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钱塘江边去,第一个印象,便是看见那矗立在江北岸的六和塔。这是一座六角形,远望上去有十三级的宝塔,镇压在江边上,显得它是这样的雄伟。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以保俶塔比作一个湖上的美人,那末六和塔堪称是一位江上的英雄。保俶塔和六和塔在外形结构上,刚好完全是一个相反,保俶是瘦而青丽,六和是壮而雄伟。保俶含着青黛的颜色,令人一看便会引起垂怜的意念。六和却全身髹着朱漆,望而生畏。所以湖上的有保俶,和江上的有六和,同样的是很相宜地点缀着两个不同境域里的景色,如果把这两座塔对调一下,把六和塔移到湖上去,那才便会显得臃肿而讨厌,如同一个莽夫闯进了美人的闺房,是极不相称的。反过来若是把保俶塔移到钱塘江边去,它那孤瘦的塔影会显得更孤瘦,一眼望去便会感到弱不禁风似的,压不住下面的江汐潮流。由此看来,建筑物与风景点缀,是具有密切的关系,六和塔是只能造在江边,才能与钱塘江的景色相协调。
保俶塔
六和塔
六和塔的塔基,是位在月轮山的山顶。那月轮山恰巧沿着钱江北岸,下面便是杭富汽车道,从远处望去,有山、有塔、有翠绿的树、有浩渺的江水,真是一个极雄壮的画面。关于六和塔建筑的经过,中间也曾有几度兴废的历史,最早的六和塔是建在宋朝开宝年间,有一个知觉禅师延寿,在钱姓人家的南果园里开山建塔,原先的意思是用来镇压钱塘江的潮水的。共造了九级,高五十多丈,塔内藏着舍利子,后来毁掉了,到绍兴十二年,重行修建,经过十四年,由一个和尚叫智昙的,方始把它重建完成。只造了七级便完工。那时六和塔的样子造得很讲究,里面都是开敞的窗户,有盘梯可以通到塔顶。四壁上刻着佛经和佛像,以镇山川。元明两朝间曾经过几次的修理。到清朝雍正十三年,又重建了一次,就是现在所看见的六和塔的样子,里面是七层,外观却好像有十三层,因为它每层都是取重檐式的。乾隆十六年,清高宗南巡时,曾御书塔记,并且在每层塔上题着匾额,游人们从下层爬登上去,可以看见那塔内的圆柱,都是几个合抱般粗,不亚于灵隐寺正殿上的柱木。循着曲折盘旋的楼梯上去,到达塔顶时,两脚又酸又软,从南面的窗棂间望出去,可看见脚底下的钱江,是显得那末小,像一匹透明的白布,曲折地流向东去,和云天相连接。北部,南北两高峰周围的山峦重叠嵯峨,煞是壮观。那江上吹来一阵阵的劲风,传来江潮的余音,静观着脚底下天地的一角,悠然使人神往。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