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9年9月4日

今天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首都之窗播放了《北京市海淀区垃圾分类达人——李春燕》的视频。在此之前,我参加了“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小人物大情怀新时尚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暨北京市垃圾分类达人表彰活动”,被评首届北京市垃圾分类达人。这是社会、政府、各级领导对苏州桥西社区的认可,是苏州桥西社区的荣誉。

1989年12月26日公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其中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专门规定了防治包括城市垃圾在内的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是城市垃圾管理及污染防治等立法的基础,但该法中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并无具体规定。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这是系统地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管理的法律条例。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城市生活废弃物应当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2000年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确定了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八个试点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拉开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的序幕。

2003年1月1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4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中国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单行法,该法第三章第三节就是“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其中第四十二条中做出了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规定:“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运,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和运输,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实施无害化处置。”

从2010年开始,苏州桥西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正式开始桶前值守。2010年下半年,我们社区从党员和居民中选出75人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志愿者们上岗以来,不管刮风下雨,坚持全天值守在各个楼的垃圾桶旁。有时候天气骤变,志愿者感冒,依旧带病坚守岗位。正是垃圾分类志愿者们不厌其烦地挨个纠正居民错误的垃圾投放习惯,才使得居民们终于明白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垃圾分了类,生活变美好”的道理。

都说垃圾分类是“老大难”问题。“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如果为了应付检查,那居民肯定就是“背后推一推,向前走一步”,“如果没人推,往后退几步”。但苏州桥西居委会不仅专门对垃圾分类进行部署,经常召集所有垃圾分类志愿者开会,还请来管片民警孙警官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当成一项日常工作认真抓好,让居民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013年,苏州桥西社区作为海淀区厨余垃圾收集奖励试点,开始了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由环卫局专人专车收集的垃圾分类新模式。

2017年,我们社区还举办了《厨余垃圾循环利用生态桥西——暨苏州桥西社区募集漆桶及塑料瓶活动启动仪式》。社区管片民警孙洪德和赵海峰也参加了我们的活动。社区里的虫子吃垃圾、同步立体绿化项目就是从那时候正式开启的。

如今,“虫子吃垃圾、垃圾生堆肥、堆肥养绿植”已经成为我们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后立体绿化的标志性工程。两年前,专注于环境保护、资源循环的北京昊业怡生科技有限公司以苏州桥西社区为试点,把厨余垃圾运至该公司垃圾处理中心进行虫子吃垃圾的循环处理。然后把虫子吃了厨余垃圾后生成的堆肥提供给社区种植绿植。我们的立体绿化就是用募集来的漆桶和塑料瓶做成花盆,用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后的堆肥种植绿植,将小区装扮得更加美丽。

如今,我们的立体绿化已经从挂满车棚外墙的绿植,走向楼院立体绿化、阳台立体绿化、楼道立体绿化、居民家庭立体绿化以及社区楼顶立体绿化。我们社区通过这五步走,把苏州桥西社区变成北京的“苏州式”美丽宜居社区。

垃圾分类我先行。苏州桥西社区的垃圾分类从2005年到如今,从对垃圾桶统一规划、厨余垃圾收集奖励到如今虫子吃垃圾、立体绿化,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后生成的堆肥,还将社区绿化的概念深入人心,成功地实现了“不花一分钱,绿化苏州桥西”。

作者手记

苏州桥西社区的垃圾分类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各界媒体的关注。苏州桥西两委以“四盯”“四看”“四落实”为抓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加速开展。“四盯”即人盯人、人盯楼、人盯门、人盯桶,要求居民定时定点到垃圾投放点刷卡投放垃圾。从党员家庭做起,党员带动群众。“四看”即在社区党员的带动下,招募120名社区居民志愿者每天看护垃圾桶,早6点至晚9点看楼、看门、看桶、看卡,实行“四看”,确保只要有人投放垃圾就要进行宣传、指导、监督和服务的落实。“四落实”即党委责任落实到人、党员带头落实到家庭、楼长负责落实到户、物业设施落实到位。苏州桥西社区坚持落实垃圾分类,争做全区标杆,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社区一切工作的灵魂就是凝人心、聚人心。李春燕书记用实际行动带领两委班子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把垃圾分类做成了人心工程。她凭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一颗真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时刻把居民的需求放在心里,把群众的痛点放在心上。作者曾问李春燕:从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动力,几十年如一日工作?李春燕回答:我们社区工作者是一群最平凡的人,是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连接政府部门和百姓的桥梁,是最能了解百姓实际需要的贴心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扎实工作,在平凡中体现社区工作者的不平凡。 5NvD52xNqBwNSwC/epMrTGcSTvUipBYeflRuVFbB0WX6bRmkXkpbNv+flT8twl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