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水留痕小辑》,非一人一时之作。是几个“广西佬”“桂林仔”和一些住过桂林的人,这些从前的绿鬓少年,现在最小的也是满头白发了。虽凑不在一起,几经联系,却能试为《花桥》添设此一栏,各写各的,化零为整,辑为“漓水留痕”。顾名思义,自然写的都是桂林往事:山水、人物、掌故、文化武化、矛盾斗争、围棋猜谜、斗鸡蹴球、谈诗说戏,滚龙舞狮、哀乐歌笑、插科打诨……不拘一格。再说一句,各写各的。但上下两千年,环市数百里,从何说起呢?且从桂林市的轴心着眼——“桂林王城”,这是在旧王城正阳门前右侧,标着重点保护文物的四个大字题名。
这里,本地人哪个不知,哪天不走,习以为常了,对这四字亦不深究,哪还用在下来说?可是遇有外来的旅游者,难免不发生疑问:是“桂林”的“王城”呢,还是“桂林王”的“城”?我说是前者,不过不“醒确”(桂林话:一望而醒目,准确的了解)。旅游人说,为什么南溪山不写“桂林南溪山”,古南门不写“桂林古南门”?……偏偏要在王城写上“桂林”?恐怕是后者吧?你们桂林不是从前王爷的采邑么?我赶忙回答:不是,不是!历史上没有“桂林王”,封在桂林的王,也不叫“桂林王”。从元朝起,最后一个皇帝妥懽贴睦尔(即元顺帝)在袭皇位以前封在桂林,那时沿南宋之旧,桂林叫“静江府”(宋高宗时曾一度改名),这王城就是他的潜邸。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蒙古贵族的统治,封他的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洪武三年(1370)始封,九年(1376)就国,这就是靖江王府。一直传到第十二代朱亨嘉,死于南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这里老百姓长期都叫它“王城”,后来又称“皇城”……
民国时期的靖江王城
“你们皇、王不分”,旅游者说。我又说不是,不是!王城与皇城虽随便叫都可以,但王自王(是郡王Prince,不是国王Roi),皇自皇(Emporeur)——因为有外宾,我不得不甩了两句法语。这里包含着明清之际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从清兵入关打败了李闯王之后,吴三桂受清封平西王,衔尾追击,满贵族就在北京建立北方政权。南方的朱明宗室也相继建立了南明小朝廷,与清相抗,一个失败了又接上一个:福王朱由崧,年号弘光;鲁王朱以海,称监国;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隆武帝是郑成功拥立的。最后一个是桂王朱由榔,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族弟,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继隆武之后即位于广东肇庆。但靖江王朱亨嘉,却也自称“监国”(代理皇帝)于桂林,不承认隆武,也猜忌桂王,互不相让,靖江王聚兵东下,想先发制人,在清兵南下之际却内部自相争夺,结果靖江王失败,永历帝得瞿式耜等拥护,自梧州迎驾入桂,以桂林为临时首都,于是王城便升级为“皇城”了。但不久汉奸孔有德率清兵攻破桂林,这皇城又成了他的“定南王府”(孔有德受清封定南王)。永历帝早跑掉,由贵州,而云南,最后退到国外缅甸,李定国追寻不及,却被吴三桂向缅甸强索回来杀害了,那是后话。瞿式耜(桂林留守)、张同敞(瞿的学生)被孔有德俘获,囚禁在独秀峰下。瞿、张二公不屈不降,成仁取义,同时殉国。田汉在桂林写《双忠记》,尹瘦石画《双忠图》,都以此为题材。
但是孔有德也没有好下场,曾被李定国打败(李定国原是张献忠的义子,明末农民起义的英雄,这时却成了永历帝的忠臣,南明的擎天柱),南明军反攻再入桂林。孔家纵火自焚,王城里是一片火海,只逃出了他的女儿孔四贞,被养在北京清宫里,封“和硕格格”(“和硕”是很高的爵位,满语“格格”意为小姐、公主)。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与她兄妹相称,她很受顺治帝的母后所钟爱,与顺治帝亦不无欢洽,但因她早已订婚给孙延龄,否则也许会成为顺治的后妃。近世《红楼梦》索隐派,说贾宝玉是顺治帝,史湘云即孔四贞云云。现在伏波山下还悬有一口清初铸的大钟,上面有她的爵衔姓名。不信,你们去看,离王城不远嘛。这大钟是从大寺(寺已不存)移来的。移到这里,巧得很,孔四贞初到桂林时,常随着她的汉奸父亲,最爱在此处凭栏看漓江。至于后来重到,她已是桂林主宰者,更是立马江干,不可一世!她的丈夫孙延龄,倒是因“妻贵”才“大荣”,这位将军的马头,跟着她的马尾,做个“和硕格格”的头号侍从罢了。
后来吴三桂起兵反清,白盔白甲,又再演一次“痛哭六军俱缟素”的戏,为死了几年的永历帝发丧,以资号召。孙延龄叛清降吴,但此人也是反复无常的两面派,吴三桂把他诱杀了,孔四贞被绑架到昆明去。这就与桂林无关了。
常言道:“大路两头尖,各走各一边。”前面说到这王城逃出了孔四贞,后来她成为桂林的主宰者。要晓得另一位本是桂林的“候补”主宰者,却先逃出王城永远不回桂林来。提起此人,如雷震耳,300年来,举世闻名——他的失去王城还远远赶不上他留下的作品有名。我说“他的王城”“他的作品”,他是谁?大画家石涛,又名道济、大涤子、清湘老人、瞎尊者、苦瓜和尚……真姓名是朱若极。他本不是和尚,他写信给在江西的八大山人(朱耷也是亡明王孙)说:你画画给我“款书大涤子,大涤草堂,莫书和尚,济有冠有发之人……”如果无冠无发,还有什么可濯可涤?
为什么“苦瓜和尚”又不是和尚?还得把明末痛史补说一番。上面说过瞿式耜把永历帝接到桂林,这之前,朱亨嘉的桂林被拥护永历帝的焦琏攻破了,亨嘉被俘,解送到福州(这时隆武帝在那里,永历尚未称帝),忧愤病死。其后孔有德打进桂林,永历帝已跑了,皇城仍是王城,这时靖江王府是怎样紧张,怎样慌乱,怎样凄凄、惨惨、戚戚,自杀的自杀,散伙的散伙,不消说已可想见。这位王孙那时只处个学龄前儿童,或是刚刚“束发授书”的小把爷,携带他逃出的老太监在全州湘山寺出了家,这位落难王孙当然由和尚抚养了。因此他后来也自称和尚。苦瓜者,言其身世之苦也。全州又名清湘,所以石涛晚年别署清湘老人。
石涛与八大山人,在清初画坛,号称“双璧”“双绝”“双奇”,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双突破,尽管“四王”(王烟客、王圆照、王石谷、王麓台)名噪一时,实远不如“双奇”影响后世,后来“扬州八怪”(金冬心、郑板桥、李复堂……)继起,“八怪”在思想上、气质上、风格上、技法上,以至于画幅的题跋上,都可以看出或多或少师承了“八大”和石涛,直到今天的画家。
一位画家没有见过石涛的画,我不敢说他不是画家。但一个美术馆没有石涛的画,将不成其为美术馆!
桂林人可以自豪,因为有个石涛!听说有人追逐着旅游的外宾赖着卖画,他不但侮辱了自己,也侮辱了桂林,侮辱了石涛!……
旅游人也莫小看这王城,虽然现在只是剩下城墙和正阳、东华、西华三门,它比北京故宫还古老些,是洪武年间建造的,北京故宫是永乐年间才在元代大都的废墟上重新盖起的。有人以为这王城是北京故宫的仿制,那就错了,它是南京明内宫的缩小。
更有不可小视者,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就非常大总统职后,亲自率师入桂,结集兵力,部署北伐,设大本营于桂林,这王城便是他驻跸之处。孙夫人宋庆龄也曾同在此。时为1921年。我是亲眼见过的。蒋介石也随来。……
“哦,蒋介石也住在这里?”
不,蒋介石那时还没有资格在王城里住。他住在八桂厅。他在写给他的儿子蒋经国的信中,曾盛称他的住所之佳,八桂厅之美。蒋介石那时不过是粤军第一军(军长许崇智)的一个中校参谋(不久升上校参谋长),当然不够格住入大总统府或大本营。倒是后来我在桂山中学读书时,我的国文老师石孟涵(鉴海),那时是孙中山先生亲委的少将秘书,在秘书长邓家彦下面工作,每天出入于王城。邓、石俱桂林人。石先生常常鄙视蒋介石:“他算老几!”
“照你这样说来,这王城应该名从主人,正式标签明靖江王府才对。”
是的,王城正阳门南那条街,原来就叫王府坪,是专为王府的下人就近买东西而设的一片“坪”,后来才逐渐变成了街。你说“明靖江王府”是对极了。
“可不可以称南明故宫?或非常大总统府?或中山先生北伐大本营?……都比‘桂林王城’这四字好些?”
我没有回答。乃顾左右而言他。
《桂林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