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光棍节”中的民间语文

有人问:“六一儿童节”是哪一天?

别急着回答,这是个脑筋急转弯。既然是脑筋急转弯,肯定不按常理出牌。

正确答案是:2011年11月11日。这个回答,在转脑筋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现实感外加些许喜感抑或悲感、热感抑或冷感、轻松感抑或沉重感。

为什么呢?很简单,这一组年月日中包含了6个“1”,所以叫“六一”。那为什么又叫“儿童节”呢?当然可以理解成“六一”就是“儿童节”,自然就一顺儿叫上了。但事情似乎并不如此简单。那么是不是专为儿童而设的另一个节日呢?也不是。这得从这个日子所具有的某种特殊含义说起。

阿拉伯数字“1”像一根光溜溜的棍子,简作“光棍”;而光棍在汉语中有单身的意思,因此民间就将由若干个“1”一溜儿排下来的某几个特殊日子形象地称为“光棍节”,即单身汉的节日。这可是咱们中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节日。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和“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这些或因传统继承或因官方定名的节日相比,这个节日显然带有民间谐谑、自娱自乐的色彩。

一年当中,若干个“1”一溜儿排下来的有四个:1月1日、1月11日、11月1日和11月11日。由于数目多少不等,便分出了层次。1月1日是小光棍节,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节,而11月11日便是大光棍节。一般不加特殊说明,光棍节就是指这个大光棍节。大光棍节中,年份中的后两位数字如果是11,百年一遇,便成了超级光棍节,也叫“神棍节”。今年(2011年)的11月11日便是其中的一个。有网页的网络计时器甚至将这个神奇的时刻定格在11年11月11日11时11分11秒。呵呵,一排光棍也。如果再往前推,1111年11月11日,则是顶级光棍节了。遗憾的是那个时候的光棍们尚未觉醒,来不及命名,也就没有享受到节日的快乐。那可是万年一遇呀。当然还有1年1月1日的光棍节诞辰日,111年11月11日的千年一遇光棍节,都是值得纪念的。至于等到11111年11月11日,不知那时的光棍们其乐何如了。

光棍节是年轻人自产自销的一档娱乐性节日,拿自己的单身来调侃。198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曾出品了一部电影《快乐的单身汉》,饰演单身汉的刘信义还获了第七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后来“单身汉”发展成了“单身贵族”。其实,在俗文化中,“单身汉”和“单身贵族”,就是光棍。“单身汉节”抑或“单身贵族节”,雅是雅了,却少了乐活的精气神。近些年通过网络等媒介的广泛传播,有关光棍节的言行事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种文化了——光棍节文化。这也跟当下的光棍队伍日渐扩大有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自主性的增强,有些年轻人无暇交友或暂不交友,埋头奋斗。一旦蓦然回首,发现那人已经结婚生子,而自己仍然孑然一身,岂不怆然。于是同“情”共“感”的单身青年便结交成新的圈子,抱团调侃来为心灵取暖。在自娱自乐中娱人乐人,创作热情得到了激发。光棍节由此而有了广大的市场和深情的含义。

网上的光棍节话题可谓铺天盖地。既有光棍节宣言(如“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和“我光故我在,你想怎么样”),还有试图指导脱离光棍生活的“脱光”教程。当然,所谓的“脱光”教程,更多的是用来自我砥砺和安慰。也有别样的祝福,一句“我祝愿天下所有的情侣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羡慕嫉妒恨尽在其中。甚至出现了光棍节恶搞教程。对光棍态势的描写,有人撰了一副对联:

上联:去年光棍,今年光棍,明年好像还是光棍

下联:同桌有主,同学有主,同龄似乎全都有主

横批:悠闲自得

苦乐尽在其中。也有网友赋词一首《水调歌头·女友几时有》表达脱光的愿望:

女友几时有,把酒问群友,不知群里姑娘,可有男朋友。我欲离群而去,又恐机会流走,夜难眠,不应有醉,何时才能把梦有?

女有黑白美丑,男有高矮肥瘦,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光棍不再有!

更有网友在数字游戏中有了新的发现,令自己浑身发冷:“男人节是‘8·3’,妇女节是‘3·8’,它们相加就是‘11·11’,相减就是‘4·5’,光棍节和清明节就诞生了,计算完以后我震惊了!”

事情至此,语言代替了行动,语言的快感得到了尽情释放。

语言的创造力还在进一步发酵。有网友别解了一系列的“光”族词,可谓气韵生动:

单身:光棍  结婚:脱光  初婚:开光

离婚:抛光  二婚:反光

闪婚闪离:闪光  单身聚会:借光

四处相亲:走光  电视征婚:曝光

多么神奇的词群效应啊!我们不得不惊叹想象的魅力和语言的活力了。民间语文的智慧是一浪高过一浪。竟有卖早点者,还推出了“光棍节套餐”:四根油条加一个鸡蛋。结果在整条街引起轰动,买者络绎不绝。

男的单身叫光棍,女的单身怎么办?生活中有对称的现象,语言中也应该有吧。“光棍”,按《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的解释和一般的理解,指“没有妻子的成年人;单身汉”。可是,生活中也有很多“没有丈夫的成年人;单身成年女性”,为了男女平等,也得给一个称呼。作为过渡,就跟着来了一个“女光棍”。说不定哪一天还会出现“男光棍”呢,到那时,“光棍”的词典释义就要调整了,光棍队伍就又翻番了。

其实,“女光棍”也在网上获得了自己的一个独立的称呼,只是还不够流行。由于男光棍常被称作“光光”,于是女光棍便被叫作“明明”。两者相合,光明,光光明明,有的是理想,存的是希望。男光棍名草有主叫“脱光”,女光棍名花有主则是“失明”。而如果重新回归光棍状态,则是“光复”了。又是词群效应在发酵。

有了“女光棍”,还有“男闺蜜”,那是男光棍们之间的事了。是男人,又实现了闺蜜的价值。一个词,就蕴含了无限风情。这里就不多说了。

光棍们往往自认为或被认为是在混生活,于是经常相约一起混的单身贵族们便自谐为“混族”。“混族”这个词来自于网络作家端木刑天的作品《一混五六年》中作者的自称。混族们的聚会便被称为“结混”,结在一起混,跟儿童们玩家家似的。由此产生的网络流行语叫“结混体”。今年流行“结混”过节。

在光棍节言语行为上转了这么大的一个圈,现在可以回到题目上来了。就字面而言,“光棍节”比较直白。直白有直白的好处,但对有的人来说也容易造成刺激。于是有想象力的光棍们将11年11月11日这个超级光棍节叫作“六一儿童节”。你怕误解?没关系,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你过你的光棍节,俺要过俺的儿童节,谁也别拦着谁”。在神棍们的心中,凡是没成家,就没长大,就都是孩子,都“儿童”。无论是自主光棍,还是被光棍,俺们都是新中国的“儿童”,大家都是“童鞋”。

由此我们不禁慨叹:语言力,怎么就这么强大呢?民间的创作热情,怎么就这么高涨呢?

(原刊于《语言文字报》2011年11月23日第2版) hycXCQuaZHo0NOBiIFYmeoanvDrO5za5X2y1BLyfRDTGFawycIoOsXPaWO1L2S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