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树枫:沈从文与青岛的不解之缘

一代文学大师巴金曾说过:“1932年,我来到青岛一个朋友山上的宿舍,在这里创作了《爱》,为《砂丁》写了序。”他提及的“山”就是八关山,“朋友”就是现代作家、文物专家沈从文。而沈从文的“宿舍”则位于福山路3号院内。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原名岳焕,别号小兵,笔名懋林、休芸芸、甲辰、璇若等。1902年出生,1918年入伍。1921年到北京求学,曾任香山慈幼院编辑、香山教育图书馆职员、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目,同时开始文学创作。1928年后任《红与黑》月刊主编、《中央日报》文艺副刊主编。后曾在上海中国公学、国立武汉大学任教。在上海时认识了文学界“新月派”的徐志摩,成为好友。1931年,在徐志摩的介绍下,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聘请沈从文任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讲授小说史、散文写作等课程。1933年,沈从文离开国立山东大学,先后任《大公报》文艺周刊主编、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等。1949年建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室主任等职,1988年去世。主要著作有《边城》《长河》,辑有《从文子集》《沈从文甲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沈从文故居位于福山路3号,临街是一道高大的石墙。走进古老的黑铁大门,迎面又是一道高大的石墙,犹如进入夹道之中。沿着夹道左拐登上17级石阶,便来到一处花园式的庭院,庭院西侧是一座普通的二层楼房。经过庭院,登上7级台阶,便是小楼的正门。小楼始建于1931年,面积甚小,为二层楼房,每层仅有两个大房间和数间小房间,另有地下室等附属设施。楼房正门原在楼房正面,东向,人们登上16级石阶即可进入楼内。但现在已被住户封闭,成为独家进出的大门。另在北侧设有一小门。楼房后侧为一高坡,栽有丁香、刺槐等树木。后院墙之外就是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大学)院内的八关山。楼房和庭院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格局与风格。故居地势高敞,环境优美。站在院中,太平山、中山公园、八大关和大海等秀美景色尽收眼底,令人流连忘返。

▷ 沈从文和张兆和(右二)、长子沈龙朱、九妹沈岳萌(右一)的合影

在青岛居住期间,沈从文的“宿舍”成了外地朋友来青岛旅游时下榻的“客栈”。老朋友巴金、卞之琳等人来青岛时均曾在此居住。《新月》主编叶公超来青岛时,曾在小楼前为沈从文拍了一张照片,印在《记丁玲》一书的扉页上。现在,沈从文故居基本保持了历史原貌。

沈从文在青大授课之余,还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如短篇小说集《虎雏》,中篇小说《凤子》《泥涂》《月下小景》《阿黑小史》和传记文学《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女士》等著作。《边城》《八俊图》也是在青岛期间酝酿而在北京完成的。沈从文认为在青岛的这段时间是他“一生中工作能力最旺盛的时期,文字也比较成熟的时期”。而这一切有赖于青岛美丽的大海之所赐。沈从文说道:“大约因为先天性的供血不足,一到海边,就觉得身心舒适,每天只睡3小时,精神特别旺盛。”他满怀感情地写道:“海既那么宽泛,无涯无际,我对人生远景凝眸的机会便较多了些。海边既那么寂寞,他培养了我的孤独心情,海放大了我的感情与希望,且放大了我的人格。”

沈从文与著名“左联”作家胡也频、丁玲夫妇既是湖南同乡,也是好朋友。当时,胡也频、丁玲在济南教书和进行革命活动,遭到国民党特务追捕,为躲避特务的搜捕,胡也频和丁玲来到青岛,与沈从文同住一座楼房。后来,胡也频、丁玲离开青岛回上海进行革命工作。不久,胡也频被捕牺牲,丁玲也遭特务逮捕关押。沈从文曾多方营救未果。事后撰写了《记胡也频》《记丁玲女士》,追思怀念之情溢于纸笔。

1932年底,沈从文与他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时认识并苦苦追求的女学生张兆和订立婚约。张兆和即随沈从文来到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图书馆工作。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正式举行婚礼,从此,在张兆和的陪伴下,沈从文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全部历程。

《沈从文故居》 kxY0uwkVEco48iLTRXuGHQJmakplIw2Dl+FWY0xnR+JO1GpAGh4+d2KrB64wrt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