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姚勤德:宝带桥,追云逐月的千年石拱桥

宝带桥地处京杭古运河西侧的澹台湖口,是贯通江浙陆路古道和宣泄太湖之水入海的重要津梁溢口,在古代江南交通、水利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桥全长316.08米,两端孔脚间长249.08米,宽4.1米,用青石夹花岗石砌筑而成。整桥采用连拱薄墩形式,桥面平坦,以利纤夫行走(属纤道建筑),桥下53孔连缀,既便行船,又利泄洪,是我国现存最长的石拱古桥。

▷宝带桥

民国《吴县志》云:“唐刺史王仲舒捐带助费创建,故名。”每逢八月十五,当地百姓还有走月亮,看“宝带串月”的习俗。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桥身狭长如带,53孔连缀,倒映水中,虚实相映,河中又有53个“月亮”串联着,令人叫绝,为宝带桥一大奇观。

众所周知,京杭古运河南起杭州拱宸桥,北至北京的积水潭,全长1800公里。纵贯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当时的隋王朝为了便捷交通、发展漕运物流等政治、军事上的需求,才开凿了这条人工运河。唐王朝定都长安后,漕粮需求量极大,一年的漕运量最多竟达400万石。安史之乱后,军阀割据,漕运常常受到地方势力的阻挠,造成京师粮食紧张。史载唐德宗时,有一次京城仓中存粮仅存10天。禁军差一点因缺粮而哗变,这时恰好传来江南运到三万石大米的消息。德宗皇帝欣喜若狂,对太子李诵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为了保障漕粮畅通,唐王朝一方面加强了对大运河两边的卫戍,另一方面广修纤道,以加快漕运的速度。而当时的澹台湖口,有300多米宽的湖面,纤道难通。秋冬时节,满载皇粮的船只顶风逆水而行,艰难异常,漕船至此常常受阻。填土作堤吧,要切断太湖泄水入海的通道,且土堤易被汹涌的水浪冲决。为了方便拉纤引船,又能使澹台湖上游之水直通吴淞江入海。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就建造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宝带古桥。

由于古运河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封建国家实施南粮北运的基本国策。因此,为了保证这条大动脉的贯通,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宝带桥的维修都十分重视。

唐代创建的宝带桥维持了400多年,坍圮后,到南宋绍定五年1(232),又重建。后又屡修屡废,一度还搭木桥引渡。根据宝带桥现存的武康石质桥石及元代僧人善住经过此桥所作“借得他山石,还将石作梁。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的诗句看,元代的宝带桥已是长石拱桥了。明正统年间1(442—1446)再度重建的宝带桥“长千三百二十尺,洞其下凡五十有三,而高其中之三,以通巨舰”。这基本上就是现桥的形制与规模了。康熙九年1(670),又被大水冲圮,三年内修复。道光十一年1(831)曾任江苏巡抚的一代清官林则徐又主持维修宝带桥。费工料“银六千六百七十两有奇”。

然而,这座千年古桥,在近代史上却留下了一段十分悲惨的屈辱史。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苏州后,在城外修筑了许多营垒,宝带桥西北也有一群营防,清军久攻不下,遭到了重创。1863年9月28日凌晨,清军请来了英国洋枪队,戈登坐在轮船上指挥洋枪队配合清军作战,为了使轮船能通过宝带桥,他悍然下令拆去了桥的主孔。第二天傍晚,被拆主桥孔的相邻桥孔突然一孔接一孔地连续倒塌,瞬间崩塌了26个桥孔。经同治十一年1(872)修葺后,至1956年,千疮百孔的宝带桥才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拨款维修,恢复了古桥的原有风貌。

《古运河畔宝带桥》 x1T+aVvKOqW1KnCKd8cQk18R8n7Gw78LdwNOZrP70VZxB23TeMVOSzwwD61kw7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