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艾叶,早在春秋时期就被记载于《诗经》,《孟子》中也有记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著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和我国现存第一部方书《五十二病方》中也有记载艾叶在灸法治病中的应用。由此可见,我国的艾叶药用历史悠久。我们先来品读一下描写艾叶的诗。

采葛

[先秦]佚名

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采葛》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了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月那么长啊!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那么长啊!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周年那么长啊!

诗中的葛、萧、艾分别指三种野生植物。葛是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萧是一种蒿,类似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艾指的就是菊科植物艾草,内服外用皆可治病。

宋代诗人曾丰写道:“戏缠朱彩索,争带赤灵符。踏草仍悬艾,包菰更结芦。”诗句生动地描绘出老百姓过端午节时的生活场景。每逢端午节之际,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佩戴彩线香囊、赤灵符作为驱邪避秽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艾草具有特殊的香味,这种特殊的香味有驱蚊虫的功效,每年端午之时,人们总是习惯将艾草置于家中,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驱蚊。

无数文人墨客创作关于艾草的优美诗词,可见艾草在古代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历经岁月流转,时代变迁,我们在这些诗词中寻找着艾的足迹,今天用心品读时,仿佛还能看到艾草在随风摇曳,还能嗅到它的芳香,感触到它的柔软。尤其是在治病养生保健方面,艾草仍然闪耀着它的光辉。

千百年来,艾草从未枯萎凋零,依然鲜活如初,在蓬勃生长。 xmozda0jf3FZaASw0RbIP029DkhGBsrdHsz+4H5EhOHfoZDFNSsYwmtJi1VkfD/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