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期董老(董必武)曾任《汉口民国日报》社长,1927年元月初,我到武昌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校址的政治教官。4月,我被调到汉口任《汉口民国日报》的主笔。这时我才开始与董老接触。
《汉口民国日报》是董老创办的,约在北伐军占领武昌后,创刊名义上是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机关报,实际上直接受我们党中央宣传部的领导,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当时董老抓的工作很多,忙不过来,对这份日报中宣部抓得多一些,但董老也管。
《汉口民国日报》
在董老的领导下报社有主笔和经理。主笔先是宛希俨,后是高语罕,1927年4—7月才是我。当时没有记者,由主笔领导一批编辑人员。我们搞编辑工作的不过10人。报纸的消息来源,主要不是靠派人去采访,而是由各有关单位提供:工运消息由全国总工会和湖北全省总工会提供;农运消息由全国农协和湖北省农协提供;军事、政治的消息由武汉国民政府提供。都是主动供稿。当然,北洋军阀、蒋介石右派不会向我们提供,都是我们党、工农群众组织和国民党左派向我们提供。内容编排分国际国内要闻、本埠新闻、工运、农运、军事等项。各版由谁负责编辑已记不清了。我任主笔时,所有要发的稿件我都要看,社论很短,多是我写的。
我记得副刊是由马哲民负责编辑的,经理是毛泽民,总管报社事务,管印刷发行。搞印刷事务的工作人员也不过十来人。那时办报不像现在这样机构庞大,那时是多么紧张的革命战争年代啊!报纸排印后,我们都要搞校对。那时印刷技术较差我们不搞校对不行。“四一二”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大屠杀时,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人员,也遭残杀。有一位姓王的印刷工人,因受迫害离开上海来到武汉,被安排在我们报社搞印刷。这时印刷质量才有提高,因为他内行。所以,我们整个报社大概就是这么二十几个人,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我记得只有两个不是共产党员,前不久逝世的宋云彬同志,当时也是共产党员,是由我介绍到报社工作的。
这份日报在董老领导下,大量登了报道工农运动的消息。陈独秀到武汉后出于右倾机会主义思想,骂两湖工农运动过火。有一次,他找我谈话,说《汉口民国日报》登工农运动的消息太多,以后要少登。我就向董老请示怎么办,董老很坚定地说:“不要理他,继续登。”董老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是旗帜鲜明的。
我同董老的接触就是在这一段。“七一五”前几天,我就离开了报社隐蔽于汉口。7月下旬我离开汉口时,组织上要我到九江找个地方接头,请示新任务。一到九江找到这个地方,恰恰就是董老在那里接关系。董老说现在形势紧张,要我去南昌,如果庐山这条路线不能走,就到上海去。
董老还说他今天就要转移,以后就不能再找他了。第二天,庐山这条线,确如董老预料,不能走了。同时我又在庐山的一个旅馆生了病!直到8月下旬离开元江回上海。
《关于〈汉口民国日报〉的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