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王善源,虽称不上出世的高人,却也颇有来历。年轻的时候,他游历四方,给达官贵人、王公大臣都看过病,甚至还走进紫禁城,给末代皇帝溥仪把过脉。要不是他淡泊名利、看破红尘,习惯了逍遥自在、闲云野鹤的生活,累积下的家业,恐怕比杜鹃的父亲还要多许多。只是他另有追求,所以才隐居到这山野古庙,驻守扁鹊庙,不再入红尘。
但事实上,王善源的真实身份,却是中国共产党中原地下党党员,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中原分队的小队长,扁鹊庙,其实就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原地下党的地下交通站。只是在抗日战争之前,中共特科的力量非常薄弱,中共特科的所有成员为了安全起见,也都分别和中央特科单线联系,所以,王善源的身份鲜有人知。加之花园口小决堤来的突然,扁鹊庙被黄河水冲毁,王善源和组织失去了联系。于是,他便决定,先尽医生的天职,治病救人、救人危难,而且既然做了男婴二五的师父,他就担当起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责任,带着杜鹃和杜鹃的儿子,逃离苦海,远遁他乡。
其实最初,王善源也想过留守,毕竟自己不是一个人,带着刚出月子的杜鹃和刚刚满月的二五,可谓寸步难行。可眼看黄河水越来越大、越来越猛,连扁鹊庙都被淹了,粮食眼看就吃完了,他只得横下一条心来,带着这羸弱的母子俩上了路。
事实证明,老药师王善源的决定完全正确,再耽搁几日,恐怕连逃走都没机会了。当时,扁鹊庙附近的一户村民,不肯离开祖祖辈辈安居乐业的故土,坚信洪水不久就会退去,于是便举家搬到了山顶的高地上。结果,肆虐的洪水久久不退。粮食吃完了,他们吃野菜,野菜吃完了,他们吃老鼠。最后,洪水越来越凶猛,就连宋天程派去救援百姓的搜救船,都无法穿越洪水的漩涡靠近他们。等洪水稍退,宋天程的官兵将他们接到安全之地时,一家老小,已被连日的饥饿和折磨得所剩无几了。
这一路上,要不是老药师王善源凭着自己年轻时习得的一身功夫,四处寻找野猫野狗、兔子老鼠,给杜鹃母子俩充饥,恐怕杜鹃和二五,也早就做了路边的饿死鬼了。
而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洪水过后,伤寒、霍乱流行。这一路上,王善源凭着自己的医术救人无数,也正因如此,才为杜鹃和二五寻到了一些衣物和被褥,也才得以觅得寄宿之所,使得母子俩在这逃亡路上,不至于衣不遮体、风餐露宿。
再说这男婴二五,这一路上,在母亲杜鹃和老药师王善源的怀里,一天天成长起来。从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无不被杜鹃和王善源呵护着、关怀着。而对于杜鹃和王善源来说,这弱小的生命,就是他们在这乱世中,最开心最欣慰的希望。
随着二五一天天长大,王善源和杜鹃竟愈发惊奇起来。
这小小的二五,仿若真的沾染了扁鹊庙里的仙气,显示出了超凡的灵气。王善源以前只听说过这世上有过目不忘之人,却没想到,这小小的二五,天赋秉异,聪慧过人。二五刚刚牙牙学语,就会跟着王善源背诵汤头歌,而且仅仅听王善源背了一遍,便会咿咿呀呀地背诵了;二五刚刚学会走路,便跟在王善源身后采摘草药,而且只要教他一遍,便能辨识草药。如此天赋,令年仅半百的王善源和出身医学世家的杜鹃都惊诧不已。
二五在王善源的严格督促之下,从《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药性赋》开始学起,五岁时,就学了《平湖脉诀》、《黄帝内经》、《伤寒论》甚至连成年人都很难读懂的《金匮要略》。而出身医学世家的杜鹃,也不忘父亲临终前的嘱托,逃亡前,将父亲的医术带了些在身上。于是,小小的二五,自然也接受了不少来自母亲的有关西医的知识。超群的天赋加上老药师王善源和母亲杜鹃不倦的教导,二五四五岁就会给人看病了,不仅懂得“望闻问切”,而且会给人开方抓药。当然,二五看病,都是以老药师王善源之名,谁又肯相信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