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历史特色的汉口长堤街,可以说是汉口兴起的一个起点。
据《汉阳县志》《夏口县志》的记载,汉口古代为芦苇丛生的沼泽之地。
《汉口丛谈》里也有类似的记载:“汉水多经曲折,水道狭窄,含沙较多,每至汛期,由上游奔腾而下,一面由小江口出江,一面由大桥口横流入后湖之黄孝河,故汉口之淤渍成洲,势所必至。”
民间也有“五百年前一沙洲”之传说。
由于苦于水患,累遭淹浸,所以由汉阳通判,袁焻主持,在汉口筑了一道长堤,上起硚口,环绕汉口镇北,呈半月形,东至堤口直抵长江之滨,堤长约10华里。初时人们称之为“袁公堤”,后叫“长堤”,也称为“后湖堤”。
为了修堤取土,当时环绕堤外,曾挖了一道宽约2丈的深沟,西由硚口连接襄河引进汉水,东至江汉区港边地带,通往长江。因其河形沿堤而回曲如襟带,故称之为“玉带河”。春夏水涨,河上可通小船,便于水上交通运输或泛舟游览。河之沿线两岸,先后修建大、小桥30多座。在连接襄河引进汉水灌注玉带河之入口处,是第一座桥,命名为“硚口”,汉水由此流通于后湖。沿河两岸,栽种树木,风景宜人,曾盛极一时。古人有“杨柳依依玉带河”之诗句赞其景色。
19世纪后期,汉口开辟了租界,殖民经济刺激了商业畸形发展,市场中心逐渐转移,曾繁盛一时的长堤街逐渐萧条了。
武汉沦陷时期,日伪将长堤街、汉正街划为难民区,劳动人民多集居于此,生活在屈辱痛苦的深渊。抗战胜利后,民生凋敝,市场萧条,长堤街主要变为居民区了。
《具有历史特色的长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