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地方亏空滚雪球

政策提出了,也要看执行得如何。嘉庆五年(1800年),嘉庆皇帝察觉自发布对教乱的安抚政策以来,收效不大。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地方官对投降者没有妥善安置,甚至还有加以欺凌勒索的,安抚政策有名无实。为此,嘉庆反复给地方官重申,绝不能因其曾经入教就追究过去的罪名,只要是真心投降的,一律既往不咎;如果地方官不能妥善安置,或者有胥吏从中讹诈牟利的,一旦查出,必须重重治罪。

嘉庆能这么说,证明地方确实到了腐败入骨的地步,连高高在上的皇帝都知道了。在一个腐败的政治体系里,哪怕是怀有美好初衷的政策,执行起来也会完全走样。安抚教民是这样,清理地方亏空也是这样。

乾隆后期,各地方亏空严重,许多粮仓都能饿死耗子。嘉庆亲政后,下令彻查地方亏空。嘉庆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嘉庆给直隶下旨规定:凡亏欠一千两以下者,限期半年追完;亏欠一千两以上五千两以下者,限期一年追完;亏欠一万两者,限期两年追完;亏欠二万两者,限期三年追完;亏欠三万两者,限期四年追完;亏欠四万两及以上者,限期五年追完。亏欠一万两以内的,可以革职留任,追补完成后准其开复;亏欠超过一万两的,直接革职,限期内追完的,酌情宽免。

按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清查了没多久,嘉庆五年的正月初九,皇帝就十分无奈地下发谕旨至各省州县——仓库清查亏欠不宜过急,原因是“清理亏欠”的水太深了!

首先,清查过急,州县就以弥补为名,在地方上强行摊派。如果勒令在任官员弥补,就好比剜肉补疮,反倒祸害了百姓。

其次,历来地方州县亏空,其中不少用于给上司的“孝敬”,因此派上级核查,等于左手查右手,毫无意义。

最后,官员卸任交接时,继任的官员担心前任留下的亏空坑了自己,接手时都要认真核对。但是前任官员临走之时,往往腾挪拼凑,再打点一下盘点的书吏,往往也就糊弄过去了。后来,官员们的手段越发明目张胆起来。有的官员在任时没有亏空,临走时反而要顺走一大笔钱,制造亏空。继任官员之所以同意“做亏空”,因为前任官员和继任官员私下分账,这笔亏空就堂而皇之地留在账目上了。

随便你查,反正也说不清是哪一任留下的坑!

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潜规则。为官一任,临走时总要把地皮再厚厚地刮一层才行,不然对不起自己。偶尔有一两个不肯同流合污的官员,最多也就是自己不拿钱,没人敢揭开这个粪坑上的盖布。

就这样,地方亏空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又像击鼓传花一般,说不准就在谁手里炸了。白莲教闹事,那是好事啊,最好是白莲教能攻入县城,就说地方库被白莲教抢了,鬼才认真围剿呢!

清理亏空这个事儿,嘉庆也束手无策,只能下旨说“其如何从容弥补之法,则在督抚悉心讲求,无欺无隐,密奏章程,候朕酌定。亦不拘年限也”。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地方亏空这事儿在大清朝就是绝症,无人可解。就算有办法,也不会有人冒着得罪天下官员的风险向皇上提出来——给国家省下来的钱又不能到自己的囊中,结仇的那群官员指不定哪天就弄死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谁干这傻事?!

尽管嘉庆雄心壮志地想扭转乾坤,抑制帝国下滑的趋势,无奈大清上下腐败成风,从内而外的溃烂,是任何人也阻止不了的。 pdlMzNeUXBjMX3qaTkBrFMEYGsuNdzIBThW2GcVGt6w7++sD/Q2yirCEYgvxZVa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