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市里有关领导来苏州桥西社区检查指导垃圾分类工作的时候,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社区参与垃圾分类的人群的年龄是多少?
第二个问题是:小区垃圾分类参与率是多少?
说起我们小区的垃圾分类,我可是满怀自豪。苏州桥西社区从2005年就开始做垃圾分类了。
垃圾分类做的不是垃圾,做的是人的工作。
2005年,苏州桥西社区就把社区的28个投放其他垃圾的灰色垃圾桶和14个投放厨余垃圾的垃圾桶进行统一规划,开始确定有关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
2013年11月18日,苏州桥西社区正式启动厨余垃圾收集奖励试点工作。以前居民们把垃圾混着扔,一到夏天,垃圾桶旁边蚊蝇乱飞。我们居委会再三了解,再三沟通,终于认识到,其实居民们不是不愿意垃圾分类,是他们认为不管如何分类,最后环卫局拉走的时候垃圾还是混合运送,所以分来分去也是“白忙一场”。于是我带居民们参观了海淀区垃圾二次中转站,看到“厨余垃圾”专车和“其他垃圾”专楼。大家有关垃圾混合运送的顾虑就打消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
2014年2月18日,作为当时海淀区唯一一个厨余垃圾收集奖励试点社区,在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在我们居委会的努力下,在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宣传下,苏州桥西社区厨余垃圾收集奖励试点工作第一次兑奖,所有参与活动的居民一共兑奖一万三千余元,平均每户兑奖45元。
去年我还参观了北京国润家园的垃圾分类,带领苏州桥西社区的居民们参观了海淀区大工村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我们是大工村产业园对外开放后第一批前往参观的社区。我还带领居民参观学习了用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后的土壤做肥料,种植各种有机蔬菜和水果的弗莱农庄。通过这些活动,居民们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厨余垃圾循环利用的可行性,使得居民们逐渐从心底里自发自觉地支持垃圾分类、支持厨余垃圾的循环利用。
如今,我们社区大部分居民,包括小朋友都参与了垃圾分类,参与率和投放率达到86%。此外,14%未充分参与和投放的居民为流动人口。由于人员不固定,我们一直在持续、重复地做这部分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我们社区全体居民将把垃圾分类作为优良家风传承和弘扬下去。
我还简单讲解了如何垃圾分类:“猪能吃的垃圾是厨余垃圾,猪不能吃的垃圾是其他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能换钱买小猪的是可回收垃圾。”
随后,我请各位领导参观了我们社区用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后的土壤种植的菜地。
苏州桥西社区坚决响应市、区、街道的指示,推行垃圾分类,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同时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人人动手,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苏州桥西社区必将继续把垃圾分类工作精细化,最终达到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共荣,让垃圾分类工作切实成为苏州桥西社区的人心工程。
苏州桥西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以至于提到垃圾分类工作,北京市各个层级的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苏州桥西社区。从2013年11月至今,苏州桥西社区厨余垃圾收集奖励平均每年在12万元左右。2020年,苏州桥西社区成为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李春燕不仅把苏州桥西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到了极致,也把自己家的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本书作者在采访中提到垃圾分类,李春燕的二嫂这样说:“她连我家都不放过,没事就去察看我家的垃圾桶,连啃过的玉米棒子放到厨余垃圾桶里,她都给拣出来,跟我们说这啃过的玉米棒子不能被腐蚀,不是厨余垃圾,应该放到其他垃圾里……”李春燕的二哥提到垃圾分类说:“在春燕的带动下,我们都非常认真地做垃圾分类,我们得为子孙后代着想……”李春燕把垃圾分类工作变成了苏州桥西社区的时尚生活方式,变成了自己和亲朋好友的时尚生活方式。
海淀街道各个社区都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力争上游。除了苏州桥西社区,各个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各有特色。如小南庄社区,设置厨余垃圾、过期药品、废荧光灯、废旧电池、废旧衣物五类细分垃圾,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引导居民从日常小事开始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并开展垃圾分类讲座、等系列活动,传播绿色文化,让绿色与美好同在、绿色与文明同步。光大锋尚园社区大力宣传、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在社区内合理设置桶站位置,及时调整,明确管理要求,“五步走”推动各园区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