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淡山脉横陈于开阳古城之西,登上1300多米高的山梁展眼望去:山丘如浪、山田如鳞、阡陌交错、烟村几许。在这平淡无奇中,唯见一组白石山岩卓尔不群,岿然独立,形若雄狮回眸,坐卧在那缥缈的山岚里,几分朦胧,几分神奇。那便是开阳著名的游览胜地——白安营。
白安营,得名于清朝咸同年间,是当地黎民百姓为躲兵祸,就在这险峻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山崖绝境上修筑的一座民营,原称白岩营。后因营盘被破,人们归咎营盘名字有乖,认为白岩营的“岩”字音谐“挨打”的“挨”音。为图吉利,将“岩”字改为“安”字,祈佑营盘固若金汤,保民大吉大安之意。
昔日巍峨营垒早已灰飞烟灭,只剩得瓦砾柱础在荒烟漫草中空伴白岩白云。岁月悠悠,一派古战场苍凉景象载着逝去的故典,浸润着一种悲壮的情愫,供人游览与凭吊。
白安营,主峰“狮子头”,千仞笔立,高耸入云。怪石嵯峨的龙头岭左连狮子头,右接“天生桥”,三面回合,形如马蹄,抬头仰止,苍鹰盘旋、岩燕翻飞,好似引动得危岩岌岌,倾顶压来,令人炫目。从“鱼脊背”绕上龙头岭,白安营四围景观一览无余。远处,溪流碧绿澄澈由东而来,两岸田畴片片,山寨含烟,水车辘辘,白鹭点点。近处的响水潭,崖下的凉敞滩小如翡翠珍珠一般,只见游人如蚁,遥闻涛声幽远。
▷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前排左一)与蒋介石合影
天生桥,白安营景区的精品,她带着哲学的意境,载着神奇的故事,展示着上帝鬼斧神工的杰作伫候在游人的眼前。拐网河河水流量并不大,然而来在白安营山脚下,却一改文秀而舒缓的性格,闯下几道地质断层,轰轰隆隆,公然把白岩营的沉沉大岩钻通,转过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弯又潇潇洒洒扬波而去。此情此景,真可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啊!这不正是给游人一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启示吗?河水钻山处就形成了一座壮丽的天生桥,桥高五十米,桥洞宽二十米。形象逼真的龟背石不偏不倚镇锁桥脚。河水到此,又扑下十几米高的跌坎,形成两叠瀑布,画出了两道生命的彩虹。游人也到此却步,隔着静静的凉敞滩,只听空山鸟语声里夹杂着农夫犁牛打田的吃喝声,但只闻其音,不见其景,好似给游人留下悬念,留下遐想,留下一种怪怪的遗憾美。
桥顶,奇迹又出现了,凭空绝壁一棵长有丈余,碗口粗细,形如铁矛之物横存在其上。这一奇观,据史书载,“疑为古代兵器”。民间传说此桥为道仙张三丰所造,桥造好后,他将造桥所用的铁棍神兮兮地安放在那悬空空的崖壁之上,故意丢个古迹,给开阳人民留个纪念。当然,传说归传说,但是,值得考究的是在那斧劈刀削的悬崖上谁将这一偌大铁棒安放其上呢?作用又是什么呢?悬崖铁矛如一个哑谜,带着几分仙气,带着几分真实,从古到今不知引来多少寻幽探胜之士来此考察探秘,希图解开这一千古之谜。然而一个个只是望壁兴叹而已,至今无人识破其玄机。
天下名山胜水好像与名人轶事相结缘才算完美,难怪刘禹锡以他空灵的语言归结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来,白安营确有此缘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于1942年冬,蒋介石将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秘密幽禁于开阳刘衙乡,1944年才离去。整整三年,是张学良在大陆幽禁时间最长的地方,但多半正史和资料都忽视这一鲜为人知的史实。刘衙乡离风光绚丽的白安营近在咫尺,张将军与赵四小姐经常在此游览探胜、打猎、垂钓。当年,白安营上有关帝古庙一座,飞角流丹,梵宇僧楼与苍松翠竹高下相间,好一派佛门净地。半山有野趣横生的草亭一顶,崖上有西式门六角凉亭一座,张学良与赵小姐常在此间憩息,他俩形影相随,或临溪垂钓,打发囹圄光阴;或勾灯夜坐,在青灯古佛下诵读青史;或登高远眺,遥望乡关那抗日烽烟那年那月,开中学子远足旅行到白安营,常和将军与小姐一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同引吭高歌,抒发豪情。每当张将军用那凄婉而泣鬼神的情调唱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时也是泪水洗面了,最后的歌词大伙儿情不自禁地和唱:“九一八,九一八……”,愤懑的共鸣声山和水和,天地同悲。歌声激越起铁肩道义的将军心潮翻滚,歌声昂扬起报国青年热血沸腾。当年将军朱笔题写在岩壁上的诗句虽然已随风雨模糊难辨,只见一摊摊红色遗痕。那是诗吗?不!那是将军一腔殷红的爱国热血。张将军与赵小姐,一个英姿勃发,一个外秀内慧,他俩旷古的冰雪爱情在白安营这自然美的陶冶下得到了升华,更加忠贞不渝。“千古奇冤囚,三载此勾留。人去山河在,白岩写春秋。”张将军与赵小姐在白安营的芳踪游迹,美谈轶事,常引人们前来追寻历史的足迹,观古而励志,在休闲旅游中不知不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增加了学养。
白安营集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历史人物相糅之丰厚内涵于一体,确实是一处难得的多功能的旅游胜地。
《张学良与白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