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自然风光

一、公园

(一)洛阳神州牡丹园

洛阳神州牡丹园位于白马寺对面,距市区12公里,市内56路旅游专线直达。神州牡丹园占地600余亩,盛唐建筑风格,山水园林景观,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园内分五大景区:牡丹文化区、牡丹休闲区、牡丹观赏区、高科技四季牡丹展示区、商品牡丹园林综合区。

园中有数亿万年天然形成世界罕见的牡丹石,有当前中国牡丹的活化石——300多年树龄的牡丹王;世界上最长的百米国粹长廊——唐三彩牡丹壁画。在国韵阁内陈列着世界上最大的欧阳修汉白玉雕像。

(二)牡丹公园

牡丹公园位于涧西区西苑路牡丹路交叉口,占地近百亩,始建于1956年,是在隋西苑遗址上规划建设的以洛阳牡丹文化为特色,应用现代园林建筑风格,融水上娱乐、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

园内分为牡丹观赏区、水上娱乐区、儿童活动区、花卉生产区。该园种植有2万多株牡丹,260多个品种,其中以姚黄、魏紫、墨魁、豆绿、夜光白等最为有名。每年中国牡丹文化节期间,牡丹花会灯展多次在公园举办。

(三)西苑公园

公园建在隋炀帝于公元605年所建“西苑”遗址上,九都西路与南昌路交叉口,占地220亩。是一座以栽培名贵植物为主体,兼有游园性质的古典式公园。

西苑公园大门是具有民族风格的门楼。迎门有一大型唐三彩瓷板壁画《西苑胜景图》,再现了1300多年前隋代西苑的美丽胜景。园内中心是人工湖,面积16000平方米,湖中有岛,岛上奇花、异木、亭阁相映成趣。有曲桥、平桥等桥四处沟通。园中之精华为植物展览区,占地45000平方米。园中植物有120科、268属、700余种、28000余株,还有盆景400多盆,千姿百态,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牡丹园中有一巨石,上刻“洛阳牡丹甲天下”,为赵朴初所书。

(四)洛阳丽京门景区

丽京门位于洛阳西关,是洛阳古城的象征,经开发改造后成为集古迹、民俗、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景区。天后宫、九帝宫、三神殿、城隍庙、观音殿等古迹庙宇分列其中。丽京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东都皇城西面有两门,南曰丽京门,北曰宣辉门。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

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丽京门缴枪投降。解放洛阳时,其他城门都攻破,唯有丽京门久攻不下,国民党被围自动投降,丽门城楼屡经毁败、屡经修复。

今日的丽京门,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丽京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每年辞旧迎新之际,丽京门城楼都会举行“迎新年零点钟声”活动,游客可亲自登城敲响象征新年昌盛吉祥、平安幸福的108响,与马寺钟声遥相呼应。

(五)中国国花园

中国国花园位于洛南隋唐古城遗址上,东起洛阳桥,西至牡丹桥,南临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园南堤。自西向东分为6个景区:西入口景区、牡丹文化区、牡丹历史文化区、堤面游赏区、东入口景区、生产管理区。

中国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其中种植牡丹300余个品种20余万株,种植乔、灌木及各类植物100多个品种200余万株。

国花园里,有株身高两米有余的“花神”,有100多年的株龄。株型奇特美观,分布均匀的26根主枝从底部呈放射状斜伸向上方,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托着,张开的冠幅达到3米。“花神”上的花大大小小有99朵,取“九九归一”、“天长地久”等美好之意。在2006年第二届牡丹花王大赛中,“花神”夺得了“单株造型最奇特的牡丹”奖。

(六)洛阳国家牡丹园

国家牡丹园又名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位于洛阳市邙山中沟西。国家牡丹园是中国牡丹栽培繁衍的主要故地之一,又称“牡丹故土”。这里气候土壤条件优越,非常适宜牡丹生长,牡丹花朵硕大,色泽艳丽,香气浓郁,花期长,素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美誉。

牡丹观赏园分南园和北园,收集国内牡丹数量50余万株,引进国外园艺品种100余个,数量5万株。这里已成为洛阳牡丹花会最主要的观光景点。

(七)王城公园

公园建于1955年,是洛阳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位于洛阳市中州中路312号。由古文化区、牡丹花圃、动物馆、游乐场等几个部分组成,既有深厚的传统意境,又不乏浓郁的现代气息。

每年的牡丹花会期间,王城公园都是古城的最佳赏花处,也是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暨灯展的中心会场之一。公园内最有名的就是牡丹区,这里由几个大型牡丹花圃组成,栽种牡丹万余株,在300多个品种牡丹丛中,有一尊洁白的牡丹仙子雕塑,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开时节,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动物馆在公园北部,这里栖息着大熊猫、东北虎、华南虎、丹顶鹤等50多种珍禽异兽可供观赏。

(八)洛浦公园

洛浦公园依洛河而建,横跨洛河两岸,纵贯洛阳市五个区,总面积近1200万平方米。集河堤、阶堤、滩塘、河道为一体,融园林绿化、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园林文化为一炉,为规模宏大的开放性公园。洛浦公园种植牡丹300余个品种20余万株,绿地230多万平方米,使洛浦公园形成了北岸景区、南岸景区、河道水面景区。

北岸景区:西苑桥西两公里处至东段廛河口共14公里,有内外广场及游园、彩虹桥,内广场建有音乐喷泉,花岗岩灯柱,夏夜在此纳凉,可欣赏五光十色的喷泉水姿。

洛阳桥至廛河口为北岸景区东段历史文化区,在该区建有反映洛阳13朝古都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14个历史文化广场。

南岸景区:建有西起牡丹桥、东至洛阳桥,北起洛河南堤、南至洛宜路的千亩国花园,一个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

河道水面景区:有上阳宫、同乐园、洛神苑和周山四级橡胶拦河坝。对调节洛阳市的气候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洛河的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九)洛阳国际牡丹园

洛阳国际牡丹园,地处邙山王城大道与机场路交汇处西南角,占地380余亩,以蜚声海内外的洛阳牡丹精品为中心,汇聚国内外牡丹名优品种600多个,花期长达月余。牡丹品种精、花期晚而长,牡丹园视野开阔,观赏区设计合理,大气而壮观,是洛阳面积最大的中外牡丹精品与晚花牡丹园,承担着4月下旬到5月上旬的花会接待任务。主要景区有华夏园、万芳园、锦绣园、九色园、芍药园。

(十)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

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位于洛河南岸的隋唐城遗址里坊区西部。始建于2005年12月,位于王城大道以东、洛龙大道以西、南临古城路、北接洛宜路的隋唐城遗址,是以洛阳的山、水、植物和隋唐城遗址文化为基础,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集科研、科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总占地面积2835亩。园区被东西流向的古洛渠、胜利渠分成三大区域,南区为生产管理区,北区为苗圃科研基地,占植物园总面积2/3的中区是专类园区。园内10米宽的十字形里坊路将2000亩的一期建设用地分为A、B、C、D 4个区,共有20个专类园。

A区位于植物园东南部,由人工湖和绕湖四周的万柳园、色彩园、丁香园、芳香园、桂花园组成;B区位于植物园东北部,由松柏绚秋园、百草园、木兰琼花园、蔷薇园、岩石园组成;C区位于植物园西北部,由水景园和疏林缀花草地组成;D区位于植物园西南部,由中国园、外来植物园、樱花碧桃海棠园、竹园、相思园组成。在20个专类园中,绿地面积达130万平方米,种植乔木、灌木1000多个品种共130余万株,种植地被植物50万平方米。

(十一)周山森林公园

周山位于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孙旗屯乡境内。2001年2月,洛阳实施了绿化周山、龙门西山,建设城市周边绿色生态屏障的工程,周山森林公园的建设序幕同时拉开。

周山森林公园总面积达1.08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500亩,累计植树22万余株,绿化树种21个科,32个属,67个种,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该公园已经初步建成集旅游观光、科教实习、保健疗养、休闲娱乐、寻幽探险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被省林业厅正式批准为“河南省洛阳周山省级森林公园”,成为市民旅游、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十二)龙门山森林公园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的伊河两岸东、西山上。西山又名龙门山,故名。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位于伊河两岸东、西山的悬崖之上。东山又名香山,北面一山峰,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墓园;峰南为香山寺。“龙门山色”自古就被誉为洛阳“古八大景”之首。

二、温泉及特色村

(一)梦桃源温泉村

梦桃源温泉村在新区王城大道南端1公里处,占地面积300余亩,这里绿树成荫,百花盛开,硕果累累,沿曲曲青石路面,赏小桥流水,丛林深处忽狭忽阔,不同方位点缀着青砖蓝瓦仿古建筑。在美丽的生态园中,设有高档餐厅,豪华雅间,家常菜、野味小炒、风味独特,雅致的客房宾朋如织,此处的温泉水富含钙、钾、碳等矿物质,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是观光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是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体验,也是西方游客对洛阳美好特色的回味无穷。

(二)桃花庄园

桃花庄园位于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南面,占地80余亩。园内小桥流水、杨树翠竹、桃园梨林,四季花香,雕梁画栋的文化长廊上悬挂着百余位与洛阳有历史渊源的名人简介和画像,胜似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是一处集餐饮美味、休闲观光、摘果垂钓为一体的庄园式户外好去处。

(三)凤翔山庄

洛阳龙门凤翔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洛阳新区王城大道南端,占地面积千余亩,与龙门山群融为一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度假区内有30余套国内首家窑洞温泉汤屋,中原首家日式露天温泉特色泡池几十种,因其独特的医疗价值,被世人称为“千年古汤,天赐奇泉”,因温泉身在龙门西山上,源于地下断裂带火山活动,地下水循环其间,通过裂隙溢出地表面,出口水温约70℃,泉水中富含锶、硫、偏硅酸等30余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沐浴后能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对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调节神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风湿病、前列腺疾病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具有消脂去腻、美容养颜、清新怡神、延年益寿等神奇功效。是集温泉养生、特色餐饮、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温泉度假圣地。

(四)樱桃种植特色村

洛阳市西工区红山樱桃沟,位于洛阳市区西北8公里处。因其樱桃栽种历史悠久,品种数量多,品质上乘而闻名于世。景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曲折绵延十余里,樱桃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漫山遍野都是连天蔽日的樱桃树,因此被称为“樱桃沟”。

三、洛阳八大景

(一)龙门山色

龙门,古称伊阙,隋唐以后始称“龙门”。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二)马寺钟声

马寺钟声是洛阳八大景的另一景。白马寺到了北魏、唐、宋时代,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众千余名,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神怡。到了明代,寺内有口大铁钟,重约2500公斤,钟声特别洪亮。据传这大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大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紧接着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响了,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因此,马寺钟声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三)金谷春晴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3.5公里处的金谷洞内。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园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用绢绸子针,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翩跃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四)邙山晚眺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郏山。它像一条长龙蜿蜒横卧洛阳之北,东西横跨数百里,海拔约250米,如同洛阳的天然屏障。俗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气势雄伟,土质深厚的北邙当作死后长眠的好地方。孟津新庄村附近古冢林立,这就是东汉诸陵和王公大臣们的墓葬区。每当春天清明时节和秋高气爽的重九(农历九月九),成群结队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远望。特别是城北的翠云峰,唐宋时代古木森列,苍翠如云,是人们登高游玩的圣地。每当夕阳西下,暮色茫茫,万盏华灯初上,万户炊烟袅袅,站在峰顶观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伟的宫阙,宽广的园囿,富丽堂皇的楼阁,十分壮观。这就是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写照。

(五)天津晓月

天津桥初建于隋大业三年,原是一座浮桥,是洛阳南北交通的要冲。唐时改为石桥,又称洛阳桥。北与皇城南门端门相应,南与定鼎门大街相接,桥上原有四角亭、栏杆、表柱,两端有酒楼、市集,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拂晓时分,漫步桥上,举首可见一轮弯月垂挂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尔又传来洪亮悠扬的钟声。无怪乎唐代诗人刘希夷写道“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真是写景如画。清雅幽静的意境使“天津晓月”成为著名景观。天津晓月历来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诗人有不少歌咏天津晓月的诗篇。可惜自宋以后,战火连绵,建筑物大多被毁,天津桥亦未幸免。民国年间在附近建了一座碑亭,伫立于洛河中央,在亭的西面又建了两座大桥,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凭吊。

(六)洛浦秋风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500余年,经过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风景之胜。那时的洛河,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长桥卧波,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特别是“金风消夏”“半月横秋”的时节,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千余年来,洛河景色使许多诗人流连忘返,留下无数诗篇。

(七)平泉朝游

在洛阳城南30里,龙门西边的山脚下,有个梁家屯村。这里山峦环抱,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萦回,这就是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的别墅——平家庄遗址。每当朝阳升起,山庄一层金色,甚是壮观。

(八)铜驼暮雨

“铜驼暮雨”是洛阳八大景的最后一景。城东关外的中通巷,隋、唐、宋时叫“铜驼陌”,它位于隋唐城的城东北隅,当时国际贸易市场叫“丰都市”一带。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楼瓦屋,红绿相间。每当阳春时节,桃花点点,蝴蝶翩翩,莺鸣烟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别有洞天,不亚于石崇的金谷园。隋唐时代这里人烟稠密,每当暮色茫茫,家家炊烟袅袅上升,犹如蒙蒙烟雨,纷纷扬扬,这就是人们赞不绝口的“铜驼暮雨”的由来。 5x8CI6mOiq/agxH3yFG8WvRZ3FGujkP1SykldN26pudBEmCc4K7jNZ0+htZkHW/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