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树枫:萧军、萧红的岛城足迹

1934年夏天,萧军和萧红两人冒着生命危险,离开日本占领下的东北,经大连来到青岛,投奔好友舒群。两家共同住在观象一路1号楼下的两个房间内,后来萧军夫妇搬到楼上的两间一套的房内居住。

▷ 萧红与萧军

观象一路1号坐落在老市区观象山东南麓,院中有一座二层红瓦小楼,始建于20年代初。小院位于观象一路东端,与江苏路中段接壤。江苏路、观象一路、苏州路、莱芜一路、伏龙路、龙山路等路口汇聚于小院门前,形成了少见的七岔路口。庭院临山而建,院墙系用花岗岩砌成,高约四米。进入大门,向左一拐,是一道长20级的石砌台阶,石阶尽头就是庭院。庭院面积不大,地势很高,位置突出,是俯瞰前海和信号山景色的佳处。院中间是一座二层小楼,楼房始建于20世纪初德国占领时期,砖石木结构。屋外山墙上原有一个“太极图”,现已不存。小楼面积甚小,楼下仅有两间约15平方米的房间,实为半地下室。楼上共有五个房间,分为两个独立套间,一套是朝阳的三间,一套是朝东和西北的两间,各有门口和楼道连通。近百年来,楼房曾经多次维修,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格。萧军的散文《邻居》描写了当时的情景。他在诗中形容青岛的旧居的景色为“碧海临窗瞰左右,青山傍户路三叉”。在青岛期间,萧红主持家务,萧军在《青岛晨报》编副刊。萧军、萧红除了与舒群夫妇亲密相处外,还与青岛进步青年、学生孙乐文、黄宗江、李前管等人联系密切,成为好友。工作之余,萧军和萧红埋首于文学的创作,生活虽然艰苦,但亦非常充实。多年后,萧军回忆在青岛的那段生活时说道:每于夜阑人静,他和萧红时相研讨,间有所争,亦时有所励,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青岛期间,萧红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生死场》,萧军完成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由于作品无法在青岛发表,萧军便首次以“萧军”的名字给仰慕已久但素未谋面的鲁迅先生写了一封信。不久,萧军、萧红就接到鲁迅先生回信。回信极大地鼓舞了萧军、萧红这对文学青年。随之,萧军、萧红便将《生死场》的抄稿以及二人合作出版的《跋涉》等寄往上海请鲁迅审看。这两部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小说后来都由鲁迅写序推荐出版。

1934年仲秋,舒群因叛徒出卖而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萧红与萧军在孙乐文的通知和资助下,躲开家门前警察和特务的监视,抛弃所有家具财产,搭乘一艘日本轮船离开青岛逃往上海,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鲁迅先生。不久,《八月的乡村》《生死场》陆续出版。

萧军对30年代在青岛居住过的观象一路1号一直怀有深情。他曾在题故居小楼照片的诗中写道:“小楼犹似归时家,四十年前一梦赊。碧海临窗瞰左右,青山傍户路三叉。深宵灯火迷星斗,远浦归帆赍浪花。往事悠悠余几许,双双鸥影舞残霞。”

《萧军与萧红故居》 08Zrw9pfuYCFN6zyg7k7vGtJz2HPgLfXaOY2rlbix9XaLqVfOLRWtBe+RIX51e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