,连空相也空,就算了解佛法,一切皆空嘛,你成佛了没?其实你一点也空不掉,一餐不吃饭,就肚子饿,一晚不睡觉,明天就没有精神,如果凡夫说圣人的话,这是打的大妄语,那或者执著事相来修行,说那么高的“空理”干什么?但不说你怎么知道佛教的无相之理呢,不跟你说这空相之理,你处处著相,学了心外之佛岂不成了外道了。 whOdIiP8TdeIolwKlRk6Ka2zzI6dM+/nYrTv3gJDyQVmY8lXNhsLNm+C11hSgwg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