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多管齐下

除了军队不堪用外,还有个情况叫作“养寇”,这是千百年来官兵的保留项目。明朝若不是官兵习惯养寇,李自成、张献忠早就被左良玉抓起来宰了,努尔哈赤也绝无机会在李成梁的眼皮子底下做大。

虽然明亡了,养寇的习惯却在军中流传了下来。这个也好理解,前面年羹尧嚣张跋扈,可谓人神共愤,但在剿灭叛军之前,雍正也只能先哄着他,灭了叛军再动手修理他;后面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曾国藩攻占南京,灭了太平天国,八月就奏准裁撤湘军两万五千人。平时地方军克扣军饷是常事,大清的兵勇大部分过得跟叫花子一般。好不容易有了白莲教,为了剿灭它,朝廷勒紧裤腰带也得给当兵的提高一些待遇,这要是三下五除二灭掉了,官兵们的战时待遇可就没有了。因此双方打仗,其实跟过家家差不多。所谓“剿匪”,其实就是“贼来不见官兵面,贼去官兵才出现”。时人做了一首打油诗讽刺道:

贼至兵无影,兵来贼没踪。

可怜兵与贼,何日得相逢?

在这种情况下,嘉庆元年这次白莲教起义的规模越来越大,可谓四处星火。不过白莲教的教民毕竟不是正规军,清军虽然武功废弛,毕竟还是军人,军人和农民之间的战斗力差距还是有的。在清军的多方镇压下,白莲教只能四处流窜,无法形成有规模的根据地。但是流民四起,对社稷稳固来说肯定不是好事,流民就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嘉庆对白莲教的事极为看重,亲政第一天就着重谈了白莲教的事,而后又四处调兵遣将,像打地鼠一样四处围剿。

嘉庆四年,皇帝采取了合州知州龚景瀚提出的“坚壁清野”之策。乾隆后期及嘉庆初年,地方官就总结了经验,令地方“劝民修筑土堡,环以深沟,其余因地制宜,或十余村为一堡,贼近则更番守御,贼远则乘暇耕作”,“并小村入大村,移平处就险处,深沟高垒,积谷缮兵,移百姓所有积聚,实于其中。贼未至则力农、贸易,各安其生,贼至则闭栅登陴,相与为守”。

这些方略很有效果,不过乾隆爷好面子,对此极不认可,仍令地方加紧围剿。嘉庆亲政后,经过反思,发现“坚壁清野”之策确实是个好主意,就下令地方推广执行。经过几年的推行,川陕楚豫多处碉堡星罗棋布,凡是有白莲教活动的地方,都建有碉堡。就好比围棋里的布局,困得白莲教“野无可掠,夜无可栖,败无可胁”,活动范围被一再压缩,最后只能被活活困死。这一策略被反复证明是有效的,后来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就是这一战略的延伸。

前面说了,嘉庆皇帝是有一定才干的。乾隆在世时,嘉庆缩在太上皇的阴影下束手束脚,现在亲政了,自然要大展一番拳脚。对于白莲教,嘉庆也不是一味地派兵围剿,而是多管齐下。

官兵这方面,嘉庆对地方官兵狠狠地敲打,比如像那彦成、松筠等军官只顾自己,不协同作战,出了问题又推诿责任的,就遭到了嘉庆的痛责,皇帝命他们用心作战,再敢“任贼来往”,小心脑袋;像四川达州知州戴如煌、武昌府同知常丹葵等鱼肉乡里、导致官逼民反的,嘉庆就下旨革职查办;对于杀良冒功的,嘉庆同样予以严惩。

白莲教这方面,嘉庆就“分而化之”,提出“随剿随抚,但治从逆,不治从教,剿抚并施”的策略,将参与谋反的“乱民”与习教的“教民”区分开来处置,很是有效果,一时间,许多人投降了。 lebhEUocIwPnwywjni4kca1nPr4L8jlEsdE9RG2pBS8OnoJMn7Y4wgHyI+MPHCN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