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所除了培训军事人员,还培训医务人员。中美合作所和军统局,为了适应个武装部队的需要,在重庆建立了一个总医院、然后在各特务武装部队的根据地建立了野战医院,东安医务人员培训班,就是为这些医院培训医务人员的。东安医务人员训练班,班址设在湖南省东安县。1943年11月,军统局有关特务和美国教官在息烽训练班的毕业学生中挑选了40名数理化程度较好的学员,由曾任军医署署长的林可胜带领,到东安受训。
到1943年12月,戴笠获知,国民党军政部设立于湖南省东安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第五分所的设备搁置了很久都没有使用,他如获至宝,迅速找到何应钦,商量借用这些设备,连同当时分配到东安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第五分所的医务人员以及医学教官,在得到许可后,东安医务培训班终于有了大量的设备和教员。
东安医务培训班成立后,由陶一珊担任培训班的副主任,中美合作所的美方代表布莱克上校和美方医师李德勒负责东安医务培训班的管理和培训。
东安医务培训班共培训了两期。第一期,戴笠组织军统局所属单位以及别动军、忠义救国军的所有医务人员,以及林可胜带来的军统息烽特训班的学员参加医务考试,选出了69名学员,进入东安医务培训班学习和工作。在第一期学员的培训过程中,东安医务培训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容纳一百张病床的中型医疗机构。
第二年三月,也就是1944年3月,戴笠通过军政部的核准,将东安医务培训班第一期的毕业学员,分配到军统局、中美合作所和忠义救国军的各个部门。忠义救国军的司令部原有的医务所,扩大为军医处,所属各纵队都各自成立医务室。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下属的各支队,都增配一名一等军医和若干护士。1944年4月7日,东安医务培训班第一期结业,除了分配到忠义救国军各个部门中去的学员外,剩余学员和部分美方医务人员,都分配到了野战医院。
东安医务培训班第二期学员,也是由军统局下属的医务单位的学生考录进来的,共45名学员,从1944年5月开始培训,到1944年8月1日结业。结业后,这些学员和美方派驻的药剂师一起,编组为两个卫生队,进入中美合作所和忠义救国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