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臧明运、尹相华:琅琊台怀古

国家级旅游胜地琅琊台,在青岛胶南市城区西南约25公里处。琅琊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驰名天下的千古名胜。

琅琊台的形成,最早可上溯至商周时期《史记》记载,当年姜太公作八神,其中的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台上。到了春秋末期,这里就成了齐国东部的重要城邑。司马迁作《史记》就感慨地说:“齐地西起泰山,东连琅琊,膏壤千里,广博盛大呀!”齐桓公、景公尝游琅琊而不归,所谓“景公出游,遵海而南,放于琅琊”(《晏子春秋·内篇》)。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成就霸业,“从琅琊台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号令齐楚秦晋皆辅周室,血盟而去”。勾践作为春秋末期最后一霸,使越国一时成为军事、政治、文化的重心。如今在琅琊台东侧“望越楼”中伫立的越王铜像,按剑而立,凝望大海,再现了一代霸主当年傲视群雄的风采。

琅琊台起于春秋,盛于秦汉,秦始皇与秦二世、汉武帝、汉宣帝、汉明帝都曾多次登临,留下了千古美谈。《史记》记载最为详细的就是秦始皇三登琅琊台与徐福入海求仙药的事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琅琊为其一”。公元前219年,始皇帝统一天下后首次全国巡视,为祭祀四时主神第一次登琅琊台。“东行郡县……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作琅琊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同时接受徐福上书,派遣徐福率数千名童男童女,从琅琊台下启航出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次年(前218)他再次登临琅琊台,大兴土木,修成“阔三四丈”御路三条。公元前210年,这位“千古一帝”率少子胡亥及丞相李斯、赵高等三登琅琊台。这时徐福等因“入海求仙药数载不得,耗资巨大,惧遭上谴”,遂谎称“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请派善射者一同前往”。秦始皇再次信其言,“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琊北至荣成山,弗见。”而徐福这支“男女三千,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的庞大船队直抵日本列岛,一去不回,写下了中日关系史上最古老的一页。如今在琅琊台顶秦始皇遣徐福入海的群雕石像,就再现了当年徐福二次上书的情景。

应该说,越王勾践的筑台会盟和秦始皇的三次登临,成就了琅琊台作为千古名胜的根基。历代文人墨客屡屡登台寻古览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如李白的《古风》、白居易的《海漫漫》、李商隐的《海上》、汪遵的《东海》、熊曜的《登琅琊台观日赋》、苏轼的《书琅琊篆后》、刘翼明的《重游琅琊台》、高凤翰的《观日,琅琊台怀古》等,都与琅琊台及秦始皇和徐福的故事有关。这些诗词歌赋不仅为人们广为传颂,而且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琅琊台探古》 3TxTW0ryYcic7CxPQFOcmMMuiwasKrKoOM2mUZsqWKS53zfi6xXq/9RTiB8If/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