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邓泽致:书院路,见证长沙的繁华

现在的书院路,是从西湖路直达火车南站的大马路,路面整洁宽阔,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它七十年前的情况。

当年由天心阁下直达湘江西湖桥的便河,为长沙城墙外之护城河,河面宽约数丈。由便河边通碧湘街一小巷,称吉祥庵巷,宽数尺,可过行人摊贩。两旁为两层楼之木板屋,实际上层仅只有下层一半高之空间,只能堆放杂物,不能住人。青毛瓦屋面,无瓦里板,对面住户可于房中相互呼应问好。屋与屋之间,还有若干菜土,满种时新蔬菜。路旁有一水井,日夜都有人用吊桶打水,在井旁洗衣洗菜,或用水桶挑回家中,储于水缸中备用。由于过往行人较少,当时居民住房仄,无浴室,男人们用竹片篾席作围,在井旁圈桌面大小地面,在围内洗澡。大家习以为常,不以为怪。

▷老长沙的街道

过碧湘街口南行,为一数亩地之荒丘,满为无主坟墓,称雨厂坪,为儿童放风筝和嬉戏场地。再南称麻园塘、向家湾,路两旁有少量菜地。过此称惜阴街,从街口西行为灵官渡,系从长沙过河去河西之必经渡口码头。用木船渡河,每次付铜圆数枚。遇大风雨即停止过河。惜阴街两旁均为商业铺面,铺面宽自丈余至两丈余不等。设木质曲尺形柜台,卖日用品、杂货、百货、布匹等,铺面广告大书“东西洋货,京广杂货”。用丈余长木板10余块做临街一面,早开晚装,称为“上板子,下板子”,作为开市收市的标志。间有少量饮食店,出售馄饨、粉、面,或油条、油饼等,街面较宽且整洁,然亦不过丈余。

由惜阴街南行则“第一师范”在焉,经文夕大火后,荡然无存,今已恢复原状。教室围墙,一如其旧,风貌依然,弦诵不绝。书院坪再南称大椿桥,系山间小道。有多栋外地来长殁后寄存棺柩之所,称飨堂。

长沙于民初拆除城墙后,用拆城砖石填平便河,成为自西湖桥起的泥面大马路,亦为环城要道。因之自书院坪入城,吉祥庵巷亦成为较方便之通道。于是有拓宽之议。当时的政府无有拆迁重建等政策,而是不顾平民死活,以势压人,一味蛮干。我家住井旁,对面为一两层楼木结构旧屋,住两老年妇女,以承接手工缝纫和洗衣物为生活来源,竟被强令拆除,犹忆在拆除前夕,只听得二老妇人在房中终夜号啕痛哭,后他去,不知其下落。拓宽后之街道仍不过丈余,然较之小巷,已胜过多矣。

雨厂坪之荒丘逐渐被推平,建成房屋住宅。随着城市的繁华,吉祥庵巷亦再加宽至可容人力车来往,甚至可容小汽车进入,然而迄至解放前,其他街道无多变化。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由吉祥庵巷至书院坪这一片,都片瓦不存,所余仅荒烟蔓草,瓦砾颓垣。1949年后,建成书院路,坦荡通途,道平如砥。过去之荒丘破屋,都成陈迹。

《闲话古长沙》 jJDttgIqqwrga63MBk+fLXW0GSIxSPxwqzJjstLFUlJFvgn89FALvGhEjJ6ES/n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