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文林:利群书社,进步思想的传播阵地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流传,辛亥革命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梁启超、孙中山、朱执信等,就接触过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刘师培等还翻译过《共产党宣言》片段。此后,《新民丛报》《浙江潮》《天义报》《民报》和《东方杂志》等报刊,也对各派社会主义作过一些介绍。这些介绍都比较零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也不成熟,没有产生多大的反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大地上,真正广泛、系统深入地传播、扎根还是在1917年以后。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震动了全世界,也惊醒了中国知识界的先进分子,促使他们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受革命影响的恽代英,为了在武汉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于1920年2月1日在武昌胡林翼路18号,创建利群书社。

1919年底王光祈、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少年中国学会”并发起“工读互助团”,学习研究共产主义。王光祈写信给恽代英,希望在武昌也成立类似的组织,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恽代英在北京与李大钊作了长时间的交谈,李大钊对他影响很深。从北京回来以后同林育南、李伯刚、萧鸿举、廖焕星、沈光耀、郑遵芳、郑兴焕、刘昌世、胡竟成、魏以新还有余家菊等12人联合发起创办利群书社。

不久,林毓英、萧楚女、李求实、陆沉先后加入。他们公推恽代英草拟《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宣言。宣言规定了利群书社的宗旨、名称及其有关事项。宣言集中反映这批有志建立新生活的改革家们改造社会的奋斗精神和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在志同道合战友们的鼓励下,恽代英信心百倍。他曾和林育南、李书渠等多方奔走积极筹办利群书社的资金,还捐出他在中华大学离职前的几十吊月薪,并捐出译书稿费400元,同时动员他的伯父捐资20元,再加上由书报贩卖部转来的35串钱租了胡林翼路18号,为利群书社的社址,正式定名为利群书社,由李书渠写了纸条贴在门上便是利群书社的招牌。

利群书社于1920年2月1日,一个大雪天,正式开始营业,恽代英充分利用这阵地在武汉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

利群书社从成立那天起就致力于介绍新文化,传播马列主义,先后发行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经典著作,并经销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还出售《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社会发展史》《星期评论》《新青年》《共产党员》《时报》《晨报》等进步书刊,在武汉广大人民中传播革命的火种。据调查反映,当时利群书社每天吸引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和群众,犹如寒夜中的一束火焰,给在苦斗中彷徨的青年展示了光明,我党早期的理论家萧楚女,也正是在利群书社刻苦攻读,打下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逐步摒弃无政府主义,通过革命实践的洗礼,终于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利群书社不仅向武汉群众卖书和借书,而且有目的地组织进步青年读书、评书。1920年初,恽代英在利群书社撰写了《怎样创造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劳工运动》等10篇论文并组织进步青年阅读、讨论,引导青年围绕救中国的道路问题,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的师生;夏之栩、钱瑛组织的“妇女读书会”成员;董必武、陈潭秋发起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均经常来利群书社购书,阅读书刊,听读书报告。中华大学的进步师生也常到利群书社看书学习,集会演讲。

董必武、陈潭秋也经常到利群书社读马列书籍。

《恽代英与利群书社》 5KMaUZ3GBcKrnj4FTcaGUkN1r/DgIb9T1lY6c8zc0mDh4UxsGshXHGXWqog66Jf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