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沈兰生:漫步石路有古韵

大凡到过苏州的人,都被那诗意盎然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小巷人家所吸引,江南园林的玲珑秀色更是令人流连忘返。其实苏州这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那连接大街小巷千家万户的各种铺路,也是相当美的。

天天走路,人人走路,古人把行路纳入衣、食、住、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可见路在人类建筑历史上不能不占一定位置。路的式样、用料、风格必然反映时代特点。

刚柔相济的砖石路 这种路在山塘街最为多见,主要分布在连接山塘街的各巷各弄,取材为不规则的碎砖和小石块,大小不等,最大不过20厘米,一般10厘米左右。碎砖来源于旧居拆建所弃;碎石来源于苏州西郊金山浜采石场,均为花岗石,质地坚硬。做法是:铺路前先把路基夯实,尔后铺上一层沙土,把碎砖与碎石块竖起来,紧挨交错砌好,再向路面上撒一层沙土,把缝隙填实,这样就完成了。这种路优点很多:一是取材方便,碎石块实质是废物利用,价格低廉;二是刚柔相济,如若是清一色的石块,古人乘车马会觉得太硬太颠不舒服,如全用砖砌,车马一多易碎,砖石并用,石硬砖柔,二者兼顾;三是渗水性好,江南多雨,路面渗水十分重要,积水多行人不便。这是柏油路、水泥路所不能替代的,这种砖路集中在渡僧桥到星桥、半塘、白姆桥一带。

大家气派的石板路 古代苏州不乏商贾大户官宦人家,通往他们府邸宅前的路往往与众不同,有一定的规格和气派,这就是整齐的石板路。与鲁迅笔下的绍兴石板路一样,它体现了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等级观念。苏州现存已不多。山塘街上的板路是用长80厘米、宽60厘米、厚10厘米的石板砌成,路面坚固、平坦,与路旁的古桥民居构成和谐的统一体。集中在李鸿章祠堂至虎丘前山门。

别出心裁的夹心路 这种路砌街匠用一色的碎花岗石块铺中间,宽约1—2米,路两边各留60—70厘米铺碎砖路面,这种路中间坚固,两边砖为平坦。古时百姓多穿布鞋、草鞋,底薄一点走两旁比较舒服,中间走马比较好。这种路中间为鹅黄色,两旁为青灰色,和周围小桥流水、乌瓦粉墙连成一体,颇为和谐。此种路集中在青山、绿水桥到普济桥一带。

高雅宁静的砖纹路 此种路,用一色整齐的砖头横砌而成,呈人字形,路宽两米。横看似人字呢布的花纹,由于砖易吸水,砖路面始终保持着湿润状态,路面无灰尘,人走在上面声音很小,加之路两边高墙深院,光照时间短,更加显得清凉宁静。人走在这种路上,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在李鸿章祠堂、会馆、虎丘山、五人墓随处可见。

明代造园大师计成认为,造园重在因地借景。看来不仅是造园,铺路也有个与周围建筑物有机统一、相互依存的问题。古老的山塘路从过去走到现在,依旧散发着她的风采。

《七里山塘叙古路》 B1HMV0Ma+wLJkobsLmqYMun4YUySSn8vdPk5Pm94ib0YgUaw9vUQS5urrJFc5eu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