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货膨胀阶段,继企业之后,依赖工资和储蓄生活的人成为第二批承受损失的人。首先,他们的工资涨价的可能性不太高,就算真的涨了,一时半会儿也涨不了那么高。其次,银行不可能大幅提高利率,10年前存进银行的1万元,10年后也就是1万多点。最后,虽然财富不能增值,但他们却要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商品,也就是说通胀的损失最终转嫁到了他们身上。而这些因通货膨胀承受损失的人,他们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老百姓。
通胀使老百姓的钱袋子缩水
有这样一道算术题,当活期存款利率为0.36%时,如果将l万元在银行存成一年活期,等到期后,取出来可以赚多少钱?太简单了,赚36元钱,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一口答出。
但是,如果将CPl上涨因素考虑在内的话,其实投资者并没有赚到钱,如果CPl上涨了3.6%、那么投资者倒亏了324元。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9月份,CPl同比涨幅达到3.6%。它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货币贬值了,1万元在l年以后只能买到相当于当时9640元的商品。要是再加上一年活期利息36元,那投资者的损失就是360-36=324元。看到了吗?我们普通人的财富就是这样被通胀给吞噬了。
2010年7月份,CPI同比上涨首次到达3.3%,居民一年期存款实际贬值也超过1%,达到l.05%;8月份,CPI同2011年还没过去,我们就拿2010年的数据来举例。涨幅再创新高,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贬值又一次攀升,达到l.25%。这意味着长期下来,居民手中的1万元存款一年后绝对买不到相当于现在9875元的商品,其资金实际缩水要超过125元。确实如此,2010年7月到12月,物价节节上涨,所以老百姓手中的钱也就缩水更多了。
2010年前三季度,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我国GDP同比增长了10.6%。据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1~9月,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2.4%,实现63039.51亿元;而同期GDP总额为268660亿元,所以财政收入占GDP的23.46%。但是,再看看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它仅增长了7.5%,刚到财政收入增速的1/3,而且其增幅并没有超过同期物价的涨幅。
年终到了,对中国居民来说,终于到了计算一年收成的时候了。在2010年年初,小王存入银行1000元人民币,办理的是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到2010年年底,他的实际收益是多少呢?由于是年初存入的,所以小王无法享受到2010年10月19日的央行加息到2.5%的政策。按照当时的一年期利率计算,小王年底可以获得22.5元的利息收入。当然,通货膨胀的损失还应该被刨去。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3%,1000元本金损失33元,2009年初存入的1000元人民币到2010年年底就变成了1000+22.5-33=989.5元。计算的结果就是,小王会净损失10.5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1月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60772亿元。如果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在剔除存取对于日均存款的影响后,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净损失应该有多少的呢?2010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达303093.01亿,粗略算一下,最起码损失要超过4500亿元。这些都是什么钱呢?毫无疑问,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物价上涨掏空老百姓的腰包
曾经有这样一条手机短信流传甚广:“蔬菜涨,食品涨,资源涨,能源涨,除了工资,什么都涨;收入跌,奖金跌,身价跌,眼镜跌,除了物价,什么都跌。思来想去,还是一毛钱的短信问候比较实在。”当然,这属于娱乐性的调侃。但在消费品这方面,谁也不能否认最有发言权的还是中国老百姓,毕竟不当家的人是不知柴米油盐贵。现在,恐怕连小学生都知道人民币正在大幅贬值。
近年来,随着Ml(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两部分)的持续泛滥,人民币特别是人民币的币值不仅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焦点问题,也成为整个宏观经济的一大症结。同时,日渐沉重的“菜篮子”和“米袋子”也不停地对老百姓说,和日益走高的油价一样,人民币已经明显“发毛”了。
自2010年年初以来,物价突飞猛进,“蒜你狠”、“姜你军”、“(绿)豆你玩”、“(白)糖高宗”、两元钱一斤的大白菜、比2009年涨了2倍的水果,这些都在向老百姓说明这一事实。钱毛肉自然就会变少,尤其在相关保值措施(银行存款利率、价格补贴等)没有同步跟进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对内贬值只能使老百姓碗里的肉逐渐减少。那么,这碗里的肉究竟减少了多少呢?到2011年,物价上涨愈演愈烈,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11年上半年度我国GDP同比增长了9.6%。而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则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2%,为5.7亿元;而同期GDP总额为2.04亿元,其中财政收入占23.46%。但是,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仅为1.2%。显而易见,虽然中央连年强调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使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所增加,让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上升,但时至今日,老百姓的腰包还是没有硬过财税收入的金袋子。
也可以这样理解,人民币的对内贬值使物价升了又升,较高的物价水平又抬升了GDP和税基,使得社会财富和财税收入都有了大幅增长,实现了所谓的“国富”。按理说,居民收入也应该保持同步增长,从而走向“民强”。但是,在分配关系中,老百姓处于弱势地位,没能得到该分得的那块新蛋糕。此外,在人民币无法对外贬值的前提下,通胀的泡沫只能在国内稀释,也就是通过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全面涨价来缓解,即借助老百姓的钱包来消化。
于是,人民币的对内贬值,让老百姓没能分享到新增的蛋糕,并且吞噬了老百姓盘子里原有的那块蛋糕。当然,老百姓腰包里的钱也不是都飞进了国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卷进了商家和炒家的口袋。在社会消费品价格上涨的过程中,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往往是最为关键的推动因素。
总之,老百姓的生活压力更大了,他们正承受着人民币贬值带来的风险,通货膨胀使老百姓的财富不断缩水。为了让自己的财富保值甚至是增值,投资已经不再只是金融专家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