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键人、触生、打手和鼠辈

最近(2013年5月前后),网上流行一个新词:“键人”。听其发音,跟“贱人”无别。关于“键人”的生成背景,网上的说法是:现在写作的常用工具已经不再是“笔”了,而是电脑的“键盘”,因此再称“笔者”就不是太合适了。显然,词语形式的调整落后于意义的改变。怎么办?网友建议,就叫“键人”吧。如此一来,形式和意义的关系似乎就更加贴合了。然而,“键人”?“贱人”!说起来,总有种纠结在里边。

是否可以仿“笔者”而叫“键者”呢?当然可以。只是这个词语就命名者而言,太客观,无情绪。而叫“键人”,在语音和语义上都有“贱人”做背衬,容易取得谐谑的效果。不仅如此,还有一种特殊的情绪浸润其中:有多少键人敲出的字不是跟贱人说出的话一样无用、无助、无聊、无奈、无稽、无谓,以致无厘头呢?由此看来,“键人=贱人”,也有客观现实性。另一方面,网络上,绝大部分话语都是说了也白说,但键人们偏偏又坚持一个信念:不说白不说。我说故我在嘛。不,应该是:我敲故我在。自称为“键人”,表达的就是这种纠结,实现的是自我反讽。

其实,“键人”这个词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2009年12月4日“百度贴吧”上有一位网名叫“麦子只是猪”的网友曾发有一帖——“键人”竟成涂鸦大赛主角!有图有真相(http://tieba.baidu.com/p/677318546):

你是键人吗?

你拥有自己的梦想,不时会产生新鲜的想法,喜欢新潮的东西吗?

你追求稀缺感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吗?

你追求品质但不盲从品牌吗?

若你能回答以上问题,那不用做DNA也知道,你就是键人,而且即将成为这次键人涂鸦大赛的主角!

让我们聚集在键人群居的城池门口,一同感受参加此次键人大赛快感!

……

键人们,还等什么,就算你不是键人为了这些华丽丽的奖品也要伪装一下,极力发挥你的奇思妙想,冲进键人城门和我们一起涂鸦吧!

但这个词流行开来还是最近的事。词语的出现和广泛使用都有特定的时空。

当下,这种自我反讽的情绪在网络中流淌。在一个半开放的社会,有自嘲、自谑、自贬、自虐的需求空间和表达空间。

自嘲、自讽常常跟语言自残相伴随,以引起注意,显示一种特殊的存在。语言自残不同于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伤害的是别人,如八股文风就是一种巨大的语言暴力。语言暴力的结果也可能伤及自身,如八股久了,就不容易正常说话、说正常话了。网络上大量的含“草”表达,也是语言暴力的体现。而语言自残,虽伤害了自己,但并不需要进医院。有时这是既能表达语言快意又颇为安全的保护策略。这跟阿Q兄的“儿子打老子”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

其实,有时自嘲、自谑、自贬、自虐、自残,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狗不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里就有一个时机和度的问题,需要专门探讨。

不曾想,“键人”的出现竟然惊动了《人民日报》。该报2013年5月17日第5版刊有一篇署名熊建的文章《从“笔者”到“键人”警惕汉语滑向贫瘠》。文章从央视科教频道将于今年暑期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特别节目,首次通过竞赛方式决出年度汉字听写冠军这件事情谈起,可谓感慨万端而集于一事。作者指出:

随着用键盘敲字、办公无纸化、碎片化传播等加速普及,写字这一基本功基本被废了,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以至于近来流行一个段子,“不要随便自称‘笔者’了,毕竟大家基本不用笔写字,而用键盘打字,该叫‘键人’了。”

由此,作者进一步指出:

汉语被侵蚀,方式和程度并不限于此。

比如微博,只限140个字,要想让别人来看、来转,势必要追求最响亮、最极端、最醒目的表达。不仅微博,翻开报纸、打开网页,咄咄逼人、浅俗无物的内容比比皆是,更遑论造谣生事之语了。醒目,俨然已成表达要义。

杜甫讲“语不惊人死不休”。现在多少人都想贯彻这句话。什么“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好像暗藏哲理、充满智慧,实则苍白无物、无聊透顶。如果汉语是这样,估计仓颉都会气得活过来。

作者指出:“汉语丰富的词汇,现在都不知所踪。”是否真的如此,我们不敢断定。当然,社会语言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作者指出的某些问题。但我个人觉得,要评定一个时代的语言水平、词汇丰富程度,恐怕并非仅仅以一般民众的随意表达为基准,而要同时看甚至更要看处于表达水平最高层次的那批人那些媒体的语言使用状况。如莫言,如王蒙,如《人民日报》,如《人民文学》,如中央政府文件,如总理讲话,如真正的学术论著。不宜简单地拿《尔雅》(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广雅》(成书于三国时期)跟现今的网民一般表达做比较。我们赞成作者对语言简化的“警惕”,因为“语言和思维是相通的,语言如果贫乏,头脑恐怕也深刻不到哪儿去”;但是否如作者所言,“语言贫瘠的事实却正在进一步发酵”,还需要仔细分析。“刘伶写了188个字的《酒德颂》,就让自己千古留名”和“现在的人趴在键盘上敲出188万字,又能溅起几多水花”,毕竟是两回事。如果给刘伶一台电脑,不知将会如何?工具对人的思维习惯、写作内容、表述方式的影响太大了。

与作者的意愿相违背的是,该文在《人民日报》刊载后立即被网络大肆转载,从而大大推动了“键人”的传播。一些潜在的键者欢欣雀跃,纷纷浮出水面,以“键人”自诩,因“键人”自豪,决心将“键人”的事业进行到底。

其实,不仅是“键人”,还出现了其他相关词语:

如果你用键盘,请自称“键人”。

如果你用触摸屏,请自称“触生”。

如果你用手打字,可称“打手”。

如果用鼠标,也可谦卑地泛称“鼠辈”。

利用的是“~人、~生、~手、~辈”这些类后缀的生成能力。就自嘲这一面看,“触生、打手、鼠辈”和“键人”都有相通之处。尤其是“触生(谐‘畜生’)”,彻底地自贬了。我们可以编个顺口溜把它们联系起来以便于记忆:“键人真是个触生,常做打手专欺鼠辈。”

当然,也可以换一些表达,如不用“键人”,除了上面提及的“键者”外,还可以是“键手、键儿(jiàn’ér)、键子(jiànzǐ)”。经常用手机的可以叫“机手”,经常上QQ的可以叫“扣手、扣子(kòuzǐ)”,用手指点击屏幕的叫“点子(diǎnzǐ)”。只是上面几个词都没有特殊的自嘲色彩。还有使用微博、微信、彩信之类的,都有可能被网民赋以一个名称甚或“贱名”。

就此而言,“键人”这个词还是有一定的语用交际价值的,因此可能还会进一步流行开来,至少在网络界。

另外,既然有“键人”,就可以有“键民”,跟“网民”属于同一词族。网民实际上就属于键民。在笔者造得此词时(2013年5月26日),上网检索了一下,还没有见到此义的“键民”,同形词倒也出现了,如“湖州市镇西键民印刷厂”中的“键民”。至于此义的“键民”是否真的出现,不是问题的根本,它已有了潜在的使用价值。一旦出现,相信也会风起一丝、一片、一阵的涟漪。

(原刊于《中国语言生活》2014年第6期) 6TkBgB8sXJRf83KsAsxZ67UhNAeULu93Xw8fzJzxLRyfuATN0cS0fuLC9wLmde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