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张湘祥的家教:大块头就要有大智慧

张湘祥,17岁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男子56公斤级举重季军,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获男子62公斤级举重冠军,当时做现场播报的BBC评论员都异常激动地用英语为他高呼“他成功了!中国举重运动员张湘祥万岁!”这位结实强壮的奥运冠军,在17岁获得奥运铜牌后,本应一路顺风的向雅典奥运会进军,却因为意外的事故在鬼门关转了一圈,然后经历了四年的蛰伏,才重新开始,那么,是什么力量让这位闯过鬼门关的奥运冠军能够坚持不懈地攀上体育事业的最顶峰呢?是从小的家庭教育让他明白,大块头要有大智慧,而人生的大智慧就在于“永不言弃”。

吃好喝好最重要,儿子的健康比天大

张湘祥天生壮实,从小就虎头虎脑的,特别招人喜欢,用他的母亲黄玉曼的话说,像只小老虎。张湘祥从小就胃口好,不挑食,饭量也大,不过有趣的是他从不吃肥肉,张湘祥的父亲张雨曾经在小湘祥认识钱之后,用10块钱“引诱”湘祥吃块稍带肥肉的五花肉,结果湘祥刚把肉塞进嘴里,又忍不住“哇”地一声吐出来,然后略带点哭腔说,“10块钱还给你。我不要吃肥肉了,好不好?”这也算是天助湘祥,使得他从小就肌肉结实身体健康。

张湘祥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父亲张雨是木匠,母亲黄玉曼是工厂的电焊工,两个人都很忙,家庭条件很一般,可是勤俭持家的黄玉曼和一大家子人却合力把小湘祥养的棒棒的。由于工作繁忙,小湘祥刚出生不久,黄玉曼就上班去了,把小湘祥托付给了张雨的父亲小湘祥的爷爷看管,而当时小湘祥还在哺乳期。为了能给孩子喝上母乳,那年已经71岁高龄的的爷爷竟然不顾危险,学会了骑单车,然后每天往返一个小时骑自行车到黄玉曼上班的工厂,用保温瓶带回母乳回家喂湘祥。就是在爷爷的一次次奔走中,湘祥足足喝了13个月的母乳。这为他练就超常体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起养育儿子,黄玉曼一脸自豪,她说张湘祥是“先天营养足,后天营养也足!”为了儿子,黄玉曼想尽了办法,小湘祥天生爱吃水果,最喜欢吃苹果,一天五个都不够吃,这对张家来说的确有点吃力,于是,黄玉曼就把家里多余的房子出租给水果商,这样随时都可以买到新鲜的特价水果,小湘祥就可以天天吃到水果了。小湘祥长得快,为了给儿子补钙,黄玉曼买了个小锅,常年熬省钱又营养的骨头汤给儿子喝,就连烧菜的时候,都不加水加骨头汤,小湘祥的体质好,身体棒,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妈妈牌亲子骨头汤”功不可没。

虽然张家算不得什么大富大贵之间,但是在吃上,父母从来没有委屈过小湘祥,中国传统的“不能委屈孩子”的育儿观念也不是完全不可取的,虽然我们不能说黄玉曼在张湘祥开始训练举重之后,从单位的诊所里“分期付款”给儿子买的当是最好的名牌营养品——“中华鳖精”和“太阳神”口服液成就了张湘祥的成功,但是每天一瓶的营养品,至少让张湘祥的身体更健康,而健康就是成功最重要的基础。

坚决不许儿子在前进的路上后退一步

张湘祥虽然从小就被张家上下宠爱,但是,却从来没有被宠坏过,因为张雨和黄玉曼两人深知,宠爱不是溺爱,教育好儿子,一定要依靠严格的规定决不放纵的态度,否则就是害了孩子,一定要让儿子从小懂得认真做人踏实做事的人生智慧。

黄玉曼的严是众所周知的。小湘祥上小学的时候,黄玉曼被单位买断工龄下岗了,她应聘到了保险公司去做业务员。有一次,都下午两三点了,黄玉曼还没有去上班,她的同事张二兰就打电话到她家询问,结果黄玉曼的解释让她吃了一惊,原来,因为正读二年级的小湘祥那天中午放学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在12点半回家吃饭,父亲张雨和母亲黄玉曼,还有小湘祥的爷爷奶奶一大家子人一直等到1点,也没等到小湘祥回来。最后,黄玉曼急了,一家人开始四处寻找小湘祥,甚至惊动了亲朋20多人,最终在一家网吧把小湘祥找了回来。回家后,黄玉曼并没有马上训斥儿子,而是让他先吃饭,等小湘祥吃完了饭,黄玉曼拿了一张洗衣板,望门外一放,然后冷冷地扔给儿子一句话,“跪上去”。9岁的小湘祥在母亲严厉的目光下,哭了,黄玉曼却丝毫没有心软,不管院子里那些好奇的目光和好心的劝解,执意要求儿子跪在了洗衣板上。所以那天,黄玉曼下午没能按时去上班,但是她的严厉却是很有效的,小湘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进过网吧,1983年出生的张湘祥能够始终远离网吧和网游的诱惑,这在同龄人中见并不多见,这实在应该归功于当年母亲的洗衣板“家法”。

说起黄玉曼的严厉,还有件事尤为突出,严得几乎不近人情,那是1995年9月张湘祥到北京训练之后的事情。从小就在福建生长的张湘祥1995年9月到的北京,还没到12月,他就打电话给黄玉曼要求回家,因为他受不了北京寒冷的天气,别的不说,就是伸出两只手就叫人心疼,两只手都长了冻疮,红肿的像两个小馒头。12岁的张湘祥在电话里哭着跟妈妈说,“我要回家,我长冻疮了,我不练了”。12岁的孩子远离父母,已经让张雨和黄玉曼两口子日夜揪心,电话里听到儿子的哭声,做父母的心如刀绞,可是他们却没有丝毫的宽容,他们知道,此时的宽容就是纵容,纵容儿子在前进的道路上止步甚至退后、放弃。于是,张雨在电话里鼓励儿子,“既然你选择了去北京,遇到困难就不要回家。你练出成绩,我们再去看你。”黄玉曼则决绝地对电话那端的儿子说,“这么远,回不来。我会告诉教练帮你。自己选的路要走好。”可是挂了电话,黄玉曼就心疼地流下了眼泪,然后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张湘祥的教练,拜托他一定要用中药根治张湘祥的冻疮,不能够让儿子落下冻疮的病根。

不是望子成龙,只是要儿子坚持到底决不放弃

其实,张雨和黄玉曼夫妻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让儿子学举重,更没想要儿子成为世界冠军,两口子的想法一直很简单,那就是培养一个健康活泼,品质优良,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好儿子好男人,就是他们最大的收获,至于长大后是否有成就,那就要靠儿子自己的努力了。小湘祥8岁那年,张雨和黄玉曼因为工作忙碌,没时间陪小湘祥过暑假,而爷爷年级也大了,管不住顽皮的小湘祥,于是黄玉曼便把小湘祥带到了龙岩市少体校,交给了她的同学——当年少体校的校长林永乐,当时,张雨和黄玉曼夫妻想让湘祥学的是乒乓球。可没想到,林永乐一看到壮实的小湘祥就眼睛一亮,伸出手来摸小湘祥的手,还使劲捏了捏小湘祥膀子上的肌肉,然后立刻打电话给体校里的举重教练朱日平,朱日平是2004年 雅典奥运会62公斤级冠军石智勇的教练,林永乐凭多年的经验断定,朱日平一定会喜欢上张湘祥这棵举重的好苗子。朱日平见到小湘祥之后,欣喜异常,小湘祥的体形、肌肉力度和灵活性都说明他是天生的举重天才。可是黄玉曼却对朱日平很不感冒,她执意要求林永乐让小湘祥练乒乓球,她甚至怒气冲冲地说“就练乒乓球,别的都不要,你看我们夫妻俩都不高,你们还想把我儿子拿去举重?”说完就生气地拉着小湘祥走了。

多亏了朱日平教练的慧眼识珠,尽管张雨和黄玉曼都不想小湘祥练举重,朱日平却认定了这棵举重的好苗子,三番五次登门拜访,坐在小湘祥的家跟张雨和黄玉曼慢慢“磨”。人总是有感情,最后,黄玉曼和丈夫看朱日平教练的确是想培养小湘祥,也就不好意思拒绝了,就让小湘祥跟朱日平开始训练举重。

很多体育运动员,文化课都学不好,张湘祥却是举重队里少有的“硕士生”,因为黄玉曼从他开始举重训练的第一天就和他约法五章:听教练的话,练好字,学好文化课,英语要在90分以上,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在1995年,12岁的小湘祥到北京训练之后,黄玉曼也丝毫没有放松对儿子的要求,他要求张湘祥每月来三封信,分别给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黄玉曼从不肯放过儿子的每封信。每次她都从儿子的来信中挑出错别字,改正寄回,回信就写在背面以节省信纸。就是这样的坚持,使得张湘祥从不敢懈怠,流连在17岁获得奥运铜牌后,本应一路顺风的向雅典奥运会进军的他因为意外事故,在医院昏迷了三天,在鬼门关转了一圈后,也没敢松懈没敢放弃,而是卧薪尝胆,在四年的蛰伏重新攀上体育节的高峰。

张湘祥的启蒙教练朱日平曾经这样评价他,“这个孩子从小眼睛里就有一种别人没有的霸气,这使得我相信他能够成功”。而这种霸气,就是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形成的做人的大智慧,那就是永不低头绝不放弃,也正是这样的霸气,促使他傲视群雄,终于登上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领奖台。张湘祥父母的教子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人生有很多小智慧,但是真正能够引导孩子们走向成功的智慧只有一个,那就是:永不言弃。 qi7fnVpDEpFBrU7qqTR2lXl6pd8BVEkNeeJTkS5X0da+ShwNDQc2KlaCxLSONo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