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姜茂森:大泽山的塔碑文化

大泽山又称九青山,位于平度市东北部,距平度市约35公里,面积约324平方公里,海拔700多米。北魏光州刺史郑述祖曾概括“始皇游而不返,武帝过以乐留”。在金代明昌年间建有上下两寺,上寺为日照庵,下寺为智藏寺。在智藏寺东南方向不远处,留有智藏寺僧人塔林数座。大泽山甚为有名的是碑林和“书法胡同”。大泽山碑林主要集中在日照庵附近,“书法胡同”位于智藏寺上方,另外自南北朝以来的历代摩崖石刻点缀山间,成为大泽山极其宝贵的人文财富。

(一)塔林风格

塔的原型及其象征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原是用来埋葬佛骨舍利子的建筑,传入中国后渐与中国的传统建筑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塔。塔在形式上分为楼阁塔、密檐塔、单层塔、华塔等。单层塔多为高僧圆寂而建,大泽山塔林均是单层塔。被称为“中国八大塔林之一”的大泽山塔林位于智藏寺东南、白虎涧东侧的山坡上。据有关专家考证,智藏寺始建年代不迟于北宋后期,现存的这些塔多为宋、元、明、清时建筑,系历代智藏寺高僧圆寂后建造。考察队员见到7座不同样式、不同朝代的塔,中国塔建筑正经历着从质朴到华丽风格的嬗变过程,大泽山塔林其实就是这种嬗变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范例。这些塔均为花岗岩结构(花岗岩系就地取材)。作为塔的三部分构成,塔基、塔身保存较好,塔身多为六角、八角形,个别塔顶(即塔刹)缺失。据说塔刹高度不同,象征了高僧等级不同,正所谓“天外有天”。塔基一律为须弥座,“须弥”原意为佛经中的山名,佛经圣山被称为须弥山,莲瓣是须弥座用得最多的雕饰内容,从大泽山塔林就可以看得出来。

(二)碑林搜奇

中国古代早期的碑的一个重要用途是立于庙宇之前用太阳的影子位置辨别阴阳变化方向,立意朴素,后延伸为记事、记人等。大泽山石碑在智藏寺就可见到珍品,在寺院中可见一高约2米、宽82厘米、厚14厘米“碑记题名”盘龙石碑,碑头约60厘米,为清代遗留。这座石碑按照中国立碑惯例,凡是“题名”的碑必须立在庙宇原地,而记人的碑则不必严格按照此规定。智藏寺还有一罕见残碑,紧邻“碑记题名”石碑,其残存部分宽为105厘米、长125厘米、厚16厘米,如此宽度的石碑很难见到,石质为汉白玉。这两块石碑也与“功德”有关。大泽山碑林多为功德碑,从数量上来看,以日照庵向下居多。这些碑林从琉璃井开始,向山上延伸。这一辐射带里的石碑多有半圆状碑头,碑头雕刻极其细腻,以龙、瑞草、神话图案居多,有的石碑碑头索性只书写“大清”字样。离琉璃井不远处山坡上有五座石碑,三座并列,书有“宣统元年三月十六日”“宣统元年三月十八日”“光绪二十五年四月”等字样;另两座则只有“大清”字样,具体时间不详。民国立碑则多有“万古流芳”“普济群生”字样,尤其在日照庵石梯之下向左延伸处,两侧云集各式石碑50块左右。日照庵内也置有石碑,这些石碑一并组成罕见的碑林奇观。另外在红庙附近的一座石碑被称为“岣嵝碑”,“岣嵝”指的是中国五岳之一的衡山,为何被叫作“岣嵝碑”尚不得而知,但此碑上的字犹如蝌蚪嬉游状,殊为奇妙。

《大泽山的塔碑文化》

▷ 中山路北段旧影

▷ 中山路上的德国马车 MIFxXG56w9+NYapsmHrpoVyaC829j+HXeyRfTVKhIY59OUg9yQaoY6HYocufNz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