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引言

与传统活性污泥相比,好氧颗粒污泥结构紧实、生物多样性高、沉降性能好,并能处理高强度有机污水,因此好氧颗粒污泥是一项具有前景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2,3] 。但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子众多、机理模糊且复杂,难于调控和预测颗粒化程度。

目前的研究结果大多是针对单一因素或者几个影响因子,而且,在国内外有关的研究中,对各影响因子的测量值和范围的分析都是局限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很难定性地描述它们与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另外,传统的数学统计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只能进行基础性分析,在数据缺失或者不全的条件下则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以往的研究结果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的推动力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认识。

灰色系统理论(grey system theory,GST)由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包括GRS和灰色模型 [159] 。GRS适用于定量描述关系模糊且复杂的多参数之间的关联程度,对于缺少代表性且数据匮乏的系统尤为适用 [160] 。基于一系列复杂且可靠的计算过程获得GRC和GERG,继而可以确定比较数列中各因子对特定目标参数的最佳调控范围和影响顺序。目前,GST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比如系统控制 [161] 、工程分类 [162] 和环境领域 [163] ,也有研究者将其成功应用在考察SVI、沉降速率、颗粒粒径及MLSS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的重要性和彼此间的关联性 [164] ,但是,关于利用GRS判定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并确定各关键影响因子的最佳调控范围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综合不同文献报道的相关数据,利用GRS方法,研究分析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并给出各影响因子的最佳调控范围,期望为优化SBR内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JPhz84SmvHeOMjXHdIA5SgZxlfK2Qf3QU72xzYl5nP223aWrkUf9SmEn+TlHLV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