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根脉。即便在21世纪20年代的今日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最艰巨最繁重”的论断,其背景是我国占国土面积90%以上、区域发展形态各异的乡村土地上,仍居住着5亿多(占总人口的36.11%)的乡村人口。他们保障粮食安全根基,支撑国家全局发展,但即便到2021年,其年均可支配收入也仅约等于城镇的39.9%,而乡村的社保、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的差距更是巨大。想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全面综合、科学实际地优先考虑“最艰巨最繁重”的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因此,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2022年,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体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强调“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的新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发展前景广阔。”在广阔多样的乡村旅游地,如何增强乡村当地居民的内生发展动力;怎样保障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如何鼓励、培育不同创业主体,让创新创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如何使乡村旅游创业更好地赋能城乡共同富裕;等等。这些已成为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正在面对和需要回答的问题。
张环宙教授《乡村旅游小微企业成长机制研究》一书回应了上述问题。该书以近年我国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为视角,选取根植于农民创立经营的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成、发展、成长的驱动机制和内在规律进行全过程系统性的研究,其目标直指乡村创业主体积极性发挥和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尤为难得的是,本书完成于党的二十大之前,但其关注的问题却能超前对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本书作者有很好的理论素养,她在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研究概况、创业与农民创业研究理论、家庭企业及其成长研究,以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家庭嵌入理论框架后,创造性地将创业研究、家庭企业研究、社会资本研究等已有理论和框架与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的具体研究情境结合起来,从中国乡村家族观念和集体主义文化特别浓烈的特殊情境出发,将“家庭嵌入”延伸为包含家人、亲戚在内的“亲缘社会网络嵌入”假说,并以此为理论切入点,探讨亲缘社会网络及嵌入资源对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的影响。同时,作者还研究了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呈现出不同阶段家庭与企业交织模式、亲缘“强关系”对于乡村旅游成长阶段的双面效应,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同类研究的平面探讨上,而是创新性地将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生成—经营—成长”的不同阶段影响机制进行系统动态的分析。本书并不着眼于重大学术理论创新,而是基于中国乡村社会的现实问题和真实情境,以多种理论的统合和延伸,搭建了符合中国乡村实际、适配中国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发展特色的理论框架。
在研究框架和方法上,作者并不停留在以往乡村旅游微型企业案例或宏观研究的基础上,而是着重于农村现代化的实际问题,聚焦乡村旅游微型企业这一微观主体,采用理论驱动下的定量研究方法,侧重于使用“理论驱动—假说推演—定量检验”式的实证研究。研究选取了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的多个典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场景,通过探讨亲缘社会网络对“农民乡村旅游创业意愿、创业绩效、企业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四个层层递进的研究,力求客观精准地检验和探讨亲缘社会网络在乡村旅游微型企业不同阶段所扮演的差异化效应。同时,在部分子研究中也融合了定性研究方法,以实现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的匹配。
从本书的应用性角度看,不少研究成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主体应用,尤其可以为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的成长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实践中,我国地方政府在追求乡村经济发展时,往往更多采用政策支持、引资招商等方式扶持,往往较少顾及乡村地区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作用,也缺乏对广大居民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政府管理部门进一步探索创新机制来孵化和培育乡村旅游微型企业提供思路。比如,建立基于亲缘群体的辅导体系,推动本土村民参与创建和经营的旅游企业;构建适配的现代化商业合作网络平台,拓宽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的资源获取渠道;维持甚至适当提高乡村创业者家庭与旅游微型企业的重叠度,保障其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民主体地位,促进乡村和美与文化传承,等等。
当然,研究也有继续拓展之处,如朋友同学等社会强关系对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的影响,值得研究。同时,本书的实证调查与研究对象主要基于浙江地区,这对于我国区域形态、发展模式不同的乡村而言,成果应用的区域广泛性会有一定的局限。希望环宙教授继续深耕这一领域,为我国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