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二 归一法的问题

上次马先生已说过,这次把“四则问题”做一个总结,而且要我们提出觉得困难的问题来。于是,昨天一下午时间便消磨在搜寻问题上了。我约了周学敏一同商量,发现有许多计算法马先生都不曾讲到,而在已讲过的方法中,还遗漏了我觉得难解的问题,清算起来一共二三十题,不知道怎样向马先生提出来。

真奇怪!马先生好像已明白了我的心理,一走上讲台便说:“今天来结束所谓‘四则问题’,先让你们把想要解决的问题都提出,我们再依次讨论。”这自然是给我一个提出问题的机会了。因为我想提的问题太多了,所以决定先让别人开口,然后再补充。结果有的说到归一法的问题,有的说到全部通过的问题……我所想到的问题已提出了十之八九,只剩了十之一二。

因为问题太多,这次马先生花费的时间确实不少。从“归一法的问题”到“七零八落”,这个分类是我自己做的,为的是便于检查。

按照我们提出的顺序,马先生从归一法开始,逐一讲下去。

对于归一法的问题,马先生提出一个原理。

“这类题,本来只是比例的问题,但也可以反过来说,比例的问题本不过是四则问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王老大30岁,王老五20岁,我们就说他们两兄弟年龄的比是3 : 2或3/2。其实这和王老大有法币10元,王老五只有2元,我们就说王老大的法币是王老五的5倍一样。王老大的年龄是王老五的3/2倍,和王老大同王老五的年龄比是3/2,正是半斤对八两,只不过容貌不同。”

“那么,归一法的问题,只是‘倍数一定’的关系了?”我好像有了一个大发明似的。自然,这是昨天得到了周学敏和马先生指示的结果。

“一点儿不错!既然抓住了这个要点,我们就来解答问题吧!”马先生说。

例一: 工人6名,4天吃1斗2升米,今有工人10名做工10天,吃多少米?

要点虽已懂得,下手却仍困难。马先生写好了题,要我们画图时,大家都茫然了。以前的例题,每个只含3个量,而且其中一个量总是由其他两个量依一定的关系产生的,所以是用横线和纵线各表示一个,然后依它们之间的关系画线。而本题有人数、天数、米数3个量,题目看上去容易,但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只好呆呆地望着马先生了。

马先生看见大家的呆相,禁不住笑了起来:“从前有个先生给学生批文章,因为这学生是个公子哥儿,批语要好看,但文章做的却太坏,他于是只好批4个字——‘六窍皆通’。这个学生非常得意,其他同学见状,跑去质问先生。他回答说,人是有七窍的呀,六窍皆通,便是‘一窍不通’了。”

这一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但马先生反而若无其事地继续说道:“你们今天却真是‘六窍皆通’的‘一窍不通’了。既然抓住了要点,还有什么难呢?”

……

仍是没有人回答。

“我知道,你们平常惯用横竖两条线,每一条表示一种量,现在碰到了3种量,这一窍就通不过来了,是不是?其实拆穿西洋镜,一点儿不稀罕!题目上虽有3个量,何尝不可以只用两条线,而让其中一条线来兼职呢?工人数是一个量,米数是一个量,米是工人吃掉的。至于天数不过表示每人多吃几餐罢了。这么一想,比如用横线兼表人数和天数,每6人一段,取4段不就行了吗?这一来纵线自然表示米数了。”马先生边说边做出了图12-1。

图12-1 例一图解

“由6人4天得B点,1斗2升在 A 点,连结 AB 就得一条线。再由10人10天得 D 点,过 D 点画线平行于 AB ,交纵线于 C 。”

“吃多少米?”马先生问。

“5斗!”大家高兴地争着回答。

马先生在图上6人4天那点的纵线和1斗2升那点的横线相交的地方,作了一个 E 点,又连结 OE 并延长到10人10天的纵线,写上 F ,又问:

“吃多少米?”

大家都笑了起来,原来一条线也就行了。

至于这题的算法,就是先求出1人1天吃多少米,所以叫作“归一法”。

例二: 6人8天可做完的工事,8人几天可做完?

算学的困难在这里,它的趣味也在这里。马先生仍叫我们画图,我们仍是“六窍皆通”!依样“照葫芦画瓢”,6人8天的一条 OA 线,我们都能找到着落了,但另一条线呢?马先生!依然得依靠马先生!他叫我们随意另画一条 BC 横线——其实用纸上的横线也行——两头和 OA 在同一纵线上,于是从 B 起,每8人一段截到 C 为止,共是6段,便是6天可以做完,如图12-2所示。

图12-2 例二图解

马先生说:“这题倒不怪你们做不出,这个只是一种变通的做法,正规的画法留到讲比例时再说,因为这本是一个反比例的题目,和例一正比例的不同。所以就算法上说,也就显然相反。” KnXp9LiPuumwfn+6Dh2DQE6XJDhI9S3JEHuoTZynwoxZnm5KGiRxIHscU3WYLgT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