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苏州凭借天时地利人杰的历史优势,农桑物产丰富,百工作坊兴盛,九州商贾汇市,南北商品充盈,货贸通达四方,文运久昌,金榜文魁列甲东南,被誉为人世间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如此优越的人文居住环境,使许多达官贵人、退隐阁僚、名门高士、商界富户,或世居或迁往苏州。这些基业丰厚的上层人士,都具有一定的文蕴财力,纷纷在“天堂”置宅建园。更受当时能在盈尺之内,巧布山川林泉之胜的吴门写意文人山水画影响,以此技法构筑庭园,追求身居广厦而享宛若天开的山林泉石之怡。一时相互效仿,造园之风更盛于前。
紫芝园原址在阊门外上津桥南堍对面石磐巷内(民国《苏州地图》注为石排巷,解放后称北兵营路,现划归枫桥路折南延伸段),宅园坐南朝北,前近出入苏州水陆交通要道枫桥路及枫江,东望(阊门)城闉,干门万户,西观诸山群龙蜿蜒卧伏,按此坐落方位,推测应在石排巷西边,现北兵营范围之内。
据《苏州历代园林录》:此园于明嘉靖(1522—1566)初,由长洲(苏州)人徐默川首创,其家境富足,多蓄历代名人字画,古鼎尊彝,并与社会名流文友哲彦交往甚广,当属文雅渊博之士。因此能在建园之初,请到吴门画派四大家中的文徵明为其绘画宅园全景蓝图,仇英修饰彩绘园内建筑。两位吴门丹青高手文才艺境与能工巧匠珠联璧合,使园中一泉一石、一榱一题,无不秀绝精丽,雕墙绣户,文石青铺,丝金镂翠,穷极工巧,较诸江左名园,未知谁胜。
这是在明代中后期园林录中,明确记述由文徵明与仇英联手设计及藻饰的宅园。拙政园虽有文徵明为其作的《园诗》《园图》《园记》,但都是王献臣在正德四年(1509)改(大宏)寺为园后,几次邀请文氏游园时“既取园中景物,悉为赋之,而复为之记”。因此,有人认为文徵明并非是拙政园的最初设计者。与此相比,徐氏园无疑是文徵明原创设计画的实景作品,不论在园景布局,还是在精雅的园艺上,肯定不在诸江左名园之下。
但由于徐默川为人疏直,豪举好客,乐义好施,却不善度支,晚年家道衰败,无力治园,致使泉石薜萝,野草没径,亭台斑驳,满目萧然,任人出入,后又旁落他人。正当一时名园趋向颓废之时,其孙徐景文金榜题名,官渐至太仆少卿(侍从皇帝出入的近臣),家业得以中兴,门庭由此显贵,园又归徐氏所有,黄发祖父甚感欣慰。嘉靖二十五年(1546)景文不仅修复旧园,还增地扩景,挖池累丘,叠石掇山,营造以旧园为主体的山涧林泉新宅园,记有:居室三、池二,山与林木磴道五、峰三十六、亭四、洞三、津梁楼台观榭岛屿不可计,其中假山景观面积,约占庭园一半。世人因呼徐景文为“假山徐”。而同时期的各名园园主未录有类似的“雅号”,可见该园湖石用量之大、叠石之巧、造景之奇,当居众多名园之首。
《一代名园紫芝园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