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杨洪勋:胡适青大演讲趣闻

胡适(1891—1962),文学家、思想家,一生获得38个博士学位,被誉为“文学巨匠、学术导师”。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终生创造了数个第一。他第一个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推动了白话运动的开展;第一个用白话文写诗,出版了第一部白话诗集《常识集》,推动了现代新诗的诞生;第一个编写中国哲学史专著,出版了第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促进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诞生;第一个把白话文小说作为学术项目进行研究;第一个用现代观点考证《红楼梦》,开创了一代新红学。

▷ 胡适

胡适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山鼻祖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从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开始的。在该文中,胡适系统地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他认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运动巨匠的努力下,中国的文学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从而使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序幕。胡适和中国海洋大学结缘是在1931年。这年1月,胡适在上海开完会后,返回北平,应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的邀请,途经青岛,来校演讲。不料胡适乘坐的轮船抵达后,因风浪太大无法靠岸,胡只好发一电报,电文曰:“宛在水中央。”杨接到电报后,亦回电曰:“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份电报均有典出,可谓“用古恰切,酬答至妙”,被传为佳话。

1月27日,胡适到达青岛后,下榻在万国疗养院。当天在国立青大作长篇演讲,题目是《山东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据梁实秋评价:“就地取材,实在是高明之至,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嬗,讲得头头是道,亹亹不倦,听众无不欢喜。”

梁实秋回忆道:“胡适之先生由沪赴平,路过青岛。我们青岛的几个朋友招待他小住几日,顺便请他在青岛大学演讲一次。他事前无准备,只得临时‘抓哏’,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他凭他平时的素养,旁征博引,由‘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讲到山东一般的对于学术思想文学的种种贡献,好像是中国文化起源与发扬尽在于是。听者全校师生绝大部分是山东人,直听得如醍醐灌顶,乐不可支,掌声不绝,真是好像要把屋顶震塌下来。胡先生雅擅言词,而且善于恭维人,国语虽不标准,而表情非常凝重,说到沉痛处,辄咬牙切齿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来,令听者不由得不信他说的话语。”

当晚,国立青岛大学设宴款待胡适。山东人能喝酒,于是,作陪者络绎不绝地劝酒,胡适不胜酒力,实在招架不住了,竟然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枚戒指,交给大家传阅,只见戒指上赫然刻有“戒酒”二字,原来是胡太太送给他的。大家见此不禁哑然失笑,成为胡适在青岛的一桩逸闻。

胡适来到国立青大,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学校任教者,多为新月派同人。校长杨振声是胡适的学生,二人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闻一多、梁实秋都是新月派作家。胡适、梁实秋合著过《人权论集》,受到当局的查禁。1934年,胡适聘请梁实秋任北京大学英文学系研究教授。

《胡适与国立青岛大学》 MnBLZ684SWONEUkwFDPTCqh5rykMPuDhU5xmGyUQIflJh/f89ldTIPEzV6j0NF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