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就讲和差算罢

例一: 大小两数的和是17,差是5,求两数。

马先生侧着身子在黑板上写了这么一道题,转过来向大家扫视了一遍。

“周学敏,这道题你会算了吗?”周学敏也是一个对于学习算学感到困难的学生。

周学敏站起来,回答道:“这和前面的例子是一样的。”

“不错,是一样的,你试将图画出来看看。”

周学敏很规矩地走上讲台,迅速在黑板上将图画了出来,如图4-1所示。

马先生看了看,问:“得数是多少?”

“大数11,小数6。”

虽然周学敏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但他好像不是很满意,回到座位上,两眼迟疑地望着马先生。

马先生觉察到了,问:“你还放心不下什么?”

周学敏立刻回答道:“这样的画法是懂了,但这个题的算法还是不明白。”

图4-1 例一图解

马先生点了点头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过你们应当知道,这只是算法的一种,因为它比较具体而且可以依据一定的法则,所以很有价值。由这种方法计算出来以后,再仔细地观察、推究算术中的计算法,有时便可得出来。”

如图, OA 是两数的和, OC 是两数的差, CA 便是两数的和减去两数的差, CF 恰是小数,又是 CA 的一半。因此就本题说,便得出:

OF 即是大数, FA 又等于 CF ,FA加上 OC ,就是图中的 FH ,那么 FH 也是大数,所以 OH 是大数的二倍。由此,又可得出下面的算法:

记好了 OA 是两数的和, OC 是两数的差,由此可得出这类题的一般的公式:

(和+差)÷2=大数,大数-差=小数;

或:

(和-差)÷2=小数,小数+差=大数。

例二: 大小两数的和为20,小数除大数得4,大小两数各是多少?

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是:(1)两数的和为20,这是和一定的关系;(2)小数除大数得4,换句话说,大数是小数的4倍,这是倍数一定的关系。由(1)得图中的 AB ,由(2)得图中的 OD AB OD 交于 E ,如图4-2所示。

图4-2 例二图解

E 横看得16,竖看得4。大数16,小数4,就是此题的答案。

“你们试由图上观察,发现本题的算法,以及计算这类题的公式。”马先生一边画图一边说。

大家都睁着双眼盯着黑板,还算周学敏勇敢:“ OA 是两数的和, OF 是大数, FA 是小数。”

“好! FA 是小数。”马先生好像对周学敏的这个发现感到惊异,“那么, OA 里一共有几个小数?”

“5个。”周学敏回答。

“5个?从哪里来的?”马先生再问。

OF 是大数,大数是小数的4倍。 FA 是小数, OA 等于 OF 加上 FA 。4加1是5,所以有5个小数。”王有道回答。

“那么,本题应当怎样计算?”马先生问。

“用5去除20得4,是小数;用4去乘4得16,是大数。”我(李大成,后同)回答。

马先生静默了一会儿,提起笔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说:“要这样,在理论上才算完全。”

20 ÷(4 + 1)= 4——小数

4 × 4 = 16——大数

接着他又问:“公式呢?”

大家差不多一齐说:“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例三: 大小两数的差是6,大数是小数的3倍,求两数。

马先生将题目写出以后,随即将图画出,如图4-3所示,然后问:

图4-3 例三图解

“大数是多少?”

“9。”大家齐声回答。

“小数呢?”

“3。”大家异口同声。

“在图上, OA 是什么?”

“两数的差。”周学敏回答。

OF AF 呢?”

OF 是大数, AF 是小数。”我抢着说。

OA 中有几个小数?”

“3减1个。”王有道不甘示弱地争着回答。

“周学敏,这题的算法怎样?”

“6 ÷(3 - 1)= 6 ÷ 2=3——小数,3 × 3 = 9——大数。”

“李大成,计算这类题的公式呢?”马先生表示默许以后又问。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例四: 周敏和李成分32个铜板,周敏得的比李成得的3倍少8个,两人各得几个?

马先生在黑板上写完这道题目,板起脸望着我们,大家不禁哄堂大笑,但不久就静默下来,望着他。

马先生:“这回,古代文章有点儿难套用了,是不是?第一个条件两人分32个铜板,这是‘和一定的关系’,这条线自然容易画。第二个条件却是含有倍数和差,困难就在这里。王有道,表示第二个条件的线怎样画呢?”

王有道紧紧闭着双眼思索,右手的食指不停地在桌上画来画去。

马先生:“西洋镜凿穿了,原是不值钱的。想想昨天讲过的3个例子的画线法,本质上毫无差别。现在不妨先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甲数比乙数的2倍多3’,怎样用线表示出来?

“在昨天我们讲最后3个例子的时候,每图都是先找出 A B 两点来,再连结它们成一条直线,现在仍旧可以‘照葫芦画瓢’。

“用横线表示乙数,纵线表示甲数。

“甲比乙的2倍多3,若乙是0,甲就是3,因而得 A 点。若乙是1,甲就是5,因而得 B 点。如图4-4所示。

图4-4 例四图解

“现在从 AB 上的任意一点,比如 C ,横看得11,竖看得4,不是正合条件吗?

“若将表示小数的横线移到3 x ,对于3 x 和3 y 来说, AB 不是正好表示两数定倍数的关系吗?

“明白了吗?”马先生很庄重地问。

大家以沉默表示已经明白。接着,马先生又问:

“那么,表示‘周敏得的比李成得的3倍少8个’,这条线怎么画?周学敏来画画看。”大家又笑一阵。周学敏在黑板上画成图4-5所示。

图4-5 改变条件后的图解(一)

“由这图看来,李成1个钱不得的时候,周敏得多少?”马先生问。

“8个。”周学敏回答。

“李成得1个呢?”

“周敏得11个。”有一个同学回答。

“那岂不是文不对题吗?”这一来大家又呆住了。

毕竟王有道的算学好,他说:“题目上是‘比3倍少8’,不能这样画。”

“照你的意见,应当怎么画?”马先生问王有道。

“我不知道怎样表示‘少’。”王有道回答。

“不错,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现在大家想,李成得3个的时候,周敏得几个?”

“1个。”

“李成得4个的时候呢?”

“4个。”

“这样 A B 两点就能画出来了,连结 AB ,如图4-6所示,对不对?”

“对——!”大家露出一点点得意忘形的神气,拖长了声音这样回答,简直和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一般,惹得马先生也笑了。

“再来变一变戏法,将 AB OY 都向相反方向拉长,得交点 E ,如图4-7所示, OE 是多少?”

图4-6 改变条件后的图解(二)

“8。”

“这就是‘少’的表示法。现在归到本题。”马先生接着画出了图4-7。

“各人得多少?”

“周敏22个,李成10个。”周学敏回答。

“算法呢?”马先生问。

“(32 + 8)÷(32 + 1)= 40 ÷ 4 = 10——李成得的数。

图4-7 马先生的最终图解

10 × 3 - 8 = 30 - 8 = 22——周敏得的数。”我说。

“公式是什么?”

好几个人回答:

“(总数+少数)÷(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少数=大数。”

例五: 两数的和是17,大数的3倍与小数的5倍的和是63,求两数。

“我用这个题来结束这节课。你们能用画图的方法求出答案来吗?各人都自己算算看。”马先生写完了题这么说。

跟着,没有一个人不用铅笔、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方格纸是马先生预先叫大家准备的。——这是很奇怪的事,没有一个人不比平常上课用心。同样都是学习,为什么有人被强迫着,反而不免想偷懒;没有人强迫,比较自由了,倒用心起来。这真是一个谜。

和小学生交语文作业给先生看,期望着先生说一声“好”,便回到座位上誊正一般,大家先后画好了拿给马先生看。这也是奇迹,八九个人全都做对了,而且时间相差也不过两分钟。这使马先生感到愉快,从他脸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不用说,各人的图,除了线有粗细以外,全是一样,简直像是印版印的。

各人回到座位上坐下来,静候马先生讲解。他却不讲什么,突然问王有道:“王有道,这道题用算术的方法怎样计算?你来给我代课,讲给大家听。”马先生说完了就走下讲台,让王有道去做临时先生。

王有道虽然有点儿腼腆,但最终还是上了讲台,拿着粉笔,做起先生来。

“两数的和是17,换句话说,就是:大数的一倍与小数的一倍的和是17,所以用3去乘17,得出来的便是:大数的3倍与小数的3倍的和。

“题目上第二个条件是大数的3倍与小数的5倍的和是63,所以若从63里面减去3乘17,剩下的数里,只有‘5减去3’个小数了。”王有道很神气地说完这几句话后,便默默地在黑板上写出下面的式子,写完低着头走下讲台。

(63 - 17 × 3)÷(5 - 3)= 12 ÷ 2 = 6——小数

17 - 6 = 11——大数

马先生接着上了讲台:“这个算法,你们大概都懂得了吧?我想你们依了前几个例子的样儿,一定要问:‘这个算法怎样从图上可以观察出来呢?’这个问题把我难住了。我只好回答你们,这是没有法子的。你们已学过了一点代数,知道用方程式来解算术中的四则问题。有些题目,也可以由方程式的计算找出算术上的算法,并且对那算法加以解释。但有些题目,要这样做却很勉强,而且有些简直勉强不来。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性,这里不能和前几个例子一样,由图4-8找出算术中的计算法,也就因为这个。

“不过,这种方法比较具体而且确定,所以用来解决问题比较便当。由它虽有时不能直接得出算术的计算法来,但一个题已有了答案就比较易于推敲。对于算术方法的思索,这也是一种好处。

“这一课就这样完结吧。”

图4-8 例五图解 judzX1hRAZfP2yWrzMK49HyV/DkmTU8eAUr1kQNBVRrB9DhBHc4ptSZY0btambS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