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陈迩冬:桂林大诗窟
——月牙山龙隐洞

桂林诸山,山必有洞,洞必有摩崖古刻,刻必有诗词文字。前记象山水月洞,仅具体而微一小诗窟耳。若言大诗窟则别有数处,月牙山下龙隐洞即其一。龙隐洞在龙隐岩之前,崖在陆而洞在水,春夏之时,浮舟可入,秋冬水落,则步行其间。洞如天然之甬道,仰视巨脊遗痕蜿蜒,盖太古之恐龙葬身于石灰岩液之下,后此溶液逐渐凝固,恐龙遗骨,经水冲刷不存,山亦逐渐为陆,形成此洞,理或如是,洞名“龙隐”,当非无稽。

洞之两头皆见天,中亦不暗,两壁摩崖文字,琳琅满目,最早者有唐代张浚、刘崇龟之杜鹃花唱和诗刻,乾宁元年(894)同时人张岩所书。张浚诗:

幄中筹策知无暇,洞里观花别有春。

独酌高吟问山水,到头幽景属诗人。

诗前题“山居洞前得杜鹃花,走笔偶成,用别桂帅仆射,兼寄呈广州仆射刘公。河间张浚”

刘崇龟和诗之:

碧幢红苑合洪钧,桂树林前信有春。

莫恋花时好风景,磻溪不是钓鱼人。

题长不录。前署“前岭东南道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刘崇龟”,盖和诗时崇龟已卸任矣。

原刻早已漶灭将半,不可识读。桂林市文管会整顿风景,经诗人程延渊(已故)、金石家林半觉查考旧昔文献,忖度残迹,补缀遂复全文。功不可没。此二诗弥足珍贵。

宋代李师中诗刻《留题龙隐》三首、《留别桂林》四首,及其《宋颂》三章、《劝农文》一篇,与谢鸿等初游题名均可见。兹仅录其《留题龙隐》一首:

过江缘磴寻溪垠,隐然绝壁天开门。

传云此处昔龙隐,险岩凛凛犹疑存。

风云已与时变会,苔藓尚迹初潜痕。

嗟余出处不自重,过事轻发难为神。

刻于嘉祐六年(1061)。时黄山谷方17岁。宋诗面目,与唐诗异,原不自山谷始,师中此诗可证。师中字诚之,宋进士,时为桂林提刑屯田员外郎,曾摄帅事,是谪宦。

许子绍有《留别龙隐》诗:

矫首初来北斗峰,直穿山腹作玲珑。

石间蜕骨痕犹在,渊底藏珠永更通。

霖雨几时岩墅去,卧龙底处草庐空。

眼中要识真英物,寓迹何劳想下风。

淳熙元年(1174)刻。诗有寄托,亦可诵也。

王迤祖题,则在淳熙十三年(1186)。

龙蟠此地不知年,飞去穿成万仞渊。

霖雨四方今欲遍,后人空白想蜿蜒。

朱曦颜《游龙隐洞》亦云:

圣主龙飞已在天,洞中犹有老龙眠。

便须尽吸西江水,霈作甘霖大有年。

诗作于绍熙元年(1190),时宋孝宗新逝,光宗继位,故首句云云。题谓“桂林岩洞,龙隐其最也。下有潭,泓澄萦纡,贯于岩腹。世传昔有龙蟠伏其间,因以名焉。……”莫谓神话、传说皆无一点科学根据也。

龙隐洞诗刻

朱曦颜又有《泛舟过龙隐洞小酌》诗,刻于庆元元年(1195):

浪道湘南是瘴乡,玉壶银阙四时凉。

卧龙不逐葭灰动,爱日空惊绣缕长。

浮蚁且同佳节醉,探梅不作少年狂。

暮归惭愧山头月,照我骎骎两鬓霜。

清刻多不胜录,有陆游书“诗境”两字,方信孺刻于此者,惜已毁去(另有此二字,刻于隐山)。兹录方信孺一诗一词——六言诗云:

曾榜武夷九曲,何如桂岭七星?

小石小容螭舫,烟云长带龙腥。

《西江月》云:

碧洞青崖著雨,红泉白石生寒。朅来十日九湖山,人笑元郎太漫。绝壑偏宜叠鼓,夕阳休唤归鞍。兹游未必胜骖鸾,聊作湘南公案。

与其另三首,皆为龙隐作也,刻在洞口。时为嘉定九年(1216),下署“孚若”,信孺字也。

《桂林文史资料》第32辑 s4KF5hGeEQ44O4Q9IMNK+Kf624AyiWU/5uJPlL+8sYn/x2JXX4RT6EqGRT+wPgY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