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萧耀南委派孙武设立汉口地亩局,并由孙武倡导建造汉口模范区,意在其建设规划及布局要“与租界区媲美”,要成为汉口市区之模范。华商总会内以刘歆生为首的实业界人士,首义新贵将军团的李华堂、蔡希圣及军阀寇英杰、刘佐龙等积极响应,地皮大王刘歆生拿出了西起今江汉路、北抵京汉路、东至大智路、南抵中山大道这地段作为模范区的建造地,共同开始以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营建“模范区”,此举大大拓展了汉口华商的力量。
经过几年的建设,在这片地界上,出现了丹凤街、铭新街、吉庆街、泰宁街、保成路、汇通路、伟雄路、云樵路、瑞祥路、交易街等街道和里份。
走进模范区内,仍然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片在管理、交通等方面都足以和租界媲美的居住商贸区。这里的房屋均为甲级砖木结构或质量较好的新式建筑,区内的里份房屋井然有序,入门设有小庭院,内有堂屋和居室,窗户较大,楼上有平台和阳台,临街铺面开阔。模范区不仅在外观上效仿租界区,在管理方面也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房屋建成后,必须报当局备案,区内还设有警察局专司治安。这里除了成排的里份之外,还有楼宇和别墅。
1922年,模范区内建立了一座宏伟的建筑,这就是华商总会——近代汉口富商巨贾和实业界人士的新家。当年,华商们便从租界乔迁新居。因为华商们自己的组织和会所建立在这条街上,街道便得名华商街。今天,华商总会仍然以其宏伟的气势立在这里。
最初的华商总会有3层楼,基本模仿洋人波罗馆的格调,除了会议室、图书室、餐厅、浴室、理发室等设施之外,这里还有演戏、观戏的场所。平日,总会内每天均要组织赌博活动,供应会员每天的吃喝娱乐,也时常举办打台球、下棋、品茗、谈心、鉴赏古玩等活动,这里同样也具备洋商波罗馆的商业功能,华商们在此交换商情,举行商务会议。因此,华商总会一度也被称为华商“波罗馆”。
然而,华商在此居住的时间并不长。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攻占汉口,北伐军总部征用此楼。华商总会临时迁至青云里10号。可谁也没想到,这临时性的迁移成了永远,华商总会再也没有回来。
《模范区与华商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